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党报视觉把关刍议

● 丁振强 《 新闻战线 》(

    报纸编辑发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用文字来发言,如撰写评论,加“编者按”或“编后”;二是利用版面空间和编排手段,也就是用所谓的“版面语言”来发言,这是编辑人员对稿件内容态度的特殊发言方式。

    相对于文字把关,党报的视觉把关往往会被人忽略。究其原因,一是可能认为视觉传达显而易见,文盲都能看懂;二是每道编辑关口,都能在文字上驾轻就熟地下大力气,很少在视觉上加以重视;三是视觉人员在岗位配比上倒挂于文字编辑,而且在专业视觉人员上或多或少的存在“重创意设计,轻视觉把关”的现象。殊不知,视觉不把关,等于白创意。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像重视文字把关一样重视视觉把关。

    画面关:视觉设计也有导向,版面语言不能有政治性的含糊和闪失

    报纸编辑发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用文字来发言,如撰写评论,加“编者按”或“编后”;二是不通过文字来发言,而是利用版面空间和编排手段,也就是用所谓的“版面语言”来发言,这是编辑人员对稿件内容态度的特殊发言方式。所以视觉设计中,也有舆论导向。就以国内近年来的几次地震为例,许多“视觉先锋派”的纸媒都做到了极致,版面制作既公布了灾情,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的哀悼,更鼓舞大家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就这点而言,视觉设计不亚于一篇社论或者评论员文章。

    作为视觉主创人员,特别要留意用图的画面把关。把关的关键点除了图片的清晰度、人物的神态以外,特别要注意内容有无政治性问题。无锡日报太湖周刊《行走》栏目有次刊载了一位作者台湾游归来的图文报道,在大样上所配组图中,先后出现了台北一些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建筑和景点,被视觉编辑发现了立即予以撤换。同时也要注意画面背景和前景的把关,其中也包含背景标语口号是否符合用字规范,画面有无自相矛盾之处等等。曾经有这样一幅新闻图片,本意是宣传文明创建,画面特意表达街头在建工地围挡刷上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但恰恰有个“电动车带人骑行”这个明显交通违规的情景在镜头中一闪而过。这种情况也在把关拦截之列。

    大小关:强调视觉冲击力固然重要,但更要强调有效的视觉冲击

    大与小,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也是设计中对比手法的常见形式,有了小的衬托,大才成其为大。视觉冲击力,这是纸媒视觉团队的不懈追求。但是,在实践中会存在贪大求全的倾向,封面版从杂志移植到四开小报,后来又放大到了对开大报,不管事大事小,整版有时就是满满的一张图,报纸有时就像招贴画一样。虽一时夺人眼球,但没什么实质性内容。

    大凡每件事都得有个度。报纸作为一个可以设计的平面精神产品,也应该遵循工业设计的原则。我们之所以感叹乔布斯的伟大,我们之所以感受着苹果产品的使用上便捷,是因为苹果产品设计是遵循科学规律的。就拿iPad3规格设计来说,高241.2毫米×宽185.7毫米,屏幕大小为9.7英寸。相当于报纸五栏的宽度,40行高度。用户在尺幅的阅读距离内,即便是满屏的一张大图,他的视觉才能承受“冲击力”但又不受累,这就是“有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想象,如果一张海报式对开大报,在人们正常的阅读距离内,看到的只是局部,毕竟我们的眼球不是“超广角”。

    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决不能一味贪大,大而无当。这是我们早版面用图尺寸把关时的一个基本点。一般来看,横片最大不宜超过5栏,竖片最宽不宜超过3栏。

    党报的视觉一般都有规格。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版面用图尺寸和字体字号大小有特殊要求,由此作个参照逐层递减(图①)。但视觉总监在付印前发现了有个店庆的广告,无论在头像使用还是姓名的字体字号上都突破了规格,于是作了调整才得以见报(图②)。

    色彩关:色彩表达不宜过多,要把握好色彩本身的情感表达

    七彩世界,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喜怒哀乐爱恶欲。色彩也是情感的符号,其本身是带有情感温度的。暖色表示颂扬和喜爱,冷色表示鞭挞和鄙视,褒贬之间,角色分工,泾渭分明。以前的样板戏中,英雄杨子荣登台,舞台灯光是偏红的暖色,土匪座山雕出场,舞台灯光又转为蓝绿色的冷色调。所以,色彩在报纸的使用,也必须符合人们常态的审美规律。

    彩报时代的纸媒,在起初阶段,往往会用色过多过杂,就好像刚知道要化妆的女人,什么都往脸上涂。唯独一些大报风范的纸媒,在用色上慎之又慎,一般只采用彩色图片,而在标题、框线、网底等惜色如金。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闭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有报纸将每个小标题用红反白,然而在温总理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中有涉及王立军案情的表述。不该不分青红皂白采取一样的做法。解决和避免这一问题发生的办法是做色彩上的减法——惜色如金。版面用色提倡大处落墨,反对在细微之处随意着色,没把握的事干脆不做,否则弄巧成拙,版面会像比萨饼一样,从而降低了报纸的格调和身价。

    “同心协力治雾霾”是一个栏目的报花,设计第一稿是画面元素由“出击中铁拳+雾霾下的行人”构成(图③),在见报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整个报花的色彩基调过于雾里看花,沉闷一片。治理雾霾,任重道远,只要不懈的努力,总会让人看到希望的蓝天,所以在报花第二稿中,我们增加了蓝天的画面元素。色彩的渐变让报花有了明朗感(图④)。这是实施视觉动态把控所做的细微调整。尽管是细节,但有时就是成败的关键。

    拼接关:有些半个版的版面,单个审看都没问题,但拼在一起会有问题

    无论图片还是文字,有许多稿件单篇看,都没问题,但是拼接合成在一起,问题就显而易见。这正是报纸需要有总编、视觉必须有总监的原因所在,就像工程安装必须有总工一样。

    2012年记者节前夕,无锡市委主要领导赴报业广电两大集团调研并看望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求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现代化传媒集团。按照既往的版面处理,一般会配发一张领导看望慰问记者编辑的图片。但是当晚上面没要求配发图片。所以编辑选用了一张老村改造的民生类图片填补了原先的照片空缺位置。但是细心的编辑看大样(图⑤)时觉得版面上的总体感觉有点不对劲,再一看问题出在画面工人正在安装的“禁鸣标志”上。这种无意识的撞车很容易引发人们歧义式的解读。因而迅速作出了图片调整(图⑥)。同样,我们在利用老照片制作国庆专刊时,在天安门和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图片摆放上,要对上下先后费思量。否则就会有问题。

    2013年11月5日,无锡日报8版是由上下两个半版合成整版的,上半版时事+下半版时评,而且两个版面由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段组版付印。就因为两个编辑同时使用了漫画的形式,使得版面很“卡通”。属于低端美化手法在同一版面上的撞车。产生这种情况,肯定是编辑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同时视觉总监也属于把关缺位。

    素材关:高度重视视觉设计素材使用的著作权,不要为侵权付出赔偿的代价

    当今纸媒的视觉设计,除了依靠版面主打的新闻图片以外,还有其他辅助手段,比如图表制作等等,其中包含了许多网络素材的规范使用。素材来源的渠道验证以及取舍,成为视觉把关的又一道关口。这道程序执行力的强与弱,将影响到媒体自身美誉度,甚至还会引来侵权的诉讼。

    2012年12月,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纸诉状,称无锡日报有13幅用图侵权,要求我们以每张1000元的价格给予经济赔偿(图⑦)。涉及的版面有旅游专版、时事财经和公益广告制作。经查,举证的有对方版权证明的全为图片素材,内容还有香港澳门的景点地标和华表等(图⑧)。

    由于编辑用图时缺乏版权意识,不问出处上网随意下载,加之对方有备而来,最后我们不得不付出高额的赔付。此事又一次为我们规避侵权敲响了警钟。此后,凡在终审时发现图片没有署名或者图表广告制作中没有注明视觉素材来源的,将拒签版面付印。

    (作者系无锡日报编委、视觉统筹部主任)

    责任编辑:祝晓虎 

豪情泼洒独属军人的生命张扬
发现平凡中的美
“大”新闻的“小”报道
在灾害报道里寻找纸媒新闻的“门槛”
党报视觉把关刍议
英语报刊财经类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
《中华好诗词》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故事类电视节目背景音乐的应用
在大时代做好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