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三农“持续向好”凝聚正能量

何兰生 白锋哲 《 新闻战线 》(

    近年来,农民日报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重大言论、重要经验、重点人物的“三重”报道模式和路径愈发清晰成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读者的认可。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互联网已经凶猛地占领了读者的时间”、“手机已经成为人体一个器官”的时代,农民日报在三农宣传领域正在发挥舆论引导“挑大梁”和主力军的作用。

    以重大评论为龙头引领,强化政治导向和思想引导,不断凝聚三农改革发展共识

    在媒体深度融合、各种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主流媒体凝聚共识、集聚发展正能量。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大小关键取决于传播的思想和观点,取决于报纸的权威高度和思想深度。没有高度、没有深度,报纸上的内容顶多是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力,不仅要成为信息源,更要成为思想源。只有提供更好、更丰富的参考,将同一新闻事件分析得更透彻,才能有最佳的影响力、公信力,才能更有效、更有力地引领思想和舆论。

    重大言论一直是农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评论形式及发声节点,强化三农舆论的政治导向,凸显思想性和理论性。2014年以来,我们紧跟三农时政要点,针对三农重大精神、重大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的重要论述,及时组织撰写了多组系列评论员文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去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们在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式系列评论的同时,又围绕习总书记关于三农的“三句话”,推出了“强美富”系列评论。对此,中宣部阅评文章进行了专题阅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要求部门负责同志研读。12月初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三农“五新”要求,在头版显著位置连续刊发《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等6篇评论员文章,立足三农发展新态势,对“五新”要求进行了深刻解析,对实现路径提出了一些思考,汪洋副总理批示“这些评论有水平”。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创新,重大言论的组织撰写也不例外。在时间上,我们强调快速跟进,第一时间发声;在论述上,我们强调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但不是简单地充当传声筒,而是运用强大知识储备,深入分析解读诠释,帮助三农工作者及基层群众深刻理解、全面领会中央精神和思想内涵;在表达上,以求深、求准、求力度为追求,力求摆脱语言呆板、文件化的风格面貌,创新运用现代媒体语言,充分考虑语词的韵味,行文的节奏,历史和现实映衬,表达清新。每组评论见报后,都在三农领域引发热议,进一步凸显了报纸在三农思想舆论阵地的“排头兵作用”。

    以重大报道为核心抓手,强化权威指导和舆论推动,不断总结三农实践经验

    重大典型性、经验性和成就性报道是主流媒体常用的宣传手段。2014年年初,我们根据三农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各省域三农发展的特色实践,确定全年的报道思路和重点。同时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特别报道组,坚持“三贴近”和“走转改”,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在为当地三农持续发展理清脉络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2014年,农民日报的重大典型报道达100多篇,在三农改革实践领域和三农学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聚焦食品安全的报道《开创“舌尖安全”新时代》,敏锐地捕捉到全社会每个人都关注的新闻热点,成为这个领域报道中的扛鼎之作和整个食品安全行业学习的典范。《农安天下的河南担当》采用篇版联动的版面形式和语言,优化了版面编排,丰富了版面元素,时代感和融合感很强,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河南省政府专门发来感谢信。《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范例》直击三农改革难题,对海南农信社破解农民贷款难进行调查思考,深入报道了海南突破传统金融思维和体制弊端的束缚,开辟了一条切合三农发展实际的路径。汪洋副总理在视察农民日报时肯定道:农民日报不仅记录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足迹、农村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推动着三农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央放心、农民群众欢迎、三农工作者认可的重要主流媒体,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三农热点难点报道为特色品牌,强化问题意识和正面引导,为破解三农难题营造良好氛围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三农。农民日报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横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贯穿农业种养等各个行业、各种产业,体现在许多常设栏目和各个周刊之中,并始终强调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针对农产品不实报道和人们在三农方面的认识误区及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谣传,2014年我们在要闻版推出了《为农?求证》《读者来信》等栏目,及时引导舆论,维护农民权益。一段时间,“槟榔致癌”的流言让海南果农损失数十亿元,欲哭无泪,记者深入采访多位专家,在两会期间推出了《“槟榔致癌”无科学依据 误传致百万农民失收》一文,澄清了真相,保护了槟榔产业,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我们还针对金融支农、小农水改革、土地确权、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等三农热点问题,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并在每篇报道后面配发短评或点评,从而更直接地引导舆论,对于破解三农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性和参考价值。各个周刊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专题策划,直击行业产业企业热点,主动设置议题,紧跟前沿锁定疑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引导了行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以农村精神文化报道为拳头产品,强化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农民日报紧扣中央精神,立足自身特色定位深入挖掘,重点推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农村最美家庭”、“大善乡村”、“寻找最美农技员”、“最美基层干部”、“大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多组专题报道。围绕农村“善文化”,我们精心策划了“1+60+60+60”的拳头产品,即一篇6000字左右的编辑部文章,60篇涵盖乡村各方面的典型报道(包括20篇最美农村家庭、20篇乡村感人故事、20篇农村善文化典故),60篇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短小点评和60幅生动感人的图片。我们提出乡村大善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深远、最刻骨的“美德记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最重要的道德内核,传统善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要求报道要以小见大,见人物、讲故事、有细节、显精神,催人泪下,令人奋进。最终见报的《一个家庭的24年坚守》《我愿做妻子的轮椅》《吟诗作对一家族》《鲍美利的“开心小屋”》等几十篇报道,通过深入挖掘农村家庭的良好家风和乡村大善精神,弘扬了乡村大善美德,凝聚了时代精气神,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中央领导同志、全国妇联有关领导都给予批示和高度肯定。

    2014年,为了更好推进核心思想宣传报道产品的探索创新,农民日报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传帮带机制,注重年轻编辑记者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在培养三农专家型编辑记者上取得较大进展。编采评论工作逐渐改变了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面,依靠团队合作干事创业、培养人才的理念深入人心,整个采编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必将为农民日报三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三农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进一步巩固,为三农持续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发挥更大的舆论护航作用。

    (作者何兰生系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白锋哲系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冷  梅

为三农“持续向好”凝聚正能量
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分析及路径选择
数字时代的报媒要素探讨
办出地方特色 留住忠实读者
让公众了解基础研究并乐在其中
在互补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