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试一试

——社长工作日志摘录

● 袁成文 《 新闻战线 》(

    作为党报人,“深化改革”是版面上的高频词。但我们日常的理念、方法、模式出现停滞、僵化而需要变革时,往往出现“叶公好龙”情况。如何随时随地检视、思考,革故鼎新?本人将在社长岗位上的一些尝试记录于此,并请教各方。

    新闻可以这样写

    2015年12月中旬,我到某县了解年底大发行进展,分管社长和发行部负责人随行。和县委宣传部同志一起,一路察看了该县的生态湿地、滨河绿廊和新区图书馆、好人馆等设施。作为该县曾经的副县长,我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点向上的变化都喜不自禁。登上藏书5万册的新图书馆二层平台时,一段话脱口而出:“书海遨游、掩卷长思之际,透过落地长窗,极目向谷阳城遗址远眺,历史、现实在这里交会,文化、情怀在这里融合……”

    参观途中,我边看边用手机录下随口的讲述。回社后和同行的发行部主任商量如何呈现该县的发展情况,决定沿着现场吟哦的散文文风续写下去。或许是同门师兄弟,我俩沟通起来没有间隔。第二天,一篇《经济与生态齐飞 文明共发展一色》的现场报道就呈现在蚌埠日报一版。下面为其中一节:

    “浍河岸边,一条人文走廊渐露妆容。走廊两侧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河边有亭翼然,亭前有栈道直通水面。河中间的小岛上,芦苇摇曳生姿,一条小渔船划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堤坝另一侧,红红的落日挂在天边,余晖照在水面上,使冬日的景色温柔了许多。水面上鸭鹅成群,自在嬉戏,嘎嘎的叫声搅热了冬日的长河”。

    早在1963年,穆青就说过:“为什么散文可以有个人的风格,而新闻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因此,他首次提出“散文式新闻”的概念。

    散文式新闻,就是用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新华社有许多报道就采用了这种报道手法。前人开辟了道路,我们要勇敢地走下去。事实证明,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党报也可以变得生动耐读。

    实际上,对于这种新闻语言表达的创新,还有很多有名的示范。比如:

    在朝鲜的每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是我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不光是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也可以写得平易近人,也可以摆脱八股语言,变得清新宜人。我在2015年3月2日撰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就是类似的尝试:

    《老“明星”的新“脉动”》

    同样是种地,王庄人在解决温饱后,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花生这种经济作物。同样是“鲁花”花生,在王庄种比别地出油率高4~5个百分点。同样是追求高“产出”,王庄人在卖完了自己的“三五斗”所出后,大胆地走出去,“买全国卖全国”……

    改革造就王庄的花生,创新造就了花生的王庄。

    记者也注意到,王庄镇专业集群的方向是“花生深加工”。但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其同时扬名的秦栏、博望等专业镇,王庄在工业化、专业化、集群化的道路上还需探索。

    同时,采访结束,张镇长和花生“大户”们送到王庄与淮上区交界处的依依惜别,也给了我们信心:多宣传王庄的新理念、新动向,多宣传金融家与企业家的联姻;帮助呼吁解决王庄这样近郊乡镇的城乡公交一体……春雪中隔子沟畔的叮咛与嘱托,让记者一行感到了王庄这个乡镇经济“老兵”的新脉动!

    党报的影响力既体现在其代表党委、政府和社会主流无可争议的公信力,也体现在其细致入微、春风化雨的感染力。工作中不难发现,一些记者工作时间不长,从采访到写作,很快落入窠臼,离了会议没有信源,离了材料没法下笔,离了讲稿没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的话语体系多一些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尝试,少一点“强调指出”“会议要求”的官腔官调,那么从党报到我们党报人,会不会增添更多的魅力呢?

    版面可以这样组

    今年的股市开局可谓“山崩地裂”——两次“熔断”。比“双熔断”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证监会暂停“史上最短命”的决策——熔断机制。对采编人员来说,比起自己在股市的损失,更大的遗憾是未发一条也许将获奖的“言论”:证监会应果断取消熔断机制。

    1月7日下午,作为值班领导,我参加当日下午3:30的例行编前会。淮河晨刊的负责人报告,晚上拟在言论版刊发退休编辑江锡钰的言论《证监会应果断取消熔断机制》。江先生是业内知名的时评人,多次获各级新闻奖。其取消证券公司开户费的建议,被证监会采纳,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我立即浏览了一下,觉得此稿一是快,当日上午的事,上午成稿,下午就到了编前会上;二是虽属一家之言但言之有理,符合淮河晨刊地方都市报的定位。会议通过此稿。

    夜里签大样,全部签完已近2点,忽然想起一直没看到江先生的这篇文章。版面编辑报告,时事版已刊登新华社通稿,称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江先生此前的建议成为现实,不宜再发。当时听了虽然心里一顿,但未作其他表示,洗手回家。

    第二天一早,细读本报集纳的新华社关于此事的报道,忽然擂胸!假如:昨天夜里,在收到新华社关于暂停熔断机制的报道后,仍然登出江老师的言论,但配上一篇“编者按”,言明本报收到此文的时间,回顾一下若干年前江老师对证券市场的建议及被采纳的情况,表达一下我们对中国股市的殷殷期望,再配上新华社的报道综合,那么,当天的淮河晨刊将掀起一个新的新闻“卖点”。假如,我夜里听到同事的解释后不是未置可否,而是一问到底;假如不是以大家很累、报纸付印时间已近为由自我懈怠,失去职业敏锐……

    为了表明对漏发的遗憾,现将江先生文章部分摘录,感兴趣的同志可登陆其个人博客,查看最早公布时间。

    《证监会应果断取消熔断机制》

    今天(7日)上午开盘才13分钟,沪深300指数即触发5%阈值,停盘15分钟后,不到2分钟,又触发7%阈值,不到10点,股市就提前“下班”了。

    4个交易日4次熔断,实践已无情地证明了熔断机制不仅不适合中国股市,而且对中国经济是巨大的破坏。

    ……

    熔断机制的助跌作用在盘中看得十分明显,笔者两次在微博上预言当天熔断都不幸言中,微博发出时大盘才跌到3%多,因为一过3%,大盘跌速明显加快,这也是冷静期15分钟根本无法冷静的原因,投资者都在夺路而逃,个股纷纷跌停,到触及300指数7%时,在交易的股票几乎都跌停了。如果此时不停止交易,很多质地好的股票别说不会跌停,甚至还会上涨。不信,可以去翻翻股灾期间的个股K线图。

    熔断助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要停止交易,基金担心赎回,散户担心像去年那样卖不掉,大家就踩踏,而此时做空的机构大户,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就能将股票砸到跌停。所谓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全成了空话。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唯一”就是排他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唯一”,不是“之一”,这个唯一的标准就是实践,不是其他。期待证监会能认清事实,不唯上,不唯书,不唯美,只唯实,以应有的担当,向实践认错,向事实认错,果断取消熔断机制。至少,也应该暂停熔断机制。证监会需要冷静,需要理性,不可任性,改革既要积极,更要稳妥。

    看准的就要坚持

    作为社长,如何过问业务,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面临一年一度的改版。我在2015年年底的工作务虚会上,对集团所属淮河晨刊采编部门说了自己的想法:“厚题深文”。即做大本地新闻,挖掘新闻故事,深析来龙去脉,版面展示直观,肩标、副标点题,言论链接齐备。

    事实上,为了适应e时代快速阅读的需要,很多都市报早就尝试“厚题薄文”的做法,即在标题里尽量将新闻信息全部拎出来,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最多的信息。新闻正文很短,以增加版面的信息量,方便读者阅读。但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较于新媒体,纸媒的深度优势更加显现,因此,“厚题深文”显得很有必要。这种尝试既让读者能快速了解报道的主旨,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深读”愿望。

    我知道这是一道“吃力”的题,但都市报要抗“倒闭潮”,不“吃力”不行。加上此前自己任总编辑时,有在日报创办《深读周刊》的经历,相信晨刊有能力做起来。

    果然,新年第一个晨刊采编周会后,信息反馈回来,大部分记者认同或叫好,但也有些“叫苦”:过去的小稿件发不了了、版面信息量下降等等。我认为,一件事,如果推行起来没有难度,就不能称之为“变革”。其次要看看哪些人在“叫好”,哪些人在“叫苦”?是采编真的因此变得困难,还是我们过去的都市新闻本身就是浮皮潦草、一地鸡毛?

    1月11日晚,蚌埠市每周一次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度会上,市委领导再次表扬蚌埠日报围绕中心工作营造氛围做得好,要求各责任部门以党报舆论监督为问题导向,主动作为,解决问题。会议结束回到单位已是十点多钟,我和分管社长、晨刊记者部主任一起商量,决定以此次会议精神为主,由分管社长执笔写成言论,配发此前由我提供线索,记者暗访采写的《高铁南站喊客拉客声依旧》的监督报道,以淮河晨刊B2版一个整版推出,并在头版作了标题导读。

    报道见报的当天,消息不断传来:市委领导在版面批示“请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到位,建立责任明晰的长效机制加以巩固,请报社并广播电视台持续关注。市创城办适时安排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公开向全市人民作说明。”市委分管宣传和政法的常委也分别就此事也做出了批示。一篇报道,有三位常委以上领导批示,让对“厚题深文”的办报思想有迟疑的同志信心更足了。1月14日,淮河晨刊再次以《这次要“顶真”到底》为题,整版刊发了市各部门对解决此问题的表态。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是改革的呐喊者,自身也是时代变革的对象,从媒体的形式到个人的观念。地方都市报“厚题深文”的报道方向只是一家之言,也有待实践检验。但正如俗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知道”一样,我们会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的每一点探索。

    (作者系蚌埠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冷  梅

试一试
驻地记者的使命与责任
引领“创”文化,党报应创新在先
全民摄影背景下报纸的公众平台功能
媒体文化评论的学理性与大众化
创新发展不能丢弃传统优势
地市级纸媒应做好三个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