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遵循“公开招考也许不能保证选拔到最好的人才,但可以避免平庸”的信念,顶住各种人情压力和质疑,不断完善和规范招考的方式。2012年以来,报社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招聘到现代化网络招聘的转型升级。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强和改进党报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人民日报社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多年来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优秀大学生,为党报事业发展储备了丰厚的人才队伍。编委会明确提出,这是一项关乎报社长远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创新精神,认真深入探索,积极为报社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人民日报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方面的系列重要论述、讲话精神,大兴人才之风,规范程序,严格选拔,力促融合,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推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党报引才聚才的优势不断增强。
一、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引才机制
招聘机制从相对封闭走向公开透明
人民日报社传统的进人方式是由部门或个人推荐,封闭操作,计划分配。弊端在于:一方面职能部门对人选的确定要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人事部门虽作了大量的筛选和平衡工作,但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因没有经过统一的考试选拔,选人视野比较狭窄,人事部门难以对学生能力水平客观把握。
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1995年开始,报社响应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中央新闻单位中率先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建立起了“凡进必考”的人员公开招聘机制。报社依据国家政策,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媒体特点的人才招聘机制。每年9、10月份,人事部门根据报社事业发展需要和现有人员情况,拟定明年人员补充计划。经编委会同意后,研究制定公开选拔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实施方案。具体招聘环节有:发布公告、筛选简历、笔试、面试、体检考察以及签约。2014年开始,报社增加了公示环节,对拟接收人选进行网上公示,全过程接受社会各界对报社招聘工作的监督。
多年来,在组织招聘工作中,报社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在媒体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每年招聘时,报社会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以及环球时报上发布招聘信息。前几年,报社曾主动将招聘信息寄送各重点院校,请他们动员优秀学生踊跃报考人民日报社。近年来,报社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招聘宣传方式。2012年,报社建立了招聘网站,招聘信息及进度都在网上发布,增强了招聘工作的透明度。2014年以来,报社迎合移动互联网趋势,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上,设计发布了“征集小伙伴”“寻找你的青春范”等招聘广告,更加贴近年轻受众。
招聘方式从传统手工走向现代规范
多年来,人民日报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遵循“公开招考也许不能保证选拔到最好的人才,但可以避免平庸”的信念,顶住各种人情压力和质疑,不断完善和规范招考的方式。2012年以来,报社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招聘到现代化网络招聘的转型升级。
1.建立健全招聘体系。1995年实行“凡进必考”以来,报社精益求精,为完善招聘环节不断进行探索。1997年,人民日报社招聘中增加了面试环节,加强了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测试。1998年,报社招聘中增加了现场新闻写作环节,以便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到2003年,报社基本形成了报名、笔试、面试、用人部门复试、学校考察初选、体检等一整套人才选拔制度。2014年,报社招聘增加了公示环节,进一步健全了报社招聘体系。实践证明,这套招聘体系比较全面、规范、科学,既考察了考生的业务能力,又测试了基本素质,较好地满足了报社选拔人才的需要,得到各方面认可和好评。
2.实行网络招聘方式。过去,报社招聘时,首先要在报纸或网站上刊登招聘广告,考生将报名表、简历等纸质材料邮寄后,人事部门再进行手工筛选。每年报社都会收到大量简历,筛选起来费时费力,后期利用也不方便。2012年,为了适应互联网招聘趋势,提高信息发布时效,增强招聘透明度,报社组织开发了专门的招聘系统。通过系统,考生可以实时掌握招聘信息和进程,在线注册并报考岗位。优点显而易见:一是考生报名更加踊跃。网上招聘,不仅更加便捷,也减少了邮寄等报考成本,提高了考生报考的积极性。实行网上报名后,报社每年报名人数由五六千人增加到1.2万人左右,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视野;二是提高了招聘效率。工作人员可以在招聘系统中筛选简历、分配考场以及发布信息,提高了整个招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招聘系统上线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报社公开招聘的主要平台,受到了社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考生的好评。近年来,社属媒体人员招聘也逐步加入到招聘平台统筹管理。
3.完善招聘考评环节。多年来,人事部门根据选拔人才的实际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招聘各个环节。一是笔试不断规范化。1995年开始招聘时,采取笔试与考察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为确保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当时请有关专家封闭式出题、阅卷,并将成绩公开,严格按方案公布的成绩录取。2004年开始,报社委托社外专业考评机构承担笔试命题和阅卷工作,较好地保证了笔试的客观公正。2015年,为了确保笔试选拔效果,报社对命题机构和笔试题型进行了调整。比如,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笔试中增加了新媒体方面的题目;二是面试更加科学化。面试最初是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考评组,现场提问和打分。面试弹性比较大,考官可以自由提问,不便于考生的比较。为了规范面试评分工作,人事部门编印了《面试考评工作手册》,规定了纪律要求、工作流程和参考题目,并在每次面试前组织考官培训,提高了面试的科学化水平;实行从面试考官库中抽取考官,面试前统一抽签分组,保证了面试的公平性。此外,报社还研发了在线面试评分系统。考官可以在线浏览考生信息、现场打分和成绩汇总,提高了整个面试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20年来,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领导下和人事部门精心组织下,报社坚持用制度选人、用机制选人,累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683人。一大批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报社各岗位工作,成长为报社编采岗位的主体。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长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甚至领导干部。可以说,报社近年来事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中央交给的宣传报道任务,在办报上高出一筹,与编委会和人事部门坚持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形成人才辈出、结构良好的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
二、积极推动建立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聚才机制
近年来,融合成为媒体行业的热词。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中央交给人民日报社的重要任务。目前,报社已经形成了传统纸媒、新闻网站、电子屏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事业格局,形成了党报事业和社属媒体企业分类管理的体制。为了落实中央的有关要求,加快推动报社媒体融合,报社正积极推动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聚集机制。
一是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制。2010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报社大力推动社属媒体转企改制,环球时报、人民网、人民日报社出版社等十几家社属媒体由事业单位转制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激发了经营活力。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一批事业编制干部办理身份转企到社属媒体工作,其中许多已经成长为所属媒体的领导人员,成为报社市场化媒体人才的重要力量。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报社在推动转企改制的同时,建立健全有关企业管理系列文件和配套保障措施,既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严格规范和关心爱护干部。2014年以来,按照中宣部的有关要求,报社制定了《社属媒体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强了对社属媒体人员的管理,坚持从政治的高度严格管理报社各类媒体,切实在管理上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刻度,加强全社采编人员的导向管理和业务培训,避免其他媒体采编人员身份“双轨制”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报社已经基本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社属企业人员管理体系,形成了主报事业、社属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体制。由于前期工作比较到位,两种体制运行良好,形成了党报的管理特色,受到了中宣部和其他媒体的关注。
二是探索媒体人才融合方式。近年来,着眼于媒体融合,报社做了大量的人才配套工作。从编委会层面高度重视,在报社建立了由社长牵头的媒体融合发展决策机制,定期研究人才等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2013年,根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要,报社面向全社公开借调国外分社记者,从其他编辑部门和社属媒体选拔了一批外语类人才,进一步创新人才融合方式。2014年,为了保障微博、客户端的运营,报社面向全社公开选调新媒体编辑,经过选拔,从其他编辑部门和社属媒体选调了一批新媒体人才,实现了初步的人才融合。2015年,在中央的支持下,报社整合内部人才资源,组建了新媒体中心,为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来,报社在两会等重大新闻报道时,建立了全媒体报道机制,充分发挥全社各类媒体采编、技术等人才的优势,从采编流程上促进了全社人才融合。报社还根据社属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运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连续招聘了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增强了社属媒体的竞争力。
三、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人才竞争优势
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总编室夜班编辑平台视察时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要不忘初衷,坚定信念,在坚守新闻舆论阵地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永远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今年3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近日,中央召开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心系党报发展、勇于使命担当的全媒体人才队伍,结合实际,今后报社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力度。
第一,公开招聘,大力引才。报社公开招聘,起步较早,持续不断,已经成为全社各类媒体的引才主要方式。近年来,地方分社选聘行政助理和社属媒体骨干人才也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14年,国家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强调了事业单位以公开招聘为主的进人要求,规范了公开招聘的程序,为招聘等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照《条例》的要求,报社进一步完善了招聘流程,增强了纪律要求,健全了公开招聘流程。报社印发了《进一步规范社属媒体人员招聘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社属媒体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近几年来,为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报社人才需求强烈,加大了公开招聘力度,每年招聘五六十人,引进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保证了地方分社、夜班、新媒体一线采编等岗位的用人需求。此外,媒体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报社自主培养起来成本较高,将积极探索面向市场社会化人才引进的方式。今后,报社将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坚持和完善报社招聘程序,加大各类媒体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报社事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第二,融合打通,积极聚才。在最近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论述。事以才兴,事业是人才聚合的平台。当前,报社正积极推进“中央厨房”、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各类媒体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今后,配合全媒体新闻采编流程变革,报社将把融合发展作为改进新闻宣传和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强大引擎,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媒体人才的融合打通,更好地满足报社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深化改革,加强服务。《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报社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报社积极探索,推动各类媒体人才的融合打通。报社鼓励事业编制干部到社属媒体工作,有重点地选调社属媒体人才到主报采编岗位工作,有序推动各类媒体人才交流。今年,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报社正研究制定《促进全社干部人才互通融合的意见》,以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体制界限和心理障碍,促进全社人才的有序顺畅流动。针对一些社属媒体采编人员导向意识不强、归属感不高等问题,报社加强了政治引领工作,在招聘环节加强政治把关,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全社各类媒体编辑记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增强凝聚力。此外,针对人才反映强烈的住房、购车等问题,报社将研究调整薪酬福利、住房等保障机制,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对人才的关心落到实处。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事局局长)
责任编辑:祝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