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媒体状态下党报记者的素质要求

● 石雯祺 《 新闻战线 》(

    2015年以来,厦门日报社把新媒体矩阵打造成移动互联时代厦门最大的信息发布和收集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新闻信息源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和发布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传播形态涵盖传统平面、互联网系统和户外LED大屏。报社不仅注重提高信息发布的速度,而且在信息的把控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重视加强采编人员的能力建设,要求记者编辑具备融合传播的理念。

    作为在新媒体中心微博平台从事了7个多月编辑工作的我,平时除了要熟悉不同媒体的特征,感受最深的就是,融媒体状态下党报的记者编辑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必须有记者的尊严和职业操守;不仅要有更强的抢新闻和发稿意识,还必须有强烈的“用户本位”,及时提供广大读者需要的好的新闻产品;不仅要跟上时代步伐、主动接受新知识,还必须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融媒体状态下,党报记者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面对融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带来的危机和挑战,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记者的良知和底线

    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全媒体时代,打破了党报等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方式,人人都可采录、发布、转发新闻,从而使党报记者没有了过去那种“神秘”和“神圣”感了,也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记者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了。面对冲击和挑战,一些记者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有的心里开始浮躁,有的想办法“跳槽”或改行。更有甚者,自轻自贱,为一己私利追腥逐利,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惜不顾良知,甘愿被一些品行不端者利用,自觉不自觉地为别人当吹鼓手,甚至为不良商家当保护伞。近年来,厦门日报社面对融媒体状态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报社及时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主动打造融媒体平台,及时成立了新媒体中心,打造了包括新浪微博“@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微网站“厦门招考”及新闻客户端“厦门日报”。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主要用来吸引关注的厦门日报新媒体平台,扩大厦门日报品牌影响,为APP引入流量。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加强对党报记者的教育和培养,要求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要认清形势,不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更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对新入职的新闻从业人员,组织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素养培训。要求每个新入职的人员定期到新媒体中心轮岗等等。在采编实践中,厦门日报还发挥老记者编辑对新人的“传、帮、带”作用,要求新人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老记者的敬业精神,更要学习他们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意识,学习他们的职业操守。

    融媒体状态下,党报记者不仅要有更强的抢新闻和发稿意识,还必须有强烈的“用户本位”意识,及时提供广大读者需要的新闻产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繁荣,增加、丰富和扩大了信息传播手段。这就要求党报和党报记者适应互联网时代,主动融入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要求记者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判断,摆正自身的位置,克服过去那种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厦门日报社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福建省率先打造了国内先进的新媒体新闻采集平台,将一线记者现场采集的文、图、音视频新闻素材迅速通过这个平台网络传输到互联网,再聚集到采编共享平台;后方编辑根据时效性和内容,有的作为报纸新闻进行深加工,有的制作成滚动新闻和视频新闻即时发布在网站,有的制作成手机报供用户下载阅读。

    正是这种融媒体平台的搭建与后台支援,使得厦门日报顺畅地实现了媒体融合发展,由过去的报纸单一发布变成融媒体发布,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层次的新闻需求和消费。与此同时,报社还对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每位记者外出采访时,首先要考虑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不同表现手法来发新闻,除了文字稿,还要同时能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同时发稿。报社还要求新媒体中心要“找准厦门日报社各报刊更新规律,并及时捕捉外报新闻,选用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稿件。对热点新闻注意从不同角度选稿,多方面报道,连续报道,深度分析,形成气候。”同时规定了微博、微信、APP等发布内容及时效要求,如要求微博每天8:00开始定时发布,做到每15~20分钟必须最少发布1条以上,平时做到最少发布12个小时。微博编辑除定时更新微博之外,值班期间必须监控各平台上的新闻线索,并将线索第一时间发布到微信的“采访中心线索群”中,线索群中有当天值班编委、主任及采访中心的记者及新媒体编辑,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马上在群里讨论操作。如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则启动突发应对模式,全天候滚动发布,如使用APP上发布过的稿件,必须带上链接。要求微信精选厦门日报及网络当日精品报道,精心包装后制作成多图文素材,按照所针对用户群的活跃时期发布。APP每日发布30~40条左右厦门本地新闻和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如遇突发事件,加频加密发布。

    为了及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资讯,厦门日报社还规定了记者对新闻线索的收集、上报、发布以及新闻采访中心与新媒体中心联动等一系列制度,要求所有的采编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抢新闻的理念和强烈的融媒体状态下的发稿意识,努力做到每个新闻线索都能用好用足,不浪费新闻资源。

    融媒体状态下,党报记者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主动融入互联网,还必须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长期以来,党报以文字传播为主,记者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一的、线性的报道方式,对客观的新闻实践需要做抽象地概括,难免与客观真实有所差距;由于受版面限制,新闻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迎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个性化,不能全面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要求采编人员对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媒体渠道产品生成,记者也从有节点发稿转变为全天候发稿。这就对记者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状态下单独的文字、摄影、摄像岗位的分工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记者必须一专多能,能拍能写懂得新闻传输,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2014年,我在社会部一线记者岗位时,就深刻地感受到融媒体时代下记者的全方位锻炼。在2014年12月19日一台巨型吊车发生侧翻,“悬挂”在仙岳路与成功大道交叉处往海沧方向的高架桥上的采访报道中,多方记者纷纷赶往现场,抢占第一手资料,而我作为一线记者到现场后,一直保持着和后方网络编辑的密切联系。一边了解现场情况,一边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厦门日报融媒体”微信群,当天值班的微博、微信及APP编辑,一边通过网络搜索事件的最新进展及网友评论,一边将记者的图片下载下来打上水印,记者现场立刻提供文字发回给网络编辑,编辑们立刻在微博、微信及APP三方同步滚动直播。而对于吊车维修的过程,记者也进行了录音录像,并第一时间发回给融媒体的编辑。

    融媒体时代,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要求记者要善于选择,善于找出用户最需要的新闻产品。同时,还要克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主动接地气,以百姓疾苦为重,坚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靠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来获得读者的认可。例如,2015年厦门入冬晚,厦门日报微信推送的新闻抓住“天气”这一市民关心的话题,巧妙做文章,从11月的“厦门日报”微信推送来看,关于天气的话题该月就做了12次。从11月3日的《短袖留步,不要走!厦门明后天最高又是29°C》,11月28日《呵呵,厦门可能第N次入秋失败,因为……》,11月30日《内牛满面!厦门真的入秋成功了……三天‘小阳春’又是什么鬼?!》,到12月1日的《你再讲一遍?入秋刚一周,你告诉我厦门今天入冬了?!》。不仅标题接地气,符合网络时代的用词习惯,话题也紧跟老百姓的心理一同“吐槽”,得到了老百姓的转发关注。又如,为了及时给市民提供服务性、趣味性的内容,厦门日报微信开设了“去哪玩”的话题,不仅符合了微信推送服务性特点,还给读者的阅读带来趣味性和赏心悦目之感, 11月28日厦门日报的微信“厦门竟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翻山越岭,遇见一片纯美山水……”,11月29日的微信“厦门人玩雪再也不用去北方了!来这里就行……”,12月1日的微信“据说,99%的厦门人不知道这是哪里……”等,都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社)

    责任编辑:祝晓虎

客观记录 理性分析 正面引导
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
媒体发展新格局下都市报的责任
“政治家办报”与“新闻职业”三题
融媒体状态下党报记者的素质要求
选树平民典型 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