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回击舆情杂音 创新电视表达

——央视“东方之星”救援报道的实践

申 勇 张宇珺 《 新闻战线 》(

    6月1日21时28分,一艘搭载400余名旅客的客船“东方之星”号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

    2日凌晨2:52,中央电视台驻湖北记者站通过“央视微博”,全球首发《一载有400多人客轮在长江湖北段倾覆》的独家消息;

    凌晨3:00,央视新闻频道领先于所有传统媒体和通讯社,用电视发出权威消息;

    6:02,第一场与前方记者的电话连线直播播出;

    7:00,新闻频道首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急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搜救工作。a这一消息滚动播出至3日中午,有力地凸显了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高度关注沉船事件,调动一切资源进行救援的决心和能力;

    8:00,央视湖北站记者在救援现场连线直播,发出全球第一个视频直播报道。

    救援争分夺秒,报道分秒必争……

    缘于获取消息快,央视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报道的主动权,实现了事件消息、中央批示的全球双首发。同时,央视连夜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新闻中心从采制到播出,全链条迅速切换至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状态。在持续近10天的救援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共派出70多名记者奔赴监利县事发现场和沿江相关省份,展开全方位、立体化的跟踪报道,前后进行现场即时连线超过110场,播发相关新闻1100余条,总时长超过46小时。央视所发新闻被新媒体和境外媒体大量使用,成为了此次灾难中最及时、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发布平台。整个报道及时准确、重点突出、调控得当,充分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真实记录了上下同心、分秒必争、不计代价、全力以赴的国家救援行动,有力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网民的认可,受到了中央领导和相关部委的积极评价,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媒体同行的高度关注,央视在核心救援现场的不间断实时独家视频信号甚至成为许多媒体发稿的可靠信源。

    据统计,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在6月3、4、5日,连续三天名列全国上星频道之首,“央视新闻”新媒体的相关报道网上阅读量高达7.9亿人次。在此期间,央视“国际视通”共向海外媒体发布央视采制的相关新闻素材129条,其中94条素材分别被CNN、BBC、半岛电视台、巴西环球电视台等833家境外电视频道使用24366次,使用总时长约为89小时,无论是外媒数还是播出量,均创近两年单一事件央视对外发稿使用量之最。

    指挥果断,部署有力,迅速搭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新闻报道网络

    6月2日凌晨,中央电视台在获悉驻湖北记者站传回客轮沉没的消息后,不仅迅速在“央视新闻”和新闻频道同时对外首发了这一重大独家新闻,而且根据事态做出准确判断,果断启动了重大突发事件新闻Ⅱ级响应机制。

    “永远挺进第一线”是央视应急快速反应的头条铁律。天还未亮,央视地方记者部主任申勇已召集总部报道团队,赶至首都机场,等候登上飞往武汉的第一个航班。湖北记者站、湖南记者站多路报道团队,携带专业设备,从多个方向星夜赶赴灾难现场;后方,从中心总值班到直播线、新媒体,旋即切换至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状态……

    聂辰席台长当天上午九点来到新闻中心总值班室,在听取了报道安排情况汇报后,他强调指出此次突发事故报道要“及时、客观、得当、到位”,并做出相关具体部署。

    按照台领导要求,新闻中心一方面快速准确地播发了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总理赶赴现场指挥施救等一系列重大新闻,另一方面加紧增派记者和技术团队向事发地集结,第一时间跟踪报道现场救援、伤员救治、旅客信息和善后安置等工作。与此同时,“央视新闻”新媒体则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上及时推出相关专题,动态跟踪事态进展。

    连夜赶到前方的记者们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报道之中。8:00,在救援码头,央视发回第一条视频连线直播;11:00,在距离客轮不到5米的救援船上做了直播连线;13:00,记者跟随部队直升机第一次航拍了事件现场……央视记者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准确的信息,将事件现场和救援情况第一时间向全国观众和国际社会进行详细播报。

    为了整合新闻资源,提高报道能力,中央电视台还成立了前方新闻报道指挥部,明确由申勇作为总指挥,统一调度前方参战人员,搭建服务全台的直播传输技术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全面落实各项报道任务。包括记者团队、传输网络和后勤服务系统在内,这一短时间内迅速搭建完成的新闻报道网络,为持续推进救援报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迅速展开并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央视整体报道,可谓快捷迅速,高效有序,衔接顺畅,执行有力。在这样一场牵动世界目光的重大灾难救援事件中,中央电视台娴熟的新闻快速应对能力、“国家队”过硬的专业水准经受住了又一次大考,并通过创新电视表达,不仅先人一步,先声夺人,而且在跟踪事态进展的全程报道中牢牢把握了话语权,占领了舆论高地。

    “永不消逝的电波”创造电视灾难报道史

    “东方之星”翻沉在荒郊野外的一段长江河滩中间,不同于以往的灾难,这个救援的核心现场,不仅公众,就连媒体都很难接近。然而,400多人生死未卜,救援哪怕一丝一毫的进展,家属揪心,全球关注。中央提出,文字看新华社,视频看央视。面对报道困难和公众关切,要落实好上级要求,央视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只要救援一刻不停,我们的直播就不能停。

    首先抵达沉船现场的湖南记者站,在距离沉船不到200米的岸边荒野上,发现了一处可能架设卫星直播系统的地方,在排除了风雨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后,我们在6月2日救援展开的第一天,就在这里架设起了一个卫星直播系统,一个24小时的机位永不关机,日夜对准沉船搜救现场。我们还从电力系统借来探照灯,在深夜打亮沉船位置,实现了对“挑灯夜战”的全程记录。这个长挂机位整整坚持了9天,直至“东方之星”被拖离事故水域。“24小时×9天”不间断提供公用直播信号,这在电视灾难报道史上是第一次!创造了电视突发事件直播的新纪录。

    没有这个“永不消逝的电波”,我们不可能在沉船出水、“东方之星”四个字浮出水面的瞬间,通过《新闻联播》向全球独家直播。这路实时信号,不仅确保了在切割、扶正、出水等每一个重要节点的直播呈现,更重要的是,它在央视一套、四套、英语频道等全台共享,方便各套新闻随时切入实时直播信号,确保处于不同时区的海内外广大观众,能及时收看到中国官方的权威视频发布。我们用不间断的直播与无剪辑的全天实时信号让世界看到救援现场不曾放弃。“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启了24小时灾难直播的报道模式,是中国电视灾难报道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创新电视表达,丰富报道视角,有力回击网上及境内外种种杂音, 在引导舆论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既是一场生命的大救援,同时,又是一场残酷的舆论战。此次沉船事发突然、损失惨重,人命关天、影响巨大,且发生之时又恰处“六四”敏感期。如何在重大突发灾难报道中把握好度,做到既满足广大观众的知情权,又不能被负面情绪所影响,这的确是对主流媒体提出的严峻考验。

    从消息披露之始,网上就充斥着种种质疑甚至指责之声:为什么事发前没有气象预警?船长、轮机长为什么自己逃生?为什么没有及时发出救援信号?龙卷风的结论是不是下得太快了?甚至有人在跟三峡大坝、韩国“岁月号”沉船相联系……这些问题不是不可问,但在救援刚刚展开、事故原因尚需时间展开调查的时候,这些猜疑和联想很容易将公众情绪引偏,如果任其蔓延,甚至会使舆情滑向不可控的边缘,进而干扰救援的正常进行。

    面对复杂舆情,从6月2日第一天展开报道开始,央视就与中宣部、前方救援指挥部等密切沟通,时时监控舆情动向,每天根据上级报道口径,主动研判会商报道重点,一天一个主打方向,半天一次微调,用大密度、专业化的直播,用电视化表达的大胆创新,用“零失误”的权威信息及时更新,用典型人物的敏锐捕捉,使“全力以赴的生命大救援”自始至终成为报道的主基调,有效遏制住了社会上一度流传的种种杂音,牢牢地把住了导向,有效地引领了舆论。

    一是在沉船搜救现场展开密集直播。央视仅新闻频道前6天,就总计直播了101场,从潜水搜救、65岁老人成功获救,到船体切割、扶正、出水直至进舱搜救、哀悼仪式全程直播,14场发布会全部直播。在救援最紧张的开始几天,沉船核心现场,央视有3路记者同时在线,轮替直播,确保新闻直播间每一小时都有两次直播连线。这在电视报道史上亦属首次。

    二是创新电视表达,运用航拍和延时拍摄,丰富报道视角。我们开创性地首次将延时拍摄的电视手法引入灾难报道,持续了11个小时的翻沉倒扣,到扶正坐底,再到整体打捞出水的过程,被迅速浓缩成1分钟的逐格画面,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直观了解沉船扶正起浮的全过程,画面震撼。我们还在这次报道中,多次动用航拍。

    三是始终严格遵循“准字当先、准中求快”的信息发布要求。在大量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贸然抢发,而是不厌其烦地与有关部门反复沟通核实,稳妥更新重要数据,得到了中央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信任。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还始终秉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主动解疑释惑,突出救援难度,化解负面舆情。在救援过程中,曾发生两次意外情景:一次是切割突然叫停,另一次是起吊骤然停止,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传言四起。对此,记者迅速邀请指挥部权威专家现场解答,科学释惑,及时澄清了社会传言,打消了人们的猜疑。

    中央电视台还先于所有媒体关注了潜水员官东的感人故事。在6月3日救援的第二天,我们就在《新闻联播》中播发了新闻特写《潜水员官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用典型人物的真实救人故事,强化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正面形象,给艰难的救援增加了温暖的色彩。

    “央视新闻”新媒体在本次报道中同样引人注目。除全网最早推送消息外,他们还依靠央视新闻所掌握的独家视频资源,及时推出了“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的专题报道,开设了《高层关注》《救援进展》《救援方案》《搜救力量》《事发现场》《幸存者说》《背景信息》等七大内容板块,提炼推送权威消息,突出独家视频画面,主动引导了网络舆论,与电视宣传形成有效配合,相得益彰。

    前往一线、靠前指挥的上级主管部门接连两次对央视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对引导舆论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尊重生命,寻找感动,真情传递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全程体现人文关怀

    中央电视台在整个沉船灾难的报道中,充分体恤逝者家属的感受,格外注意观众收看时的心理,不炒作灾情,不渲染悲情,同时细心挖掘救援中的感人瞬间和互助故事,给生者以温暖,给逝者以尊严,体现出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通过大量民间温暖故事的挖掘,将“人文关怀”贯穿报道全过程。

    由于1400多名遇难者家属纷纷赶往事发地湖北监利县,使这个小县城突然人满为患,但是细心的记者却发现,在这个县城里的每个角落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如春的温暖。小城里显大爱,监利这个曾经经历过“九八”抗洪、受到过各方援助的县城,全城民众怀着感恩之心,自发对救援人员和遇难家属伸出援手,尽一份绵薄之力。央视记者深入县城的大街小巷,挖掘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包括主动退订高考房的考生和家长、扎起黄丝带义务提供出行方便的私家车主等,为整个灾难报道释放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在“头七”默哀活动的直播中,前方记者精心设计镜头机位,增强仪式感,凸显整个过程的庄严肃穆。后方编辑直播结束后迅速制作成专题片,梳理“东方之星”翻沉及救援的整个过程,以深情的语言和贴切的画面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对家属的抚慰以及对救援者的致敬。

    6月3日傍晚,央视成立前方临时党小组,湖北站站长王涵、湖南站站长谢宝军、湖北站刘峰、湖南站焦健、上海站魏然、总部祁智、潘明荣等党员记者,始终坚守在报道任务最重、条件最为艰苦、环境最为危险的第一线,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央视记者的职业表现感动了许多人,在朋友圈中,“监利在线”发布的“你不知道的CCTV”被不停地转发。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杨芳秀

权威发布 理性表达 立体呈现 有效引导
回击舆情杂音 创新电视表达
在重大灾难报道中提升媒体五大能力
把握都市报灾难报道的“时、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