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正在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官建文 唐胜宏 王培志 《 新闻战线 》(

    2014年,“互联网+”成为热词。一个“+”,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制造业、零售业、金融、教育、电信、传媒、医疗、餐饮、外贸,甚至农业,一旦与互联网相“+”,便产生物理与化学反应,观念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发现新渠道,创造新形态,效率提升,效益增大,带来惊喜和惊艳。

    在“互联网+”中,“移动互联网+”是最核心的。在互联网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移动互联网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在互联网基础条件较差的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移动互联网比传统互联网发展更快,三四线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不仅用户急速扩大,对各个领域的渗透更是全面展开。在这些地区,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无线化。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身、随处,带来无限商机,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摇一摇”能让亿万人着迷,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多屏互动、“O2O”及场景化服务……移动互联网让想象的翅膀飞翔,带来更多贴身、贴心的优质服务。

    网络连接、移动设备、应用服务——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纽带的服务系统、商业生态系统。进入这个系统的人与物越来越多,目前是各色人等、各传统行业相连接,未来是各类人、各行业及各类数据、各种物体,形成无所不联、无处不达的泛在系统,它们之间将形成与以往大不相同、与当今也不一样的产业生态、商业生态、社会生态系统。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景观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终端、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移动应用生态链初步形成,移动支付、电子商务、视频、广告、阅读、医疗等各细分市场都获得长足进步,展现出勃勃生机。

    (一)用户、终端、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减缓,巨大存量的用户价值凸显。对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主要有两个统计数据,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基于抽样调查定期发布的数据,一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运营商的移动通信接入汇总统计的数据。据CNNIC统计,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增长11.1%,低于2013年19%的增长率。①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8亿户,同比增长5.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9亿户。总体来看,我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中低速的稳步增长时期②。

    2014年,我国手机网民首次超过传统PC端网民:6月,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12月为85.8%;6月传统PC端的上网使用率为80.9%(台式电脑69.6%,笔记本电脑43.7%),12月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为70.8%,笔记本电脑使用率为43.2%。手机网民持续增长,PC网民规模增长乏力,比率下降。

    中国人口是世界的1/5,中国网民是世界的1/4,手机网民是世界的1/3③。庞大的手机网民,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86%的即时通信工具用户使用手机,使用手机进行旅行预订的用户比2013年增长了194.6%;截至2014年12月,使用手机看视频的用户达到71.9%,首次超过了使用PC机/笔记本电脑看视频的用户(71.2%)。

    移动智能终端主体市场趋向饱和,机会正在外移和下移。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增长速度在下滑。根据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降21.9%。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9亿部,同比下降8.2%。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占中国整体市场出货量的70%以上,国产手机厂商数量降至60家以下,趋向集中。小米、华为、联想、中兴在电商渠道加快布局,其他各类品牌手机不断涌入,主要品牌的市场份额难以继续拉开大的差距,国内三四线城市和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争夺的主战场。三四线市场尤其是新兴的农村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未来大部分的新增用户将来自这一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将成为国产品牌手机的主攻市场之一。

    上网设备结构加速优化,移动网络全面进入4G时代。2014年是我国的4G商用元年,与3G商用元年2500万用户的成绩相比,4G用户发展速度提高近三倍,全年新增4G用户为9728.4万户。2014年,TD- SCDMA和TD-LTE用户总净增达到1.43亿户,在用户增量、总量中的份额分别达到79.1%和57.4%④ 。在2015年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国际产业峰会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发言称,我国TD-LTE 4G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1亿, 年底有望突破4亿。

    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FDD-LTE牌照,FDD国际主流4G网络与中国自主创新主导的LTE- TDD同台竞争,会迎来有利于用户的充分竞争市场,带来资费的下降、宽带网速的提升等等,移动数据流量消费渐成主流,流量不清零的愿景也开始走进现实。对于消费者来说,资费下降,支持多种4G制式的智能终端体验提升,享受到更满意的服务;对于运营商来说,会带来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流量消费总量的提升,可谓共赢。

    (二)移动应用生态链初步形成,高渗透率与高集中度并存

    生活需求带动应用高速增长,具有高渗透率。根据应用数据追踪公司AppFigures的最新统计,2014年底,谷歌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达到143万个,苹果应用商店也达到121万个。⑤全球移动应用的使用量增长了76%⑥,而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移动应用市场⑦,即时通信、社交、视频、旅游等应用App具有高渗透率,维持高位运行。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改造,9.9元选座看电影,1分钟手机预订酒店,1秒钟抢一个拜年红包,社交选匿名,通讯用微信,吃饭就定位到附近的餐馆。像滴滴打车、e袋洗这些产品完全是移动互联网释放出来的消费需求。PC时代这些需求都有,只是无法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不断有垂直细分市场及小而美的创新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当中,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从家里到办公室,从卧室到客厅甚至卫生间,在车上、在路上,手机App应用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全国平均每部移动上网设备上安装34款应用⑧。

    用户对App依赖加深,集中度高、黏性强。用户在移动设备和应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断上升。根据CNNIC调查,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启动App的时长达116分钟,接近两小时;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友盟统计数据显示,20%的人每天查看手机100次;近1/4的人忘带手机会心慌;1/3的人起床第一件是看微信。多数人生活在移动网络中,不少人全天候在线。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App使用高度集中,经常使用1~5个App的用户占比最大,接近用户总量的一半。⑨据2014年12月的调查统计,安卓平台用户覆盖率超过30%的移动应用依次为QQ、微信、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搜狗手机输入法、360手机助手、酷狗音乐⑩,其中QQ和微信的用户覆盖率超过70%。移动应用高度集中的同时又具有高黏性,以微信为例,55.2%用户每天打开10次以上,每天打开30次以上的重度用户占到了近1/4。

    在中国移动应用大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数量超过300万人,同比增长约16%。规模庞大的第三方移动应用开发与服务平台、应用分发平台为移动应用开发提供了支撑。2014年,35.7%的移动应用开发者获得小幅盈利,30.3%的移动应用开发者实现盈亏持平。一个良性的移动应用生态初步形成。

    (三)革新消费模式,开启移动新商业时代

    移动支付增长迅速,移动电子商务崛起。2014年手机支付用户达到2.17亿,年度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2014年移动支付金额增长134.3%,连续两年超 100%增长 。

    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增长红利,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突破3亿,增速超过35%,高于PC购物用户25%的增长速度。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接近10万亿元,增长率达到270%。“双十一”大战中,天猫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元,是2013年“双十一”移动交易额的4.54倍。移动购物渠道多样化,覆盖电商平台的手机App、独立移动电商App以及微信购物、手机QQ购物、蘑菇街、美丽说等移动社交电商。

    移动视频骤热,移动广告市场风起云涌。4G牌照颁发后,移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加上Wi-Fi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智能手机大屏化高清化,移动视频发展条件趋于成熟,使得手机超越PC成为用户观看视频的第一终端。到2014年底,移动端与PC端视频流量之比进一步扩大到了约7:3。国内的统计分析平台TalkingData发布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在用户覆盖率前20的移动应用中,视频类已占据两席。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41亿,较2013年底增长32.7%。PC视频网站用户加速向移动端迁移,优酷土豆、爱奇艺的移动端流量均已超过60%,移动端的营收占比也已超过30%。此外,腾讯微视、新浪秒拍提前布局,美拍、微拍、微录客、啪啪奇、微可拍等应用如雨后春笋。在内容上实现多屏多终端覆盖,全产业链视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2014年,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长可观。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460亿美元,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402亿美元。谷歌和Facebook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平台。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增长近6倍至64亿美元,超越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4G、大数据、云计算、富媒体技术成为移动广告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多盟、点入、点媒等移动广告企业的融资拉开了资本市场进入广告行业的大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在加大移动广告生态体系布局力度,推出直达号、服务窗、企业号,建立移动广告联盟和平台,加快了变现步伐。

    移动阅读变现加速,移动医疗前景广阔。移动阅读的活跃用户数已达到5.9亿,市场规模达88.4亿元,同比增长41.4%(不含手机报收入),中国人2014年移动阅读的图书量已经超过14亿册,“指尖上的阅读”深受青睐,手机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口袋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场景更加碎片化,阅读目的更加偏向娱乐消遣,优质内容用户付费意愿强,接近30%,一些公司靠正版内容已经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受益于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市场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增长至30亿元,同比增长89.9%,同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创业融资交易近80起,披露融资额近7亿美元(2013年仅为2亿美元),这些融资都涉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其中挂号网融资1亿美元,丁香园融资7000万美元。BAT(百度、阿里、腾讯)已经开始抢占移动医疗先机,与医院、政府合作,推进移动医疗在“最后一公里”落地:2014年5月,支付宝钱包推出“未来医院”计划;6月,微信上线 “全流程就诊平台”;7月,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建设“北京健康云”平台。国内移动医疗企业如丁香园、春雨、好大夫等加速累积用户,探索商业模式。

    (四)媒体加速转型,多端跨屏融合传播

    新闻客户端与微信公众号成媒体转型方向。2014年底,移动新闻用户达到4.1亿,比年初增长141.2% 。传统媒体吹响了向新兴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军的“集结号”。6月中旬,人民日报与新华社相隔一天发布了各自的新版新闻客户端。上海报业集团连续推出“上海观察”“澎湃”“界面”等新闻客户端。另据统计,15%的电视频道App下载量达到5000万以上,综艺类电视节目在视频客户端点击量过亿的已超过六成。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媒体持续发力微信平台,除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大号”外,还诞生了“学习小组”、“侠客岛”(人民日报海外版)、“团结湖参考”(北京青年报评论部)、“海运仓内参”(中国青年报)等一批视角独特、笔锋犀利、语言亲民的清新“小号”,展示了较强的“吸粉”“收赞”能力。

    媒体“中央厨房”时兴,多端跨屏传播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新闻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必须变革才能满足消费需求。“中央厨房”是媒体融合的尝试,指将记者采集的各类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加工”成文字、图片、视频、图解、HTML5等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分别提供给报纸、杂志、视频网站/电视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传播渠道发布。2014年,“中央厨房”开始在少数媒体集团试行。2015年,全国及省级两会,媒体竞相采用新传播形态,政府工作报告既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播,又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手机网上发,还做成图解、HTML5互动页面在PC网页、微信、客户端等同步推送。

    (五)创新:由追赶者转向争当引领者

    技术:微创新转向突破式创新。2014年,中国企业在手机芯片、人机交互、智能硬件等关键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手机芯片方面,年营收约10亿美元的华为海思、展讯通信在移动处理器、基带芯片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首款8核4G华为海思麒麟920芯片,支持LTE Cat6标准,数据下载速率峰值可达300Mbps。在人机交互领域,百度、讯飞、微信等技术公司或团队在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实现突破。李彦宏提出“中国大脑”计划,深耕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这类面向未来的技术,布局引领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

    标准:参与式转向主导式。TD-LTE是继TD-SCDMA之后,又一个中国主导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2014年6月,中国移动正式加入W3C,推进通信及移动互联网领域Web标准制定。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发布了5G概念白皮书,华为已经先行一步,投入6亿美元进行5G研发,希望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工信部、交通部正在推动物联网、车联网的标准制定。

    产品:拓展海外模式。2014年猎豹移动产品的迅猛发展推动其在美成功上市,其全球移动端用户达5.021亿,63%的移动端月活用户为海外用户。UC浏览器在全球移动浏览器市场拿下11.1%的市场份额,连续一个季度在全球第三方移动浏览器市场中排名首位,占印度市场份额第一,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Google Play Store下载量第一。

    二、移动互联网年度关键词

    “BAT”“O2O”“流量”“红包”“自拍”看似5个简单的词汇,背后都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亮点。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在2014年的发展轮廓与轨迹。

    (一)BAT:“丛林法则”进化为“生态游戏”

    BAT,即百度、阿里、腾讯三公司拼音首字母的缩写。三家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纵横驰骋、跑马圈地,一骑绝尘,明显领先于其他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百度不再是单一的搜索公司,阿里也不是单一的电商公司,腾讯更不是单一的即时通讯公司,每一家的业务都覆盖社交、电商、搜索、游戏、阅读等等,甚至通过令人咋舌的大额投资并购,完成了移动互联网卡位战的布局。开放平台生态成为其竞争的核心。

    移动卡位战基本结束。2014年,BAT都有数额不菲的投资并购。阿里巴巴43.5亿美元收购UC优视,10.45亿美元收购高德;腾讯7亿美元注资滴滴打车,10亿美元投资大众点评;百度2000万美元投资移动互联网安全公司猎豹移动,2000万美元投资移动游戏开发商蓝港互动。从用户市场看,在应用覆盖率Top20的移动应用中,BAT强势占据16个,其中腾讯系9个,阿里5个,百度系2个。包括即时通信、社交、浏览器、地图、新闻等各大工具性或功能性的App市场,基本上已经划定。总体来看,因为PC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积累和资本积累,主导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还是BAT以及一众老牌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微信、微博、手机QQ、浏览器等高频App,已经占据用户的大部分碎片时间。也许可以说,在大格局上留给新创企业的发展机会已经不多,从细分领域入手的机会则可能比较大。

    生态开放格局有待重塑。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巨头战略投资并购的基本完成,竞争的层次正在从产业链竞争升级到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打造各自的生态圈成为当务之急。阿里巴巴致力于打造电商、金融数据生态平台;百度努力在搜索王国上嫁接垂直业务生态系统;腾讯试图连接一切,做互联网的水和电。在入口布局基本完成的前提下,BAT都在给自身注入团队、技术、产品的活力,因此推出开放平台,试图将优秀的创业产品和团队吸收到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对于中小初创企业来说,进入BAT的生态系统,开发成本、资源甚至推广渠道等都能得到有效解决。随之,更多细分领域的服务被关注,本地化服务如何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正在成为掘金之地。

    (二)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支付购买,线下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LBS定位服务的成熟、移动支付的便捷,O2O出现了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巨头涌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开始上演火热的O2O大战。

    O2O商业迎来黄金时代。一是O2O应用场景大范围拓展,餐饮、家政、出租、洗衣、洗车都爆发场景应用。二是O2O营销和服务个性化、精准化,移动智能终端提供身份识别系统服务,加之LBS定位,后台数据支持,用户可以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组合订阅信息和服务,同时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的社会化分享成为精准的广告营销手段,为商家带来更多的用户。三是移动支付普及让O2O商业模式更加高效,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远程在线交易然后到线下进行体验,也可以先体验、后支付,加之二维码、Wi-Fi的普及,支付体验更加流畅。 

    O2O生态百花齐放。O2O各个细分领域众多,不可能一家独大,不管是餐饮、旅游、家政、美容,还是医疗、房产、社区、婚庆等都有可能诞生一批优秀企业。未来的O2O,也可能是一个平台生态整合互联的O2O。

    (三)流量:消费“G”时代加速到来

    未来5年,流量经营业务将成为运营商经营的重点,用户月均移动流量消费将会加速迈入“G”时代。

    流量消费暴增,价格持续下降。4G用户快速增长,流量套餐资费持续下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47亿G,同比增长86%,再创单月移动数据流量历史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87.9M,同比增长74.4%。然而我国移动数据流量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与韩、日、美三国人均月流量进入GB时代相比,仍有很大空间。

    OTT持续冲击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流量经营业务成重点。OTT,即Over The Top,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如以微信等为代表的OTT业务。OTT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造成运营商短信、语音、彩信、视频等业务的大量流失。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7630.5亿条,同比下降14.4%,降幅同比扩大了13.8个百分点。三大运营商都将流量经营作为未来5年业务发展的重点。 

    (四)红包: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动营销大战

    红包,传统的习俗,经过“数字化改造”,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在2015年春节期间引来全民的狂欢。小小红包,引发百万商家大战,亿万民众参与,为什么?因为它凝结了太多元素:电商抢滩、移动金融与支付卡位、品牌营销、多屏互动、亲情、友情、娱乐、试运气……赚足了人气、抓够了眼球。

    抢红包成为“全民大战”。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3年除夕的200倍,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除夕当日,QQ红包收发总量为6.37亿个;支付宝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40亿元。有1541万微博网友分享了由央视春晚及39位明星与商家送出的1.01亿个红包。从社交关系来看,熟人间的红包,营造了互联网气息的年味,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承几千年的习俗。对商家而言,这是全新的营销,通过春晚契机,腾讯微信“摇红包”,支付宝“口令红包”将平台、厂商、用户有机地串联起来,在娱乐中进行品牌营销,实现了多方共赢。

    “社交+支付”,成功的病毒营销。红包大战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春节期间一时的热闹。通过红包大战,促使用户开通微信支付、下载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开通网络支付,移动社交应用和移动支付应用得以迅速普及。对于广告主来说,卡、券红包在带给用户实惠的同时,曝光了商家的logo,提升了品牌知晓度,而且一部分转化成线上线下的购买行为。“红包大战”已从单纯的移动支付场景争夺,演变成平台、商家间的营销战。

    (五)自拍: 美颜文化与社交表达

    一部智能手机,加入美颜App和社交分享网络,甚至自拍杆,便衍生出美颜文化和巨大创业机会空间。

    人人爱自拍,美颜催生现象级产业。爱美是人的本性,在自拍手机强大的美颜功能下,变身白富美、高富帅成为部分普通年轻人的“刚性”需求,衍生出一种现象级产业。因此智能手机关联厂商和软件开发者在自拍功能之上拓展细分市场,不仅进一步提升前置摄像头的自拍功能,还研发各种美颜工具App,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手机摄像头中加入美颜功能。美图、OPPO甚至推出了专门的美颜手机。苹果、安卓应用商店里美颜App数不胜数,既有主打人脸识别快速拍照的,也有强调多种滤镜一键美白,其最重要功能就是让自拍更简单,让自拍者更美,成为傻瓜式的美颜神器。

    社交网络“晒”文化,更多社会意义表达。在社交平台上晒自拍照、收获赞美,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自拍作为一种影像语言,最终上传至社交网络完成其社会意义的表达。当下,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将人与人、人与世界连为一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兴盛,转发和点赞就能让人获得存在感,获取外界关注与认同。从商业目的来说,自拍分享至社交网络,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可以成为很好的营销手段。201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那张上传至Twitter自拍照转发量当天就破世界纪录,共有336.9万条转发。事实证明,这一自拍让手机品牌与明星都提升了商业价值。自拍也可以为政治服务,成为政治家宣传和营销的工具,奥巴马、马英九也喜欢在社交媒体晒自拍照,宣传的作用不小。2015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崔永元用手机搭配“自拍神器”采访王岐山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

    三、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而稳健,对传统行业的渗透日益深入,发展亮点多多,前景令人期待。

    (一)多元化、去中心化引领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差异化、定制化、场景化和增值服务。随着终端的转移,移动互联网入口被场景分解,信息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没有哪一个超级入口能覆盖每一个细分垂直领域,微博、微信也垄断不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即使BAT投资了Uber、快的、滴滴、沪江网、跨考教育等垂直领域,很多细分领域的应用还是能够遍地开花;即使很多现象级应用昙花一现,如果能找到好的商业模式,百万、千万级别的应用也能成为分散入口。未来可穿戴设备普及化,会使接入网络的端口更加分散。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等也给了创业者更多机会,正是由于这种“去中心化”,一些“小而美”的企业、产品也能快速成为明星企业、明星产品。与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普及成本低、速度快,能够破除中间环节,消除等级障碍,抹平差异,让产销直接连接。物质生产如此,精神产品也如此。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用户是平等的,企业机会也是平等的,用户的每一处“痛点”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个性化定制、多场景应用等会倒逼产品创新。长尾的资讯内容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直达用户,长尾的App可以通过应用商店的分发直达用户,长尾的服务可以通过O2O和地理位置直达用户,虽然对于单个或区域用户来说是小众,但是移动互联网的连接特性让小微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并且能够探寻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够存活下去而且活得有声有色。

    (二)“移动互联网+”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5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了“互联网+”,原本已成热词的“互联网+”顿然大热。

    “互联网+”当然包含“移动互联网+”,甚至更多地表现为“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首先是连接。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是最丰富、最便捷的连接,它高效地连接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连接产品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这里的“+”,是连接,是使用,移动互联网将全面渗透、融入各行业。移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术”和“器”,更是“道”和“场”,作为工具和手段,伴随着网络和终端无处不在。它已作为生产要素、管理元素,融入生产、管理、销售的各环节,打通各个节点,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起着基础性作用,是生产、管理、营销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连接,它带来转化与再造。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时空进行重构,破除了许多中间环节,再造了行业流程,形成全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团购等等,都创造了新的业态。各个行业“+”上移动互联网,都要发生改变,生产流程与管理流程要缩短、要简化,部分会议被取代,审批环节简化,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效益提升。“移动互联网+”,再造生产、管理、营销流程。

    更富有魅力与想象空间的“移动互联网+”,是创造、创新。移动互联网,是一张渗透的网、颠覆的网,它不断地冲击、不断地改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形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有一种农庄,资金是众筹的,模式是共有的,生产与消费者是同一的,投资者、消费者可能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处监看整个生产过程。小米科技以独特方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深耕,仅仅5年时间发展成令人惊奇的公司,创造了与众不同的高速发展模式。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已开始从消费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有人说,现在极为火爆的电商将来可能消失,消费者扫描商品中的二维码,可直接给厂家下订单,货物直接送到家。工业4.0将带来个性化的预订、智能化的生产。这些,都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就连App Store也可能被颠覆。经过不断改进,目前仍在完善的HTML5也可能在未来使App Store失去市场。颠覆、创新是移动互联网的基因,不变是不可能的。

    (三)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苹果公司一直是自成封闭系统,从MAC到iTunes Store,再到App Store,不过,App Store虽然自成系统,但它并不封闭,是一个开放的封闭系统:面向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者开放,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苹果这一模式很快被效仿,谷歌推出Google Play,诺基亚推出Ovi store,黑莓推出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应用商城。整个移动互联网以应用商店为中心,上连以百万千万计的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者,下接以10亿计的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产销链:企业、机构开发APP,销售产品、服务甚至观念,用户获取商品、服务,营销、预订、支付、配送都围绕应用商店进行。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系统,却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巨大发展空间的系统。

    App Store创造了第一个移动互联网新的生态链条,但绝不是唯一的新生态系统。O2O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又一重要创新,它将商家与顾客交易的过程切分开来,分割为不同时间、空间,异步完成,也就是说对传统的商业业态的时空进行重构,分为线上搜寻、线上支付,线下享受服务、获得商品。这一时空错置的重构,颠覆了传统的商业的模式,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降低了销售成本,提升了购物效率。由O2O衍生而来的场景化应用,改变了以销售者为中心的场地经营模式,完全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行走路线为流动轴、让用户自主选择,是极具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新的生态系统。

    营销生态更是多种多样,移动社交营销、“摇一摇”带来多屏互动营销、红包营销……移动互联网让营销模式发生颠覆式的改变。公开课、远程教育将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系统;远程医疗以及穿戴设备带来的保健与慢性病治疗新模式,将形成新的医疗生态系统,整个社会,从商品生产到销售,从文化生产到消费,从社会组织运转到社会管理,都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生生态性的转化和转变。

    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拥抱新一代数字移民和原住民,他们追星、看小说、玩游戏、看电影、购物,都不是支离破碎的行为;优秀的IP(知识产权)可以在游戏、阅读、电影行业处处吸金,因为移动互联网让社交和口碑营销无处不在,企业用口碑营销、粉丝文化创造出一线互联网化的产品,让人们口口相传,并让消费者参与决策。

    (四)泛智能化开启智慧社会之门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是紧密相连的。虽然移动互联网产生于2G时代,但是在“移动梦网”时期,谁都不看好移动互联网。真正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是iPhone3的推出和App Store的启用,现在对3G、4G手机的通俗说法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智慧链条,打开了人类社会广泛使用、人人都能享用智能设备之门。这些智能设备将越来越廉价、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好用。

    这个智慧链条至少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设备的泛化,现在主要是手机,同时出现了手环、眼镜、手表等的智能化。未来会有更多智能设备:各类穿戴设备;家用电器连成的智能家居;各种最常用的用具,特别是智慧汽车等将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随身的东西智能化,我们的周边也将形成智能环境,最让人期待的是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工作园区、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销售服务……当然,这些都通过移动互联网相连接。

    另一个方向是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会更聪明,更智慧。在人机互动方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很快会获得突破,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等,都会有长足进步,像微软的小冰、小娜这样的“虚拟秘书”会走向实用,并且越来越多,帮助你办好各种各样“网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手机中会内置许多感应器,各种智慧应用会被下载到手机上,手机将不再仅仅是通信、计算、浏览、拍摄、存储工具,它将成为一台超级电脑,成为随心所欲的工具。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从信息互联网发展到智慧互联网,人类社会也随之进入智能社会。

    (五)产业地位提升,全球化进程加速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硬件、软件、应用、流量、用户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发展速度超过PC互联网的3倍,已经远远超越摩尔定律,迭代周期从18个月缩减到6个月,超乎想象。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5%。 移动互联网VC/PE融资规模22.70亿美元,环比上涨220%,融资案例数量308起,环比上涨56%。移动互联网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消费到生产,都在经历流程和模式再造。移动互联网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访问方式,随时随地各种服务连接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系统,吃穿住行用娱游,样样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解决,移动网络空间也已经成为人们欲望、情感、诉求表达的平台和渠道,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如果分行业将中国与其他国家比较,移动互联网无疑是最令人振奋:我们与世界几乎同时起步,虽然美国仍领先全球,但中国稳居第二梯队,并且已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的年度报告特别提到中国的崛起: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占比80%,这一数据为全球最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及消费国,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0%的份额。此外,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十强中,中国生产商占据六席。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LTE市场。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国占了4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这些企业都在大力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

    过去,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困难重重,要冲破当地文化隔阂、国家保护政策和各种渠道壁垒,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平”,传播渠道也呈现扁平化,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快,海外市场拓展已初具规模。网络方面,全球市场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TD-LTE标准,截至2014年10月底,GTI已拥有114家运营商成员和95家厂商合作伙伴,全球已有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终端方面,中国自有品牌手机在高端手机市场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销量稳步上升。华为在欧洲,小米在印度及东南亚,中兴在北美洲都开拓出了广阔的市场。应用方面,腾讯的微信、阿里的UC、金山的猎豹移动在140多个国家登陆。技术方面,中国主导的4G标准,5G前瞻研究,移动芯片、人机交互、智能硬件等关键硬技术都有新的突破。小米科技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的独创,电商特别是移动电商,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中国移动互联网无论产品、软件、服务模式、经营理念,都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七八年时间,即使将“移动梦网”的推出算作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诞生,也不过十三四年。今天,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超越PC互联网,展现出无比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市场前景。纵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其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也许现实会更令人惊喜。

    (作者官建文系人民网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胜宏系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助理,综合部主任;王培志系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冷  梅

    注释:

    ①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2月3日,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②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2月16日,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6471274.html。

    ③以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15亿粗略计算。

    ④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⑤Ariel, “Permalink to App Stores growth accelerate in 2014”, appFigures Blog, Jan 13, 2015, http://blog.appfigures.com/app-stores-growth-accelerates-in-2014/

    ⑥Flurry:《2014年度的移动应用程序使用量增长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319798.html。

    ⑦《App Annie & MEF:2014年10月全球移动应用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http://www.199it.com/archives/287581.html。

    ⑧TalkingData:《10亿说:行业精细发展,O2O热度空前》,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25/t20150325_4921470.shtml

    ⑩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2015年1月29日,http://www.yixieshi.com/it/20293.html。

    何树煌:《面向移动开发者的服务及平台发展分析》,2015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5年2月1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2/12/content_2818590.htm。

    易观智库、京东:《2014年微信购物发展白皮书》,2014年12月24日,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newinfo/articledetail-id-418624.html。

    eMarketer:《2014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报告》,2014年12月25日,http://www.199it.com/archives/315665.html。

    易观智库:《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趋势预测2014-2017》,2015年1月15日,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maininfo/articledetail-id-418653.html。

    网易云阅读:《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2014年12月29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12-30/content_12961629.html。

    速途研究院:《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12月29日,http://www.sootoo.com/content/534034.shtml。

    《2010-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318419.html。

    人民网研究院:《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2015年2月。

    猎豹移动上市招股书。

    李小年:《10亿台移动设备的大数据,告诉你移动互联网已是年轻人天下》,http://www.tmtpost.com/189209.html。

    腾讯、支付宝官方披露数据。

    艾瑞咨询:《2014年度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发布》,http://news.iresearch.cn/zt/246303.shtml。

    投中研究院:《移动互联网VC/PE融资爆发增长 并购交易规模趋稳》,http://research.chinaventure.com.cn/report_972.html。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报告http://tech.qq.com/a/20150121/031758.htm。

正在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