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伯托?艾柯在与卡里埃尔的对话录里,曾经表达过自己的惶恐不安:从前,你花几个月时间学骑自行车,一旦学会,这就成了一件终生有效的家当。如今,你花两星期学用一个新的电脑程序,等你渐渐能操作时,更新的程序又出现了……我们不再活在一个平和的现在之中,我们只是没完没了地为未来努力做准备。(《别想摆脱书》)拿艾柯的这番表述对照当前的媒体环境,也是非常之形象的。这不再是一个平和的时代,多种媒介的混存与融合,让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人人被迫进行无休止的学习,我们被判处为永恒的学徒”(卡里埃尔)。技术革命推动了传播形式的变革。倘若不学习不转型,你将无法和这个世界同步。
据最新统计,中国网站总数将近400万个,网民人数6.3亿,微博、微信用户5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阅读方式获取信息,这对中国媒体传统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传统纸媒要探索的是如何在这个不平和的时代通过转型重新找回自己,开辟出一条生存的新路径。转型的方向在哪里?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先进技术为支撑,来一场技术革命的转型
从印刷到电子再到数字时代的三次变革,每一次媒介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网络、移动终端作为革命性的技术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也因此带来了媒体格局的变革。技术力决定传播力,面对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唯有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才能有所为。在今年10月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苏州会议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介绍了浙报集团从2009年开始探索的“媒体融合”之路。浙报集团旗下新媒体超过200家,涵盖网站、APP、微信、微博,内容涉及主流新闻、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按照今年三季度上市公司的年报来看,在传统媒体全行业衰退的情况下,浙报集团互联网营收占整个集团的营收已超过30%,互联网创造的利润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创造的利润。首先浙报进行了资产剥离上市,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300多个人的身份转换,摒弃旧的机制。其二,借鉴互联网风险投资的理念,进行了人才引进,组建了传媒梦工场,用投资、孵化的方式,研究新媒体的团队、运营、生存、发展的关系。其三,就是解决用户问题,将媒体定义为媒体就是服务集聚用户,“新闻免费,服务收费”,以此来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并着重研究本土化新闻、本地化服务。高海浩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核心是人的融合,“今年我们就拿出2000万扶持20个由采编人员开发的新媒体,而且他们白天在做新媒体,晚上做报纸版面。”
传统纸媒实现数字化生存需要的是一种不断革新的勇气,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技术力量、资金投入、人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创新。今年7月,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成立。从集团各报和相关部门抽调40多人组成全媒体记者、编辑和技术专业队伍,设立信息集成、视频制作等多个部门,利用全媒体采集系统这一“中央厨房”进行产品开发和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推动集团各媒体多方位的深度融合。苏州是互联网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有700多万网民,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以上,备案网站8万多家,活跃网站6万多家,手机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0%以上。苏报集团下属苏州新闻网日均点击率1300万,是苏州最权威的新闻门户网站,“苏州新闻”移动客户端下载用户数超过50万,是宣传苏州、传播主流声音的第一移动新闻资讯平台。集团各报微博、微信也很活跃。日前,苏报集团荣获2013~2014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10强。集团各纸媒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网站将形成新媒体矩阵、全媒体集群,以实现多渠道立体呈现。同时将加大资金投入,力推全新的“苏州新闻”、“家在苏州”等移动客户端,致力于生产出满足移动终端用户信息获取和需要的产品。
内容建设为根本,来一场内容革命的转型
如果说技术革命的转型,扩大了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渠道,延伸了传统纸媒的发展空间,为未来的生存作了多形态模式的准备,那其所承载的内容生产方式也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无论是依旧存在纸上的报纸,还是搬到网络上的报纸,或是通过移动终端发布的信息,传统的报道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传播时代。今天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做着创新传播方式的努力。在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苏州会议上,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在论述内容阅读方面的自我革命时,举了新华网数据图新闻的例子。他说,数据图新闻的产生,契合了大数据的思维,“不是把大量的数据塞给用户,而是通过专业机构的知识化梳理和可视化加工,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产品。”比如将政府工作报告做成“50句话读懂政府报告”的数据图,最后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图被1030家媒体转载,而类似这样的新闻,新华网能够每天产生3~5篇,现在有800多件。他所讲到的“数据图新闻”这样一种报道方式正被媒体广泛应用。
在今天《城市商报》的版面上,无论是图新闻,还是数据说新闻,一种相对于文字更快速简洁、易读易懂的新的报道方式已经被大量采用,并日渐显示其吸引读者的优势。从今年7月22日开始,《城市商报》推出新栏目“第一视点·数据观察室”——“数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苏州”。这一栏目目前已经推出10多期,涉及苏州经济、民生各个方面。如“隔壁老马去纽约敲钟了,下一个会是谁?”,《城市商报》在这样的问题设置下,做了“苏州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五,仅次于杭州”的数据新闻(配图):
在这篇“苏州上市公司数量居地级市之首”文章里,引用了苏州统计局官网公布的《苏州上市公司2013年发展报告》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苏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2家,其中在上交所上市12家,深交所上市53家,境外上市17家。其中A股数量列江苏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五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并用数据分布图显示了苏州上市公司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行业分布情况。分析显示:苏州公司规模普遍偏小、苏州企业盈利能力仍需提高等。做可视化的数据新闻是报道方式的创新,从大量数据中总结出有用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反映苏州民生百态、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给读者带来了全新观感。
报道方式的创新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关键还在于今天的报纸要提供给读者什么样的内容,以增加新闻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内容是媒体的本质属性,优质的内容生产依然是传统媒体的灵魂和基石,因为内容精细而品位高尚,因为纵深而有厚度,因为不偏听偏信所以有权威,因为追求真相所以有影响力。当前,一些报纸自采原创新闻不到50%,很多内容不是转载就是网上下载,这是自己在失去最后的竞争优势。报纸的社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吸引读者的能力,还得靠自身内容生产质量的提升。今天,恰恰是一个最需要新闻和信息的时代,只有立足内容创新,多出原创精品力作,多写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文章,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赢得读者关注。11月22日商报头版头条《普京送习近平的国礼手机Yota Phone2竟然是苏州制造!》这条消息经商报独家报道后,立即引来境内外媒体关注,从苏州本地媒体、江苏本土蔓延到全国范围乃至东南亚,“苏州制造彻底火了”。这篇报道之所以引发大量转载,正是因为题材的原创。微信圈里点赞,“深度本土新闻挖掘,纸媒不死是因为有这样的报道在”。关于普京“国礼”手机苏州制造的新闻在苏州本地各网络新闻榜上都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联合早报网在当天转载了此条新闻,腾讯网也迅速对该报道进行转载,中国台湾东森电视台立即联系了苏州公司。而商报记者是从俄罗斯媒体视频发现了这一新闻点。作为一个数码产品爱好者,他平时大量阅读各类电脑数码类新闻。Yota Phone2在APEC会议上由普京赠送给习近平之后,在俄国被炒得火热。俄罗斯当地的一家媒体找到Yota公司,希望能够探访手机的制造过程。经过Yota公司同意,他们来到苏州的生产厂商拍摄了一段揭秘视频。由于发布这段视频的网站比较小众,除了数码“发烧友”之外很少有人关注。商报记者恰恰发现了这条新闻,锁定Yota Phone2是苏州制造后,记者立即调动了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物流公司、手机销售商、政府机关、电子配件生产商等种种渠道,在排除了多家在苏州设有工厂的知名手机生产商后,记者终于确认了此款手机是苏州赫比电子公司设计生产的。一篇被广泛关注的热稿就此诞生。新闻采访需要专业。在今天,我们更需要一批具有各领域专业素养的记者。
重塑服务为抓手,来一场功能革命的转型
正如艾柯所言,“我们不再活在一个平和的现在之中,我们只是没完没了地为未来努力做准备”。无论是报纸的数字化转型,还是传统媒体向网络延伸发展多元空间,我们都在为未来做着准备,并致力于不断提升服务公众的能力。作为面向公众传播的公共文化产品,增强其公共服务功能才能争取受众。从平面媒体到门户网站,再到社交媒体和移动平台,报纸的转型要通过融合发展强化用户意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精细的服务。正如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新闻生产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设计和产品,从业人员的角色也从记者编辑向产品经理改变”。今天的读者早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读报,满足获知新闻事件、获取服务信息、获得文娱享受的需要,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报纸的影响力,将不仅仅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还要具备强大的服务功能。决定报纸市场价值的,将不仅仅是内容质量,还要取决于服务质量。
10月下旬,《城市商报》在启动新一轮改版前,开展了读者调查问卷活动。调查显示,86.35%的读者选择商报是因为“实用、实在、实惠”。读者建议,商报作为“苏州人自己的都市早报”,要将“服务”做得更好更细致。城市商报目前已成立了十大服务团队,如商报健康顾问团、商报律师团、商报留学名师团、商报金手指、商报新蕾小记者、商报晚晴俱乐部、商报女人坊爱生活馆、商报农场、商报读书会、商报鉴宝师。其中“商报农场”成员已达25个,遍布全市各地。普及法律,服务民生,“十年老品牌”商报律师团全新升级启航,近200位律师加盟为商报读者服务。商报“新蕾”小记者作为苏州全市范围内唯一成员单位日前加盟江苏省小记者联盟,明年,联盟单位的小记者将持统一制式的小记者证,并享受省内多家合作机构提供的便利服务。商报“新蕾学堂”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微信上每天一份教育大餐,提供教育政策权威解析、教育热点新闻、教育公益活动、留学信息等。目前,除了“新蕾学堂”,商报官微建成了强大的矩阵群,如钱进社,作为财经微信平台,推送经济新闻、财经资讯和理财投资建议,开设苏城电商交互微社区。商报微信还推出了最实惠的栏目“乐惠购”,例如在夏日开售阿胶清心糕,冬季推出虫草销售等。商报微信还推出了全新的“微电台”,主打5大语音类栏目,如“诗情诗语”、“宝宝爱听”、“阳阳说天气”等。五大贴心语音节目让商报变得更加有“声”有“色”。微信内容推送实现了精准定位、专题互动。订报季,商报还推出了微信粉丝专属的订报套餐,包含“吃货套餐”、“欢乐套餐”、“家庭实用套餐”、“儿童套餐”等几大类别、多种组合。
如何将城市商报的品牌价值发挥到极致,如何将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作用扩大,既为媒体创造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又能最大程度为读者提供定位服务,这是商报编委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年9月,城市商报启动了“创业真人秀”活动。该活动致力于报道草根创业者,帮助他们寻找商业机会,提供金融机构服务。为此,商报联合银行、创投、产业园等各大机构,共同为苏州的创业者搭建一个平台。以重塑服务为抓手,借助新技术和新创意,加强了传统媒体在变革时代的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商报的品牌影响力。2014年,城市商报获评“最具品牌价值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网络时代,媒体格局的大变革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颠覆,它颠覆的不仅是媒体样式,而且是媒体的生存方式。变革的时代,谁能与世界同步,谁就能抓住机会。
(作者系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城市商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艾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