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插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探析

● 罗 铭 《 新闻战线 》(

    摘要:新闻插画与新闻摄影不同,特指插附在新闻报道中的绘画性插图,具体形式如漫画(卡通)、速写、图表、电脑插画、影像拼贴等。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视觉艺术表达要素,新闻插画在丰富报道形式和提高传播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插画的生产与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新闻插画的作用和发展瓶颈进行系统梳理,探索新时期新闻插画的发展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新闻插画     传播作用     存在问题     发展路径

    新闻插画的形式演进

    自新闻插画诞生以来,随着新闻报道的要求和新闻插画生产技艺的不断变化,其表现形态、创作方式以及受众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转变。

    色彩呈现:从单色到彩色

    近代首个新闻插画出现在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上,1821年(道光年间四月初九)该报上刊登了一幅表现马六甲地区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插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其通过单色线描的表现方式将人们祭祀痘神时用银钩吊人回旋转动的场面形象地记录下来。

    纵观近代新闻报道中的插画,其色彩呈现大多以木刻雕版印刷或石版印刷的纯黑白形式为主,画面色彩形式多为平面的速写、素描的单色线描。由于缺少色彩和光影明暗变化,所以大多空间立体感缺乏。19世纪末,套色印刷的引入,红、黑双色插画在新闻报道中开始呈现,这改变了传统色彩呈现上单色的单调和乏味。如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在《时报》纪念刊(1932年6月27日)上首次刊登了三色套印的新闻插画“威尼斯图”。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技成果的引入,照相制版技术和彩色印刷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精致的彩色图像在新闻报道中不断涌现,图形和色彩的搭配,无论是在新闻事实再现还是从受众的信息还原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受众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体验,使得观点和情感的表达更为准确和丰富。

    呈现形态:从单一媒介到多媒介融合

    自唐代出现由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邸报之后,新闻报道经历了漫长的手抄新闻传播阶段,但是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难以大量复制。印刷术在我国近代的普及,使报纸可以大量生产和复制,纸质报刊成为插画的主流呈现介质。实际上,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中期,纸质媒介一直是新闻插画的主要呈现媒介。如1868年《上海新报》刊登的“机器图说”,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中发表的《时局图》, 1918年9月创刊第一本专门的漫画期刊《上海泼克》,1948年《东北日报》发表的《在反革命的后台》等。直至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普及,带来了新闻报道的革命。作为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迅速发挥了其信息传播的巨大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插画被配以各种动画和声音,实现了从静态走向动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新闻插画的呈现形态更为多样,现代插画发展成三维动态图像,运用到动态网页、游戏、手机界面、数字电影电视等其他视觉领域,新闻插画借助于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路径,实现了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2015年的“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凤凰网推出的《图说新闻》栏目则用新闻图表连续报道,受众可通过点击方式及时了解、查询事件的发生和救援进展,发表自己的看法,互动性极强。由此,插画的表达形态呈现多媒体化、融媒体化的趋势。

    创作方式:从人工手绘到计算机辅助生产

    在现代电子排版技术出现之前,囿于新闻时效性的需求,新闻报刊中的插画主要依靠手绘完成。手绘插画以素描为主,画面元素较单一,只是对文字报道的作简单视觉补充,借此“照亮”文字。与传统手绘作品相比,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新闻插画的形式创作方式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新闻插画作品也由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运用photoshop、coreldraw、3Dmax、maya等软件和数位板、压感笔等电子设备,新闻插画的制作更为便捷。这些新的创作方式使新闻报道中的插画更加形象、生动,所展示的新闻内容也更加多元,插画不再仅是文字的补充,甚至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新闻传播网站甚至专门成立了新闻插画的板块,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如光明日报借助于微博平台推出了新闻栏目《微绘天下》,采用速写与图片结合、漫画等手法来制作新闻插画。

    插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与发展瓶颈

    插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在这个读图时代,插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主要体现在:

    丰富版面,充实了报道内容。新闻插画融新闻性、艺术性及评论性为一体,以其形象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受众在阅读时能够直接接受,构建出版面视觉整体,平衡了版面视觉整体与视觉中心的关系。传统的新闻阅读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线性阅读,表现在跳动、注视和回视三个方面,而新闻插画或以镶嵌的方式插入文中,或是以单独的插页形式呈现,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烘托版面内容。当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阅读方法已逐渐演变为快速浏览,人们不再仅局限于从文字中获取讯息,因受众惰性和消遣心理的存在,常选择既省时又省力就能轻松获取的信息。将新闻事实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凝固了新闻事件的瞬间,特别是在不具备影像记录的情况下,新闻插画的创作者依照当事人描述的情况,进行现场情景的复原,具有再现事实的作用。诸如,在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中,法庭对案件的审理,因可能会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或者会对某些个人、某个团体造成影响,媒体无权进入法庭进行拍照、摄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为明确地向受众叙述庭审状况,他们会使用彩色铅笔速写的方式来重现审理案件的过程或状况。

    图文对比,提高了阅读兴趣。由于单纯文字的表达具有抽象乏味等局限性,这就需要以插画对新闻报道加以形象的说明,使文本意义变得更为明晰,客观上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丰富报道层次,拓展读者视野。新闻插画用多变的绘画视觉语言表达来激起受众的阅读欲望,将受众共同经验所能理解的符号运用于画面中,加上简洁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帮助受众理解文字,提高认知,起到了很好的导读作用。如科技新闻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常采用图解插画的形式向读者介绍结构及组成原理,让受众“一目了然”。

    提高审美,巩固了传播效果。新闻插画除了本身的大众性、真实性、新颖性、鲜活性等特征之外,更具有情感和审美,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否则就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新闻插画的创作者以亲身看到的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传播了审美观念,寄托了审美情趣,给受众带来审美享受,用艺术形式表现新闻发生的过程,做到构图完整、虚实得当、主题鲜明、色彩统一。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传播真、善、美是主流和根本,新闻插画既要能够展现生活真实,又要能够蕴含真实情感,传播正能量,集新闻价值、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于一体,将新闻的客观性与创作的主观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新闻插画因其“一望便知”,使抽象、乏味的新闻报道丰满、立体起来,其视觉传播力远远超过文字,承载了更大的信息量。例如,漫画(卡通)插画用抽象的形象表达真实具体的新闻事实,使用幽默、夸张、讽刺、诙谐的表现手法,让受众体验审美、展开想象,在诙谐、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信息。

    新闻插画的发展瓶颈

    从整体上看,在新闻插画的使用上呈现出各媒体之间发展不平衡,题材局限,原创性、代表性作品较少,制作水平较低,艺术表现力欠缺等现象。新闻插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闻插画生产成本较高。新闻插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经过系统的训练,具有深厚的绘画表现功底,将新闻的客观性与创作的主观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新闻热点和新闻人物用视觉语言呈现出来,经历敏锐发现、准确把握、构思绘制、编辑排版的创作过程。因此,新闻插画的创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闻生产成本增加。

    二是新闻插画创作人才缺乏。创作者下了工夫却又得不偿失,创作难度与创作回报不成正比,经济杠杆使得创作者纷纷转行,能够准确把握、完稿迅速、精炼概括的创作者逐渐减少。加之高校艺术教育转型,绘画基础训练被弱化,客观上都造成了优秀人才缺失。

    三是新闻插画“公式化”的生产缺乏创新。虽然新闻插画的重要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但也对新闻插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一些影响力大的媒体和新锐媒体,大部分新闻媒体对新闻绘画的认识仍定位于辅助报道,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这些新闻媒体或直接转自其他媒体,或取自插画素材库,一幅原创作品有可能被转载多次,客观上造成了新闻绘画的“千篇一律”。

    新闻插画的发展路径

    新闻插画的发展,观念是前提,内容是基础,形式和方法是保证,具体体现在:

    突出新闻内涵,强化新闻插画的传播效果。

    新闻插画与游戏、影视插画不同,要注重简洁的画法和表现力,突出新闻的亮点,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视线,让受众看完插画后能够深刻地理解新闻的内涵,促进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为此,在制作新闻插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夸张、写实、暗示和象征等各种手段绘出生动、直观的画面,从而达到歌颂、讽刺、批判与警示的传播效果。新闻插画要注重故事性和叙事性,插画的创作者要精准把握新闻的主题,要通过对小人物或小事物的细致刻画表现整个时代背景,从而强化新闻表达力度,增强说服力。

    优化创新,丰富新闻插画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

    新闻插画创新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对其传播价值、审美价值等的评价。新闻插画的创作者要对新闻产品进行优化,发挥新闻插画的独特生理和心理优势,引导受众有效阅读,提高传播效果。一方面提高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表现新闻插画中的使用率,将传统手绘与计算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新闻插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大新闻插画作品在版面中的比重,借助于新媒体路径,从单纯的文字载体,拓展到图片载体、视频载体,多角度报道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在突发案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插画可采用动画虚拟复原(仿真)技术将新闻事实、现场的某一方面的客观信息向受众传递,避免有可能涉及恐怖、残酷的场面给受众带来不适反应和抵制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吸引、培养新闻插画专门人才。

    做好新闻插画工作,迫切需要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努力做好资源开发,创造良性发展环境,共同建设开发,共同分享建设成果。一方面,有条件的媒体可签约专业插画创作机构和个人,定期举办新闻插画比赛,为新闻插画的创作建立智库和素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意和高质量素材。另一方面,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办新闻插画专业方向,举办新闻插画研修班。以此促进业界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既有新闻采编能力,又有新闻插画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填补人才空缺。

    新闻插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对于传者而言,新闻插画丰富了“产品线”,提高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品牌辨识度;对于受众而言,新闻插画不仅便于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增加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参与感。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插画将成为多元化新闻价值的重要表现手段。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杨芳秀)

    参考文献:

    ①吴跃龙:《中文报纸版面编排流变述略》, 《新闻记者》2008年第5期。

    ②赵雪峰:《让更多的新闻速写闪亮登场》,《新闻战线》2005年第10期。

    ③曾庆香、张楠、王肖邦:《网络符号:视觉时代的交流》,《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④甘险峰:《新闻图片与报纸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⑤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需要更多本土化创新型大家大师
政府官员如何理解媒体
海峡两岸共办期刊媒体探析
职能部门政务微信的生存之道
旅游形象传播与塑造
插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