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地方两会报道的实践及启示

胡龙升 《 新闻战线 》(

    地方两会的报道不同于全国两会。首先,全国两会的报道多是采用电讯稿件,而地方两会多是自采稿件。其次,相对于全国两会而言,地方两会的新闻资源、采访对象的社会关注度都较弱,较少有社会知名度高的代表委员,也较少有敢于发声或发声有质量的代表委员。所以,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地方两会的报道,创新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皖江晚报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张地市级都市报,注重时政新闻的报道,近年来,每年都把对马鞍山市两会的报道作为报纸的开年重点。在2015年马鞍山市两会的报道中,皖江晚报的两会报道对本土化和创新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努力推进媒介融合,突显出了互动、深度、悦读的晚报特色。

    作为地方媒体,在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捉襟见肘,只有凝聚报社从领导到采、编一线的众多付出和心血,才能为读者供上一道丰盛的两会报道大餐。

    创新力先行  策划引领全程

    两会是可预知的新闻事件,也是各家媒体争夺读者眼球、互相较量的“战场”。在当前媒体传播的新形势下,新闻及宣传策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新闻或宣传产品质量的高低,特别是对于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视性,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事不谋不立。我们在两会开始前,提前半个月就制定出了《两会报道总体策划方案》《两会报道计划方案》《微博等新媒体发布方案》《人大组任务分解方案》以及《政协组任务分解方案》等一系列框架方案及可操作性极强的细化方案,排出了“新闻专题”“深度报道”“微博参与”等新闻产品类型,明确了报道思路及目标任务。

    好的策划,必须是有创新性的策划。首先打破原有程序性的报道思路,形成自身的特色思路:通过浓墨重彩、密集厚重的连续报道,为会议营造浓厚热烈的氛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鼓劲,寻找中心工作与人民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展开报道,追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统一,追求有效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使“场内”“场外”有效对接。同时,明确了报道预期:准确、安全是重要前提;报道求创新,策划出特色。要注重将两会与民生结合起来,做出晚报特色,避免同质化,同时在报道形式、版面安排等方面力求创新。

    有了策划,执行起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还使前方记者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好采访写作时间,打磨稿件,保证了稿件质量的提升。

    本土化定制  打造特色产品

    “新闻专题”“深度报道”“微博参与”等是皖江晚报在2015年两会中主推的新闻产品。“新闻专题”是为了以最快的更新速度、最大的信息量,为读者报道两会动态;“深度报道”则是以社会热点及读者关心的话题作为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和场外互动调查;“微博参与”则是晚报首次利用新媒体手段,以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及影响力,以实现与报纸、读者的互动。

    在“新闻专题”方面,精简会议程序性报道,把精力放在两会主要节点性议程的报道上。比如代表、委员报到,人大、政协开闭幕式,人大、政协的第二次会议,议案、提案提交和办结情况,代表、委员访谈,相关新闻发布会等。把各个议程当做新闻富矿,从会议中挖掘新闻,而不是就会议报道会议。尤其在对代表委员报到的报道中,抓住代表和委员以及会务工作的细节,以“素颜”为切入口,反映出代表委员的精神状态以及厉行节约、高效务实的会风;在对主席团会议的报道中,不再报道程序性的简讯,而是从会议内容中提炼出最有“卖点”的新闻来写。

    在“深度报道”方面,最能体现晚报两会报道的总体思路和创新意识。首先,我们在两会重头戏,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上,不仅打破了分团、分组的区域性,还打破了代表审议一篇稿、委员讨论一篇稿的局限性。事先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站在全市的视角梳理出事关经济、民生、改革、法治的十个“热词”,推出了《两会热词》栏目。人大组和政协组的记者分别带着这些热词去有目的性地邀访代表和委员,再根据“热词”把代表和委员的声音整理归纳在一起刊出,更好地反映出了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水平,也更好地使市民对马鞍山的发展动向有了更清晰的直观感受。

    其次,在“深度报道”方面,还精心挑选和民生有关的,能引起市民共鸣的政协提案,进行场外调查式采访,不再仅仅是专访委员了事。而是让报道“走出了”会场,深入基层来到了老百姓身边。不仅让场内场外有了互动,更提升了读者的归属感,因为我们报道的就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比如我们在两会期间推出了《老有所养的同时如何实现老有所医?》《农作物秸秆,包袱?宝贝?》《电子商务,马鞍山“蛋糕”如何做大?》等调查性稿件,就因深度而受读者喜爱。

    在“微博参与”方面,皖江晚报首次利用新媒体手段,以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及影响力,实现与报纸、读者的互动。由于做到了提前谋划,每个重要议程都有“微直播”,每个精彩发言都有“两会声音”,即时传递两会信息。开幕式发几条微博、分别在什么时间发布都给予了精确安排,因此效果显著。

    可视化悦读  用好版面语言

    信息可视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近年来在新闻传播领域兴起的可视化热潮却是报道方式的一种创新。互联网上呈现的数据新闻、信息图表、动画视频等可视化形式都是媒体创新报道形式的新尝试。

    除了在报道内容、报道载体方面的创新外,我们在报道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最大的表现就是对版式的创新设计。其根本就是立足于可视化的“悦读”,摒弃了以往整版文字、两张图的版面格局。

    在可视化的探索上,为适应读图时代的新要求,这次两会报道在图片、图示、图表的使用上,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制作上也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尤其是体现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上。我们充分应用图表和标识,摈弃了以往用大量文字摘抄式的解读。使整个版式更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而且很美观、很大气、很活跃,使人阅读起来没有阅读疲劳的感觉,而且能快速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文字组合搭配背景和装饰图片,称不上图表,更像是美化过的长微博。

    通过对2015年马鞍山市两会报道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领导认同,但我们认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此次实践,我们获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要牢牢把握导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创新是手段,导向是根本。正确导向,主要体现在对地方政府精神的准确把握、对两会主题的准确把握和对新闻报道“时度效”的准确把握上。正确导向,也体现在对深化改革、效能作风、反腐、环保、民生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上。对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我们做到了帮忙不添乱,尽责不越位。

    二是要加快破解媒体融合这个最紧迫的课题。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系到地方都市报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竞争力和传播力的提升,关系到市场化大潮中的生死存亡。要把探索的好做法运用到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不断提升媒体融合发展的水平,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要不断提升创新这个最重要的能力。改进文风,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媒体融合,归根结底都靠创新。创新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亟须不断提升的本领。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作者系皖江晚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杨芳秀

“三位一体”唱出好声音
从“跟着习大大去出访”看媒体融合
都市报夜班把关五要点
用好理论、实践、宣传的力量
创新地方两会报道的实践及启示
地方党报如何出彩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