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网报融合 创新创造

● 董 时 《 新闻战线 》(

    中国青年报社在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定位不变的前提下,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内容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全媒体化,正转型为有独特内容制作、网报融合传播服务能力,拥有报纸、PC端及包括官方APP/微博/微信矩阵、社会调查、舆情监测系统在内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2014年,报社在资金严重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成立新媒体激励、评估小组,鼓励大家自由组合进行新媒体创新实践,编辑部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参与了针对细分人群的新媒体产品创意和研发。

    目前,除了官方APP《冰点暖闻》外,还尝试打造了基于区域用户和精准渠道的两个移动客户端、十几个基于细分市场垂直用户的二级官微公号,开始了数据新闻的视频探索,并与有关部门共同打造互联网视频产品,诞生了与重点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的融媒体实验室。这些基本没有报社指定的项目,而是大家基于对自己熟悉及感兴趣领域的主动研发。

    互联网+,+什么

    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加快了融合转型步伐,明确提出:网报融合,创新创造。

    从“报网融合”到“网报融合”,看上去是两个字的顺序颠倒,本质上却有天壤之别。这意味着,从指导思想到实践探索,从队伍建设到流程再造,从考评条例到机制体制,都要发生变化,要用互联网+思维指导所有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

    我们体会,对于媒体来说,“互联网+”,从宏观来讲,是“互联网+媒体+产品+服务”;从中观来讲,是“互联网+技术+渠道+定制”;从微观来说,则是“互联网+稿件+体验+分享”。 

    目前,报社采编、技术全员调整,正在转向“部门主导、三端融合”,努力打造新兴主流媒体“24小时中青报在线”以及含有垂直用户深度服务的客户端和移动集群产品。

    “网报融合”就是逐步把眼光、资源更加聚焦转变到以下三个层面上:

    一是“先网后报”。更加强调“24小时中青报在线”,融媒稿件中要突出首发新闻独家新闻,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甚至网评等等,用最快的速度发出来。希望在不断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动态过程中,创新融媒稿件形态,创造更多适应全媒体阅读、输出服务增量的产品;更多地整合各类社会化内容和资源,既包括报社内部各部门、各渠道、各平台的原创性内容聚合,也包括技术数据和用户互动产生的整合。

    二是“差异创造”。在考虑一个选题时,研究它适应报纸端、PC端、移动端的不同呈现形态,而不只是在传统报纸版面体现就够了。见报稿和融媒稿,也就是PC端、移动端和报端,客观上完全是有差异的,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制剪切和粘贴。相对来说,见报稿偏重于深度、专业背景阐释和延伸阅读。

    三是“融合传播”。从4月1日开始,力争用3个月时间基本实现见报稿件、PC端以及移动手机端的(一二级官微,冰点暖闻、青梅、黔青小伙伴等APP)几个新媒体平台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共创共享,改变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的现状。

    四个平台,三大类产品

    互联网大潮奔腾而至,要在坚守公共利益的同时求得商业上的发展,中国青年报如何选择?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加快四大融合平台建设。一是努力打造基于报网融合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尤其是加强青年舆论引导、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新媒体平台,以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二是努力打造中国高校传媒联盟、KAB全国创业教育、中国青年国际交流社团等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精准渠道和核心用户;三是努力打造基于大数据网络舆情和精准样本民意社调相结合的信息交互社区服务平台, 进一步增强数据研发服务能力;四是努力打造国家志愿者公益支撑平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品牌责任力和社会管理参与度。

    第二条路径是打造三大类融合产品。第一类是多介质、多载体的内容产品;第二类是多样态的品牌项目产品;第三类是多元化的评价服务产品。

    有力有效地推动转型,需要机制、人才和文化方面的保障,我们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与青年发展”“青年关注与关注青年”,按照“更讲政治、更加有用、更好分享”这样一个原则推进全媒体融合转型。

    以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为例。我们发挥传播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推进内容生产、提高服务能力,具有了一定特色——

    在报道上,我们常年保持对青年创业及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为青年创业及其发展环境鼓与呼,同时跟踪上千青年创业人物的沉浮;

    受世界劳工组织和团中央委托,1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广KAB青年创业教育,超过1400所大学的200万大学生上过我们主导教材编写和师资培养的KAB课程,100万年轻人参加过KAB的各种创业系列活动,完成了对创业实质和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认识,有的就此走上创业道路;

    我们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一起扶持青年公益创业和微创业行动,让中国青年创业者有机会到达沃斯、Y20峰会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可以随时接受本地券商和金融机构的免费财务辅导;还编辑出版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第一次系统公开青年公益创业现状,争取各种渠道的扶持。我们打造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开博榜,前50名利税已经过亿。最近,我们与清华控股联合举办的青年创业大赛,不仅有1000万的直接奖金,还有10家上市公司的5亿风险投资和若干孵化器的对接。

    机制求变,努力保障

    今年4月,报社陆续制定了《关于网报融合流程修订的三项意见》《关于全媒体编采业务绩效考评办法修订的四项意见》《关于正式启动报社岗位管理“四条晋升通道”实施计划的意见》等,做好各方面的机制保障。

    “网报融合流程”坚持三个导向和四个基本原则:即以“先网后报、差异创造、融合传播”为导向,以“安全、提速、务实、有效”为基本原则。记者在现场采访,应及时采写、制作、传送有新闻价值的图文稿件,有条件的要及时采集视频等素材,鼓励按照传统见报稿件采编的同时,独立完成、部门牵头、跨部门协作,制作和创造融媒稿件;编辑对记者来稿应及时处理,改写、转化和编辑适合多媒体传播的稿件送审,及时在中青在线(含官微和各级微博微信、冰点暖闻APP、青梅客户端、黔青小伙伴等移动终端集群)发布。按照编委会规定以及刚调整的《网络发稿审核流程暂行办法》,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值班副总编辑、值班编委负责制。充分体现“部门主导,三端融合”“加强协调,整合协作”“重点突出,探索创新”。

    “全媒体编采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见报稿件深度及专业性的绩效考核导向,突出对“差异创造”中重大影响力调查类稿件、独家报道(线索)的倾斜,向全媒体专业化融合创新的融媒稿件倾斜,督促各部门适应新的全媒体编采流程,对考评进行调整等等。

    “四条晋升通道”实施计划,鼓励全媒体转型融合创新、跨部门协作,对其中有突出表现和业绩的人才,按党组会相关精神,将管理类细分为行政管理序列和经营管理(经理人)序列,专业技术类细分为采编序列和研究员序列,建立管理与专业技术的四条晋升通道。

    从平面媒体到门户网站,再到社交媒体、移动平台。变与不变,现实就在这里。中国青年报正努力在坚守与创新中寻求解决方案,希望今年能使内容生产和服务能力向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和交易化再进一步。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冷  梅

奋力开拓 争当媒体融合排头兵
媒体融合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
率先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
试着颠覆我们的思维
建设·融入·融合
以项目为抓手,走广电媒体融合新路
推进融合发展,打造新型法治传媒集团
寻找“电视+”与“互联网+”的契合点
三大格局转变 五大关键举措
网报融合 创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