《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创作谈

● 汪 洁 赵竹青 《 新闻战线 》(

    以用户为中心,就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主体作用和认知能力,为受众搭建一个权威、方便、具有公信力的即时发布平台,能够对受众发布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核实,去粗取精的选择,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浅入深的解读,增信释疑,解惑求同,在服务受众中引导舆论,在核实选择中设置议题,在分析解读中寻求共识。

    2017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频道首次推出融媒体实时互动节目《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一经推出,引起各方注意,据统计,节目的全网阅读量超过1.5亿。受众评价:打破了惯有电视节目思维,问得实在,答得精彩。那么,这到底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所谓的“融媒体”,又体现在哪里?

    “融”在哪里?创新传播理念 建立“融”的思维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系统性的深度相融。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相比传统的电视节目,最大的颠覆性就在于:创新样态,以海量的百姓声音构成了节目的主要内容。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的节目内容由网友来定。百姓的提问、建议、感受和关切构成了节目的主要框架。网络平台不再是简单地将电视内容复制粘贴,而是成了节目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网友互动也不再是“马后炮”的效果反馈,而是节目的主要内容。

    海量的百姓声音从哪来?来源于新媒体。观众可以拿起手机,扫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互动页面留言;还可以通过手机H5,央视新闻微博、邮箱等方式与节目互动。在刚刚上线的央视移动新闻网上,观众可以下载“央视新闻+”APP,@央视帮你问,共同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贡献力量。《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融合了大小屏优势,搭起了代表委员和百姓间讨论的平台:文字短信或微视频互动,发挥了新兴媒体移动传输灵活方便的优势;代表直播连线回应网民互动,发挥了传统电视卫星直播零时差交流态的优势;记者在节目之后利用开会间隙,千方百计追访代表委员,为老百姓支招,找路径,解答政策,解决具体问题,又发挥了主流媒体记者队伍网络化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融合了大小屏优势,搭起了代表委员和百姓间讨论的平台:文字短信或微视频互动,发挥了新兴媒体移动传输灵活方便的优势;代表直播连线回应网民互动,发挥了传统电视卫星直播零时差交流态的优势;记者在节目之后利用开会间隙,千方百计追访代表委员,为老百姓支招,找路径,解答政策,解决具体问题,又发挥了主流媒体记者队伍网络化的优势。

    与以往的不同在于,过去的两会节目虽然也征集民意,但是并不知道表达意见的具体人是谁,他有什么样收获,有什么样的困难,而在这次直播互动节目中百姓的问题可以具体到哪个村、哪个街道,说说门前的垃圾,说说小区的停车位,而代表委员的回答也是直接面向每一个具体的人,对具体问题指出具体办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媒体融合不仅仅在采集环节,也融入制作和播出环节。《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在节目制作中,注重受众体验,满足当下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互动内容随来随报,随来随评,随报随问。节目中出现的视频,一律没有宏大叙事,都是点对点互动的微视频或短直播,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节目除了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外,还在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央视新闻移动网三大平台同步直播,H5页面互动人次超过300万,90多位代表、委员通过文字或视频回答网友问题近千条。

    传统媒体究竟如何主动应对挑战,利用媒体融合的机遇,在坚持和创新中重新占据时代舆论的制高点?必须更新观念,回到媒体本位,树立新的平等传播观念。习惯上的“我说你听”必须改变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公众的社会主体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意见表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新媒体民主讨论、平等对话、互动表达的普及式发展,更是让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普遍感到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后,《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引发百姓在线热评政府工作报告,微博直播最高在线13万人,微博头条触达用户251.8万,观看人数130.5万。而整体13天的节目一共关注了“办事少跑腿”“家有儿女” “当你老了”“在他乡”“信息安全”“乡村生活” “交通出行”等十五个类别的民生问题,并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吸引观众展开提问和讨论。在两会报道中创新表达方式,以创新的融媒体形式和接地气的民生内容相结合,吸引了更多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到两会中,激发了大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的传播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模式。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主体作用和认知能力,为受众搭建一个权威、方便、具有公信力的即时发布平台,而这个平台不仅能提供发布通道,还能够对受众发布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核实,去粗取精的选择,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浅入深的解读,增信释疑,解惑求同,在服务受众中引导舆论,在核实选择中设置议题,在分析解读中寻求共识。

    难在哪里?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 

    融合发展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补、调整增删,也不是拉一支队伍、成立几个新部门、推出几个新媒体产品这样简单的事情,而是要推动媒体资源的全面融合,再造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融合发展动力。

    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是媒体融合的“腊子口”。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设置了专门的新兴媒体采编发队伍。这个新媒体队伍既保证有足够的专业性,同是又与其他队伍水乳交融。从策划流程开始,新媒体队伍就嵌入导演组当中,统一策划,统一采集。导演对大小两块屏的内容设计和播出设计一体调配。

    同时,新闻采集队伍的每一个终端也都是“三位一体”,既能胜任传统的采访拍摄任务,又能使用新媒体的方式和通道进行采集和互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这个节目之前,相关的队伍培养工作已经进行了3年。《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节目调动的是31个国内记者站的力量。从2015年开始,国内记者站建设就着眼进行全媒体的编队。要求记者站所有人都能承担新媒体业务,同时,进行合理分工,有人做直播,有人挖故事,有人做新媒体产品的编辑处理,只有专职、专心,才能专业。从那以后,这个团队把全媒体的打法固定为标准打法,做到编队专业,装备专业,能力专业。

    在队伍建设的同时,还不断进行节目的探索。在2016年7月超强台风“尼伯特”的报道中,首次推出了“火线新闻岛”样态,把新媒体演播室搭在新闻现场,开展新媒体直播,与网友互动,及时反哺大屏。2016年11月,“候鸟迁徙”节目中再次搭建新媒体演播室,尝试打通大小屏。在2017年春节,特别节目“家和万事兴”首次进行了融媒体互动的尝试,一天一个话题,首次在节目中引入H5,实时晒网友的留言、照片、视频,央视和网友聊天过大年。到《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把融媒体互动又往前推了一步,从单向的展示,变成双向的互动,既有晒,也有问;既有问,也有答。通过节目的H5及央视新闻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央视新闻移动网几大平台,网友纷纷发来互动,谈报告,晒收获,既分享2016年生活中点点滴滴可喜的变化,也对未来提出更高的期待。

    3月7日和11日两期节目的酷云收视在13:00左右全网收视排名第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传统媒体固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被互联网所颠覆,媒体转型融合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融合发展中要的不是“拍脑袋”、“找秘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下工夫,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装备配置、战术战法探索,采编播发工作流程创新、生产架构重组优化等几个方面不断推动,不断创新,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建立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新闻产品生产线,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进一步解放新闻生产力,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赢在哪里?体现民意、民心,做好定音鼓、压舱石

    当前,民意、民诉、民求通过网络来表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新常态”。然而网络世界的声音许多时候并不是整个社会真实民意的客观反映,很多“网言网语”“跟帖盖楼”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和盲从。传统媒体究竟如何主动应对挑战?没有对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就无法实现对舆论的精确引导。

    节目宗旨——征集真问题,解决真困难,提供真服务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致力于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双向的互动服务平台,节目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多个网友的问题在记者的追访下得到了答复与较好的解决。节目不仅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传达政策方针,传递价值观。

    今年两会有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对民法总则的审议。在3月10日的节目中,朱正栩、贾春梅、向平华、朱列玉、吕忠梅、孙宪忠等代表委员通过在线方式,从民生的角度,用贴近的方式来解读民法总则。从随份子礼金太重,失能老人谁来管、孩子的民事行为能力、怎样保护见义勇为者、网络游戏装备被盗等网友关心的话题切入,通过见义勇为受伤可获补偿,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保护,公序良俗的提倡、绿色发展成“硬法”等等立法原则,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把“尊老爱幼”“绿色发展”“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互动之中。

    除了提问,节目还有不少网友的分享和支招。有网友提出,“雾霾治理力度挺大的,为什么有时候雾霾还是很严重呢?”针对这个问题,就有贵阳环保志愿者分享经验:贵阳市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监督举报污染源,定期巡查排污情况,并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进行第三方考核。在3月5日的节目中,在线专家刘应杰就雾霾治理一连回答了网友三个问题,谈到“打响蓝天保卫战”,讲原因原理,讲各方努力,增进人们对环境治理的信心,增进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既充分宣传了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措施成效,又理性分析了解决问题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实现方式——注重用户体验,强化效果导向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与网友形成良性互动,有力引导了网上舆论,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充沛。实现主流媒体的价值追求,把互联网这个目前“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网友“所见所文”说:“这一节目使老百姓有了问事的平台和机会,为此,深深的感动和感谢。”

    网友“茅石惊雷”在《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的H5页上留下这样一段话:“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成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受众是融合发展的主角而不是看客,注重用户体验,强化效果导向,媒体融合才不会跑偏方向,才能取得实际成效。

    “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新闻源”的时代真切地到来了,新闻价值评价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自主化,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各种调门和背景的声音都会出现。在这种态势下,主流媒体更应该担负社会集体意识和主流价值判断的责任,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越要发出清晰而明确的声音,并通过媒体融合放大这种声音,有效发挥定音鼓和压舱石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再提“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为人民服务”……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关心民生问题,《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节目设计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两会与民生的契合点上着力。将融媒体形式和民生内容结合,呈现出两会报道的一种新样态,也挖掘出两会新闻的深层次内涵。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节目会结束,服务不会结束。对于两会期间解答的问题,服务还会延伸到会后。刚刚上线的央视新闻移动网上,@“央视帮你问”矩阵号,老百姓可以继续提问,央视继续帮助百姓解决问题。

    或许终有一天,“媒体融合”这个概念消失,转而为新的概念所替代。不变的是央视做节目的一贯方向:坚持为老百姓服务。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地方记者部)

    责任编辑:杨芳秀

《两会进行时》:开创历史的视频直播
双品牌支撑 封面新闻两会报道实现三大创新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