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以《广西新闻》为例

● 马铁护 《 新闻战线 》(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来源十分多元,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人守着电视看新闻,党和政府的声音是否有效传递,社会正能量能否得到及时弘扬,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曾经堪称老大的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严重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把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新闻节目创新也不例外。

    作为民族地区的一档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近两年来,广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栏目《广西新闻》节目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创新,还结合重要事件及节日、纪念日等加强创新,节目充满活力,收视率屡创新高。本文以《广西新闻》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挑战下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扩大影响力、提升收视率的现实路径与方法创新。

    紧扣中心工作,推出大型新闻行动

    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历来都是电视台的首要任务,过去、现在、将来,重点都是解决怎么“宣传好”的问题。从传播学上讲,主动设置议题,可以形成推动中心工作的强大舆论,从操作模式上看,大型新闻行动和媒体联合报道效果较好。

    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响应号召,走出国门的大型新闻行动

    作为一家省级媒体,更多的是报道省内相关信息。但是,如果能捕捉一些政策热点,大胆地走出国门,让视野更加宽阔,则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起各界热烈回应。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个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畅通渠道和成熟机制。

    2014年4月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的精心策划下,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派出多路记者分赴东盟十国采访拍摄广西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在《广西新闻》节目开设《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专栏。自当年8月10日推出这组报道,至9月10日播出综述篇止,连续播发31篇,集中展示了十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全面展望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愿景下,广西与东盟各国同频共振、携手发展的美好蓝图。这组报道是国内电视媒体最早响应习主席“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开展的大型新闻行动。

    《广西新闻》推出的这一系列报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观众说,每天都追着收看这组报道。201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广西要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一全新定位令八桂大地欢欣鼓舞。3月底国家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对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再次予以明确。应该说,《广西新闻》的这组报道推动了这项中心工作。

    黄金水道西江行——省级媒体跨省区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全程行进式联合报道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12年11月底,第八届泛珠行政首长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全国两会,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建议》提案。当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务院2013年区域发展规划审批计划第一位。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临门一脚之际,广西电视台积极行动,联合广东电视台,及时启动了“黄金水道西江行”大型联合采访报道。《广西新闻》节目开设“黄金水道西江行”专栏,自2013年10月28日推出这组报道,至当年12月31日止,共发稿48篇。报道从云南曲靖的珠江-西江源头说起,正式从广西百色出发,途经广西来宾、柳州、崇左、南宁、贵港、梧州,到广东云浮、肇庆、佛山、江门、中山、珠海,终于广州。10路记者,14个城市,60多天时间,48集报道,这是我国电视媒体第一次跨省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全程行进式联合报道。报道正式推出前一天在广西百色的右江码头举行了开播直播仪式,结束时在广州的珠江上举行了封镜直播仪式,并以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和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对报道的高度评价为大结局。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广西新闻》这次跨省区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全程行进式联合报道为这一战略规划的尽早落地做出了应有的舆论支持。

    紧扣重要事件,形成热点舆论场

    重要事件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围绕重要事件加强创新策划,也可以形成一段时间的舆论场。从操作模式上看,电视直播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体操世锦赛——引进现场信号,新闻就在眼前

    2014年10月3日至12日,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是继1999年天津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体操世锦赛的城市后,这项国际体育赛事再次落户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举全区之力,办好这一国际体育赛事。《广西新闻》按照赛前、赛中、赛后的步骤做了大量报道,策划了若干个小板块,其中赛中两次引入现场信号为版面增色不少。

    一次是10月5日女子团体夺冠热门——美国队首秀,当时正值《广西新闻》播出之时,节目一开始便引进两分钟现场信号,给观众以身临比赛现场的感觉。节目临近结束,播出线上临时决定取消其他新闻,再次引进两分钟现场信号,一头一尾,很好地满足了观众在家中实时观看世锦赛的愿望。

    另一次是10月7日世锦赛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之际也正值节目播出之时,节目组播完时政新闻后直接引进三分钟现场信号,在新闻节目中实时转播了文艺演出盛况。新闻就在眼前,这样的操作模式把电视直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两期《广西新闻》收视率分别创下了世锦赛期间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

    飞驰粤桂黔——演播室从单主播改为一坐一站的双主播形式

    2014年12月26日,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贵阳经桂林至广州高速铁路开通、南宁火车东站投入使用,一天内壮乡大地喜事连连,《广西新闻》精心策划,推出“飞驰粤桂黔”特别时段,用整期节目讲述三大重要事件。

    既有三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在贵阳召开共建高铁经济带的时政新闻,也有记者上车的体验式新闻,还有节目播出之时多个站点的实时卫星连线报道和3G连线报道,并首次在联播类直播新闻节目中引入评论员,述评三大事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播报形式也从平常的单主播改为一坐一站的双主播,节目最后以新鲜制作的“两线一站”开通MV,向建设者致敬的方式温情结束。

    当天的节目创下了《广西新闻》开播以来的多个第一。其中,既有实时卫星信号引入演播室,又有3G信号引入演播室,增加了节目操作的难度,但也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

    紧扣节日、纪念日,“小清新”成“新常态”

    相比中心工作和重要事件,节日和纪念日是可预见的,围绕节日和纪念日推出创新报道已经成为众多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常态”。如果说中心工作和重要事件的创新策划是大手笔,节日、纪念日的创新策划则是小清新,有了它们,严肃的联播类新闻版面多了几分温馨和感动。

    元旦开门红——特稿来增色

    2014、2015年连续两年新年第一天,《广西新闻》都推出元旦特稿。

    2014年的新闻标题是《2014,我们离梦想更近!》,文章通过6个关键词梳理2013年广西主要工作,全篇配乐,并精选最美的画面,大气磅礴。新闻标题体现“梦想”,很好地呼应了2012年底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中国梦”概念,以及2013年全国两会闭幕会上习总书记再次阐释的“中国梦”内涵。

    2015年《广西新闻》继续推出元旦特稿,新闻标题是《广西还是蛮拼的!》。同样通过6个关键词,概述一年来广西主要工作,并从民生的角度选取一年来若干有影响的事件集纳播出,传播效果非常好。其中的标题我们巧妙地借用了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蛮拼的”这个词,成为报道的亮点。

    诗意清明节——文采描述+精美包装成为“新常态”

    2014年清明节,《广西新闻》推出“清明?追思”、“清明?传承”“清明?祭扫”“清明?交通”“清明?人物”等多个小板块,使清明节的报道焕然一新。在传承篇中,报道一改往日生硬的新闻叙述,而是用富有诗意的手法追溯了清明的历史渊源——古人眼中的“清明”或是“好风胧月清明夜”的温柔春天,或是“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的浓浓乡愁,又或是“纸灰飞作白蝴蝶”的祭祀追思,一捧情思,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将“清明”的记忆幻化成了长长的细线,跨越千年,却绵延不绝。这些极具文采的描述,让整个报道充满了诗意。

    此外,围绕护士节,《广西新闻》推出“向白衣天使致敬”特别报道;围绕五一,推出“劳模去哪儿了”特别策划;六一节,推出特别报道“童年梦想 时代画卷”;在七一节,推出“身边的共产党员”海采报道;国庆节推出特稿“广西速度见证中国奇迹”。全年几乎每个节日、纪念日都推出小清新式的创新策划,加上精美的包装,诗意的语言,成为这档联播类电视新闻的“新常态”。

    认识新媒体、适应新媒体,引领新媒体,《广西新闻》还推出自己的客户端、微博,节目的传播渠道在增加,影响力也日见扩大。从长远看,如何更好地创新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从这些实践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重要事件,紧紧围绕节日、纪念日,不断创新方式,唱响主旋律,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大有可为。

    [作者系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道)副主任(副总监)]

    责任编辑:杨芳秀

党刊如何借力新兴媒体
立于“四个前沿”把好导向
党报公信力: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深度 广度 温度
新媒体呼唤深度报道
做公益品牌,打造亲和力、影响力
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如何在“会海”中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