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以来,绍兴晚报连续举办“生态建设,你我见证”的大型公益活动,公开征集读者走进各个环境治理现场。截至11月,绍兴晚报已经连续举办8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众多参与活动的市民对环保的既有印象被改变,并自觉增强了环保意识。绍兴晚报在推进环保宣传,为生态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自媒体时代的环保宣传挑战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但信息传播也更偏向于碎片化、浅阅读,造成大众认识的片面性和肤浅化。反映在网民对环保污染问题的态度上,便是“牛奶河”“癌症村”“毒土地”等标签符号比比皆是。各级环保部门更成为众矢之的,“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把污泥堆到环保局门口”等充斥着对立情绪的声音成为网络流行语。
当舆论环境长期处于非理性状态,大众就会对主流价值失去信心,不利于推动环保事业的进步。作为主流媒体,我们有责任向社会传递全面、客观、理性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对环保宣传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环保形势严峻,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搞好环保宣传确实不易;以往的环保宣传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依然采取单向传播和灌输式宣传,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与自媒体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此,绍兴市领导也发出感叹:生态建设做了这么多,为何公众的评价这么低?
为此,我们对“生态建设,你我见证”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就传播理念、方式、选题、对象、规模进行了认定,最终形成以下共识:
理念:引导舆论最重要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如果要改变大众的固有印象,就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来说服,绝不回避问题。
方式:单纯的说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传播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来解疑释惑,进而影响更大的受众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受众亲身参与的方式,更能有效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对象:公开征集和逐层筛选,实现参与者的广泛性,同时考虑参加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吸收更多的“意见领袖”,扩大传播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上百个报名对象进行筛选,对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并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读者优先考虑。
规模:在以往的策划活动中,一般最多举办一两场活动就结束了,但如果要在舆论上起到强势的引导作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强度。因此,绍兴晚报编辑部拟推出10场活动,并且以整版进行强势报道。
征集读者亲身参与,实地见证治理现场
在举办活动前,我们与绍兴市环保局进行了对接,由环保部门列出公众最关注的11个环保话题,其中包括饮用水管理、印染污泥管理、印染污水管理、建筑泥浆管理等。这些问题原先失管严重,成为舆论的热点,但近几年来政府采取的治理力度很大,成效明显。聚焦这些热点问题,容易被读者接受,又能提升公众对环保治理的信心。
项目确定后,5月20日,绍兴晚报在头版头条发出了“生态建设,你我见证”的读者“征集令”,欢迎热衷环保事业的市民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报道发出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反响。当天下午,就有数十名读者前来报名,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报名人数超过百人。其中,80多岁的环保志愿者钟恒元老人为了参加活动,特意赶到报社报名。当大家担心他的身体情况时,有备而来的他出示了健康证明,并当场写下责任自负的保证书。
5月22日,首站小舜江源头探访活动启动。我们从报名的上百名读者中挑选了8位热心市民,其中有律师、环保专业的博士、大学生等。当天上午,我们冒着细雨来到位于柯桥区王坛镇的小舜江源头汤浦水库探访,了解了源头环境保护、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收集等治理项目,真切感受了近十多年来绍兴在饮用水保护方面的努力。一天参观下来,8位热心市民兴奋不已,第一次感受这样场面的他们问题不断,并感叹不已,“小舜江源头保护得这么好,我们有福了”。
随后,我们以每隔一周的频率组织活动,先后带领读者探访了建筑泥浆管理、刷卡排污监控、印染污水处理和印染污泥回收利用等治理工程。前几年,绍兴地区的印染污泥、污水和建筑泥浆偷排问题严重,百姓呼声强烈。这次我们带领热心市民走进建筑工地、污水处理和印染污泥处置现场,实地见证治理情况。在探访印染污水管理时,我们还让参与的市民临时点名抽查企业,进行实地突击查看。在参观完现场后,市民们由衷感叹,没想到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这些老问题得到了如此有效的治理,速度让人惊叹。
互动传播入脑入心,社会效果明显
经过一系列现场探访,“生态建设,你我见证” 活动的效果十分明显,而我们的目的是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如何来有效传播内容呢?绍兴晚报编辑部认为,从受众的角度进行传播效果最为明显。
在实地探访过程中,随团记者将热心市民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如在首站探访小舜江源头时,我们整理了市民最关注的几个问题:“600亩的湿地,怎么会有23道闸门?”“环境这么美,是不是有很多游客?”“村民的生活垃圾都到哪里去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士一一解答,并精心整理,以《甘甜的小舜江水,千淘百洗来到我身旁》为题刊发。
相比饮用水保护报道来说,建筑泥浆管理、印染污水和印染污泥处理更加专业化,如果文章不够通俗,读者不会买账。对此,我们借机做了一次科普宣传,尽量让读者入脑入心。如从热心市民的疑问出发,我们介绍了建筑泥浆、印染污水和污泥的来龙去脉,针对“COD”“热值”“曝气池”“刷卡排污”等专业术语,我们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如,“刷卡排污就像给手机充话费,给你一个限定额,用完了就停机”,专业问题通俗化,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活动开展期间,社会广泛关注,不断有市民前来报名,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越城区书圣故里的读者何阿龙说,系列活动报道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非常好,这些问题来自现场的热心市民,同样也是广大读者关注的,真正做到“从读者中来,再到读者中去”。
这次活动产生的效果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众多参与市民认为,不仅自己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还要向周围人介绍。80多岁的环保志愿者钟恒元参加活动后感叹,探访小舜江源头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们的饮用水保护非常不容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水资源。“接下来我将到学校和社区开展宣传,把小舜江源头保护的做法告诉大家,增强每一位市民的环保意识。”
(作者系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邓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