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心灵的洗礼 精神的升华

——2014年新进人民日报社职工教育培训综述

● 本刊记者 刘学渊 刘 烨 《 新闻战线 》(

    今年8月4日至13日,人民日报社对56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7名军队转业干部进行了为期7天半的入社教育培训。此次培训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新入社同志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岗位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党报工作者为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次培训班安排了8次授课,内容包括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报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人民日报的历史沿革、推动报网融合发展、人民网的今天和未来、党风廉政教育等多个方面。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讲的《做一名合格的党报工作者》,总编辑李宝善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在新入社同志中产生强烈共鸣,获得高度评价。培训期间,组织了团委干部、中青年业务骨干与新入社同志面对面座谈交流。8月11日至12日,专程赴人民日报诞生地——河北平山县里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短短一周多时间,大家普遍反映深受触动,加深了对人民日报历史、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到人民日报工作的自豪感和光荣感油然而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

    新入社同志反映,这次教育培训的收获主要有三点:

    一是了解了人民日报的光荣历史。即将到国际部工作的张志文同志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人民日报里庄创刊旧址和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一座座土房、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不仅述说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而且成为激发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里,我们的心灵接受了洗礼,头脑获得了充实,知识得到了增长。”即将到总编室工作的葛亮亮同志说:“‘人民日报人’的光荣,无疑是《人民日报》赋予的;《人民日报》的荣耀,则是由其独特的地位、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奠定的。66年的积淀,让我们有了对党和人民日报事业的执著。”

    二是深化了对人民日报地位、作用的认识。即将到政治文化部工作的魏哲哲同志表示:“人民日报是一份讲党性、讲原则的报纸,一份重思想、顾大局的报纸,一份值得被人尊重的报纸。人民日报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党和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值得我们新入社的年轻人为之奋斗一生。”

    三是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即将到研究部工作的张天培同志说:“党报的新闻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党报人用精神去垒筑,用汗水去浇灌。我们自当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即将到国内分社工作的黄福特同志说:“作为新入社人员,我们心中充满了引领舆论、服务社会、回应民意的激情,也有踏实肯干、砥砺前行的勇气和担当。奔赴采编第一线后,在内容选题、文章写作、版面设计等方面都要认真学习,追求卓越。”即将到新闻协调部工作的王坎同志说:“全媒体时代,人民日报主流媒体的地位不能变,舆论导向的作用不能变,弘扬正气的品格不能变。这就需要我们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有‘不甘人后’的使命感,在本职岗位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全新挑战,驾驭新载体、运用新手段,做一名全媒体新闻人,为推进融合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通过培训,新入社同志接触到来自报社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在交流和沟通中消除了紧张感和陌生感,熟悉了报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接受并赞成报社的价值理念。

    谈起参加培训班的感受,大家反映有三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入社培训如此受重视。3位部级领导、5位局级领导讲课,人事局、研究部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形式方面有课堂讲授,有座谈交流,有小组讨论,有外出参观,非常丰富。这一切都体现了从社领导到主办部门对入社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没想到培训内容如此入脑入心。对入社培训内容,大家原以为只是程式化地讲讲大道理,可没想到每堂课都能切合新入社同志的需求,讲真话,举案例,生动活泼。3位社领导或讲亲身经历,或讲工作体会,或当场答疑,开诚布公,体现了对新入社人员的关心和尊重。

    三是没想到培训安排如此周密细致。社内讲课每堂课都很准时。小组讨论时,研究部派人听取意见。平山县参观时,河北分社协调当地部门支持配合,确保出行安全。70多人的队伍出行,研究部做得有条不紊,体现了人民日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谈起做好今后的工作,新入社同志信心十足。在小组讨论中,在总结发言时,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勿忘人民、社会责任、躬身实践、廉洁自律等,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关键词。

    提高政治意识,树立党报观念。张志文同志说:“作为新一代党报人,我们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以敏锐的观察、广阔的视野、优良的作风、扎实的本领,不断推进党的新闻事业创新发展,为办好人民日报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坎同志说:“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分子,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就是人民日报人的理想,这就是人民日报人的信仰。 ”

    树立大局意识,加快角色转换。即将到新闻协调部工作的张璁同志说:“所谓‘大局观’,就是‘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即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考虑更长远的问题。比如,对真实性的问题,就要有局部和整体、当下真实与历史真实多个层面的思考……我们要转换角色,具备这样一种政治家的思考。”

    牢记“勿忘人民”,当好桥梁纽带。即将到新闻协调部工作的李翔同志说:“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报道的主人。只有取得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我们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新一代党报人,要继续当好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维护好‘人民日报’这块金字招牌,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

    承担社会责任,弘扬职业精神。葛亮亮同志表示:“时刻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承担起为党、国家和人民引导舆论、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我期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报工作者。”大家表示,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严于律己,时刻警醒,这样才能挺起脊梁,起到引领、示范他人的作用,做党风廉政建设的表率。

    勇于躬行实践,务必踏实肯干。即将到离退休干部局工作的刘德祥同志的一段话,表达了军转干部的共同心声:“实践是提升素质最好的老师,岗位是提升素质最好的平台。我们要用‘业精于勤荒于嬉’鞭策自己,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作风,克服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等毛病,始终以百倍信心、饱满热情、良好状态想问题、干工作。”

    责任编辑:祝晓虎

温都全媒体:用“三个再造”完成融合
增强贴近性 力求有效性
心灵的洗礼 精神的升华
策划社会活动 彰显媒体影响力
那火炬叫激情也叫信念
“四招”提升公信力
泛娱乐化时代社会新闻的解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