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闻领域人文合作在路上

——“龙江行”中俄主流媒体大型联合采访侧记

● 安 莉 《 新闻战线 》(

    9月24日~30日,由人民日报社和俄罗斯塔斯社共同主办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巡礼——“龙江行”中俄主流媒体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在黑龙江举行。来自中俄两国13家主流媒体的27名记者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河市、绥芬河市、牡丹江市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采访。这是两国新闻人在人文合作领域上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启动

    ——交友、合作、共创未来,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两国主流媒体的共识和期待。

    9月23日16时40分,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在热烈的掌声中,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的陪同下步入大厅,致辞、授旗、合影、赠送纪念册……启动仪式简朴但隆重热烈。王晨副委员长和马特维延科主席在讲话中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王晨说,联合采访活动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国人文合作在新闻领域的典范,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和俄罗斯塔斯社为实现联合采访密切协作、积极沟通付出了巨大努力,合作卓有成效。希望双方以报道促理解、以交流增友情,向两国民众讲述更多中俄合作的好故事。马特维延科表示,活动丰富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希望借此展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挖掘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和中俄人民间的深厚友谊。结束时她还风趣地说:“很羡慕你们,我也希望像你们一样穿上红色队服参加这次活动”。

    主办方代表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和塔斯社社长米哈伊洛夫表示,这是积极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共识开展的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媒体交流活动。此行将会加深彼此互信和了解,对促进中俄人民的友好情谊发挥重要作用。

    俄联邦委员会副主席乌马汉诺夫、塔斯社第一副社长古斯曼、塔斯社总编辑阿布哈金,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副社长张建星、副总编辑阎晓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效廉等一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策划

    ——反复研究方案,及时传递信息,实现无缝对接,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去年1月,人民日报社与塔斯社签署了互访合作协议。今年上半年,双方确定9月在中国黑龙江省举行首次联合采访,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在社长杨振武直接领导、副社长张建星具体指挥下,筹备工作有重点分阶段地积极向前推进。

    采访路线和项目设置精心安排。黑龙江省与俄罗斯5个州区接壤,边境线长2981公里。把活动地点落在哪儿,时间因素、项目选择都要通盘考虑。为此,人民日报社成立了由地方部和对外交流合作部组成的筹备工作组,地方部主任牛一兵多次召开碰头会研究方案,责成有关人员与黑龙江分社联络,及时传递信息,实现无缝对接;对外交流合作部在签证核发、启动仪式、纪念册制作、航班接机等方面的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黑龙江分社与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办密切配合,完成了前期联系、踩点、信息汇总等一系列工作,为最终方案奠定了基础。正如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与记者见面时说的,此次活动所到城市地缘优势突出,经贸合作基础支撑强硬,宣传好报道好它们,对打造黑龙江口岸城市新形象、加快双方各领域合作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媒体联合采访成效明显。以往媒体间的合作多是一对一进行,此次能否突破和创新,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在这方面积极探索,提出举多家媒体之力联合出击的设想,借舆论叠加在人文交流中发挥更广泛的传播作用;同时跨媒体合作也为多角度、全方位呈现提供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一设想和创意得到塔斯社方面的积极回应。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即邀请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塔斯社也邀请到俄罗斯报、俄罗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社、俄罗斯REN-TV等媒体参与。人民日报由地方部副主任费伟伟率队,6名记者中有参加过重大报道的老帅,也有年轻新锐,总社与地方分社记者优势互补。塔斯社由驻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带队,派出文字、摄影、摄像、资深制片人、网络记者、国际关系资深专家等10人组成的采访团。众多媒体参与,不但没有削弱主办方的主导地位,反而使其优势更加凸显。

    采访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在最短时间和中国政府领导有了直接接触,掌握了大量数据。

    丰富的一手新闻素材。记者6天听取了7场省市县领导介绍,参观了近30个合作项目,切身感受到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的巨大成就和潜力,通过座谈获取大量有关投资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光明日报记者李盛明在报道黑河时写道:“黑河是中俄主流媒体采访活动的第一站,此后我们一行考察的绥芬河市和东宁县都是中俄边境口岸城市。这些城市地处边远,但却呈现喧嚣繁华之景。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主打的都是中俄贸易,而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才是大背景。”在东宁,记者看到了有25年对俄经贸历史的东宁华信工贸集团,其最大的合作项目阿尔玛达农业公司,是2010年习近平主席访俄签订的十大重点合作项目之一。该公司农作物产量连续6年位列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一名,多次被评为滨海边疆区最佳农业企业。塔斯社电视台女主播拉里奥诺娃说,曾经作为一名游客到过中国,这次感受完全不同,走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东西,每天有大量丰富的信息涌入脑中,回到莫斯科一定要做一部关于这次活动的片子,介绍口岸城市的经贸发展。

    与政府互动传递信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社记者奥库涅娃说,“每一场见面会都有所收获,让彼此距离缩短。” 在记者见面会上,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希望记者站在新的高度支持黑龙江发展,为双方合作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为助推边贸合作发挥作用,也愿看到俄方媒体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在一次午宴上,副省长孙尧放下筷子拿起话筒详细回答了记者提问,坦诚的交流传递了政府强烈的合作意愿。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塔斯社驻北京分社记者谢利谢夫说,组织这样的活动最大收获是让我在最短时间内和政府领导有了直接接触,掌握了大量数据,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一下全解决了。

    企业合作的助推器。跨国能源项目合作备受媒体关注。在东宁推介会上,孙吉舜县长向记者介绍了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建设,提出目前亟须解决LPG(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国际资质认证和存储问题,他希望借助媒体招商引资加大宣传,促成早日合作。在东宁吉信木业公司,经理孙永德向俄方记者表示,中俄林业采伐许可证不统一影响了企业对俄合作信心,俄媒体应呼吁当地政府规范这方面的管理。 

    交流

    ——交流、学习,拉近了彼此距离,传递了合作意愿,增进了互信。

    连续作战靠的是敬业精神。超负荷的采访,能坚持到最后靠的不仅是体力,更需要职业精神的支撑。总领队费伟伟在总结会上说,俄方记者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塔斯社摄影记者科罗塔耶夫采访中奔跑的身影、女主播拉里奥诺娃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的辛苦让他印象深刻。在省委书记见面会后,年近花甲的基里洛夫在饭桌前打开电脑,两手轻敲键盘,这位多次采访过中国高层领导人、在中国常驻十余年的老报人在赶发新闻,为中俄两国抒写着友谊合作的好故事。

    与俄方记者的敬业精神相比,中方记者不仅在传输音视频、连线直播上及时快速,更在深度报道上下足了功夫。绥芬河推介会上,费伟伟询问对俄出口商品交易中心情况,了解到商品代理认证是解决产品出境门槛过高的好办法,随即让记者姜峰连夜深入采访主管领导。明年即将开工的黑龙江大桥和空中索道喊了多年为何迟迟未建,黑河边检口岸为何不见以往繁荣……央视记者在市长推介会结束后立即采访市长,第二天又到黑河口岸与入境边民交流,制作了一期详解黑河口岸贸易的新闻片在俄语频道播出。

    交流思想增进互信。总结会上俄方团长基里洛夫说,我们坐到一个桌前就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团员平均年龄30岁上下,中方记者有1/3的人能用俄语交流,1/4的俄方记者会说汉语,旅途中、饭桌前都能看到交流的场景。光明日报记者李盛明和经济日报记者熊丽与塔斯社记者谢利谢夫聊起他们的困惑,为何中俄两国在政治层面交流频繁热度不减,但民间交流好像没有热起来;中国企业对合作有很强的意愿,但俄方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谢利谢夫用自己的视角解答了两位记者的疑问,他说自己2003年到中国时不会说汉语,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少,现在会讲中文感受大不一样,所以加强中俄教育合作是民间交流的前提。他还幽默地表达了两国民众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企业合作就如骑马,准备时间长骑上后速度才快,俄罗斯人看重的是持续长久。

    在黑河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两国记者共同认领了象征友谊的枫树、核桃树;在绥芬河嘎丽娅纪念馆,中俄记者共同缅怀了在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友谊和平天使,在她的铜像上镌刻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题词:“俄中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收获

    ——今后也愿和中方继续合作,我们的合作是相互的,“这不是最后一次”。

    截至10月24日,两国记者共发稿79条,以报网音视图等形式报道了中俄双方在推动经贸合作、转变合作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凸显了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巨大潜力。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启动仪式上向媒体透露,明年双方联合采访将在俄远东地区边境口岸举行,表明两家主流媒体互访机制初步建立。俄方团长基里洛夫表示,此行目的就是为建立两国媒体相互联系和加强对滨海边疆地区的报道。今后我们还有这种机会,也愿和中方继续合作。我们的合作是相互的,“这不是最后一次”。黑龙江省新闻办副主任魏松贤表示,这是一次新尝试好开端,希望在黑龙江的活动持续下去。这也正是两国媒体记者的心声。塔斯社驻俄滨海边疆地区记者尼库林娜说,我了解了有关中国与俄远东地区境外合作项目,获得不少信息,愿在远东与大家再次相会;摄影记者科罗塔耶夫说中俄两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国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希望通过报道促进这里的发展、促进两国相互学习,也期待明年在俄罗斯再次见面。

    这是一次合作之旅,友谊之旅,它把中俄两国新闻界合作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导向作用。采访活动丰富了中俄人文交流的内涵,将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责任编辑:邓  瑜

新闻领域人文合作在路上
推进军区军兵种报刊网深度融合
弘扬核心价值观 凝聚社会正能量
让重大主题产生重要影响
“徒步温州海岸线”的“走转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