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联盟促融合 开放求共赢

——“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的探索与实践

● 本刊记者 冷 梅 《 新闻战线 》(

    今年8月16日至28日,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东道主所在地的主流媒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发起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进行跨区域共享、跨媒体联动、跨国界传播的全媒体融合实践,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媒介手段多样化、传播效应最优化。

    跨区域共享,资源利用最大化

    七大联盟包括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联盟、全国晚报联盟、全国早报都市报联盟、全球华文媒体联盟、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联盟、全国手机报联盟和全国主流微媒体联盟,总计217家媒体,涵盖各种媒体形态。

    作为发起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联盟成员打造了一个最全、最新的青奥资讯共享平台,内设七大媒体联盟专题,根据各类媒体特点,每家联盟都有各自的稿件库,文字、图片、视频等都可上传、共享,让更多同行免费、方便地获取信息。

    青奥会的影响客观上不如奥运会、亚运会,很多报社没派记者,联盟共享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比新华社通稿更丰富、更鲜活的新闻。特别是青奥会开幕之前,七大联盟共享平台成了比腾讯、新浪、搜狐更加靠谱的信息源和稿件来源。对于派了记者的媒体来说,青奥会场内外热点焦点多、话题多、名人明星多,赛事场馆遍布南京,共享平台的设立让联盟各家单位都感觉到了事半功倍,丰富了稿源,选择面更大,弥补了自身记者不足的缺憾。

    从稿件共享的角度来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媒体是供稿主体,但成员单位独特的视角也为平台增色不少,而且从青奥会整体宣传的角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青奥会开幕式上的“筑梦之塔”,主要演员来自河南塔沟武校,河南日报的特派记者除了为平台供稿之外,还积极地为兄弟单位联系采访。青奥会中国首金是广西姑娘蒋惠花拿下的举重金牌,因为提前做了沟通,广西日报的特派记者蒋士元把这个话题的消息、侧记、专访等等基本包了下来,避免了人力资源重复投放。扬子晚报在报道江苏运动员的首金时,就选用了天津日报记者和新华日报记者现场的报道和特写,弥补了晚报记者没有在现场报道的缺憾。大多微媒体自采能力不足,共享平台上汇聚的来自各家媒体、各种类型和各种题材的报道,大大拓宽了微博、微信的选择面。

    围绕青奥共享平台的使用和各联盟内部协调交流、信息共享的需要,各联盟内部还建立了QQ群。如党报联盟,每天晚上发完稿或者一大早出发之前,青奥记者QQ群里都会有一番热烈的讨论:今天哪个报社稿子好,明天有哪些热点焦点。在“主流微媒体联盟”QQ发稿群,各地的微博微信小编们及时联系、互通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即时互动。

    参加联盟的媒体数量多,形态不同,地域覆盖广,不同媒体从“中央厨房”各选各的原料,各做各的菜,素材可以充分利用甚至多次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多次开发。共享平台实现了七大媒体联盟之间的横向联合,也将各类媒体的融合共享从集团内部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

    跨媒体联动,媒介手段多样化

    通过对共享平台资源的充分利用,200多家联盟媒体以文字、图片、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对青奥会进行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倒计时100天、倒计时30天和开幕式的三次重要集体采访,都在各媒体网站、微博微信上及时、完整地呈现,加上在报纸版面上的深度报道,媒体融合对于传播效果的提升初见成效。

    自青奥会倒计时30天起,中国江苏网分别在首页和专题区推出“七大媒体联盟”报道专区,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呈现各媒体报道稿件。每日安排专职编辑对平台上的稿件进行处理与分类,分发在中江网各大栏目板块、推荐给网络媒体联盟转载,并选择中江网原创精品稿件上传平台共享。据统计,专区共发七大媒体联盟稿件600多篇次,联系网络联盟中的人民网、中广网、中国江西网、大众网等中央、各省重点新闻网站,以及网易、凤凰等国内知名商业网站对联盟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转载篇次约30多万。

    中国江苏网先后推出近10个专题,发布中英文图文、视频稿件1000余篇(幅)。全国约有14万个文章页面头区进行了专题推荐。中江网集纳的青奥稿件通过本网和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站、江苏文明网、江苏大讲堂、英文频道等多个网站平台和手机报及时推送,并协同联动“掌中江苏”客户端平台、“苏网微博”互动平台。

    全国手机报联盟一方面与联盟成员积极沟通,做好青奥重大节点的报道,例如青奥倒计时100天、倒计时30天、开幕式等等,在关键节点,邀请联盟代表来到南京感受青奥,采访青奥,传播青奥。另一方面,联盟成员互融互通,齐心协力做好青奥报道。青奥网络火炬在四川传递期间,四川手机报的记者前往现场,将稿件共享给联盟成员。同时,全国手机报联盟又利用所依靠的媒体力量,在更广的范围内报道了青奥。例如,安徽手机报选用联盟稿件的同时,会将稿件发布到中安在线网,让网民也及时了解到青奥动态,让手机报联盟的辐射范围更加广泛。

    七大联盟中有遍布全球的20多家有影响的华文媒体。全球华文媒体同声相应“看青奥”,用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新闻专版、视角独特的记者观察、精彩精炼的报道特写,向全球华人读者展现青春盛会和古都活力。北美地区最大华文日报《世界日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台湾《旺报》、英国《华闻周刊》(网站)等都以5~6个专版的巨大篇幅对青奥会和南京进行集中报道。

    材料丰富了,做出来的菜就会更多样、更精致、口味更好。青奥报道共享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联盟成员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整合加工做出符合本媒体特点的精彩版面、栏目和报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扬子晚报在七大联盟数百记者的稿件中,提炼出全国读者和网友对青奥会的精彩评述,结合都市报特点,在每个青奥板块中加入了“弹幕”这一个特色栏目:借用当下流行的“弹幕电影”模式,在每个版下方开辟10行高的小通栏,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再现对青奥会、对南京的各种精彩评论,成为版面的一大创新和亮点。南京晨报根据自身特点,重点推出“明日之星”栏目,将人物新闻进行重新加工处理,取各家之长,整合内容,形成合力。世界华文媒体关注运动员、各界群众、志愿者、各国官员,讲述他们与青奥会有关的个性故事,许多海外读者看了以后,反馈给国内说,这些报道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青奥,报道视角非常独特。

    集团化作战,融合报道无阻隔

    “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发动全国媒体参与重大活动报道,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源,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更多的角度,集纳了更多的采编资源,对于提升青奥会的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七大联盟的意义不仅如此。七大联盟是跨地域的联盟,也是跨媒介的联盟,除平面媒体外,把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都纳入其中,217家媒体形成的多层传播圈,不仅拓展了地域,更越过报纸圈进入全媒体领域,是一次难得的媒体融合报道的实战机会。

    南京青奥会8×100米混合接力,打乱国籍和性别混合编队,是南京青奥会在赛事方面的亮点之一,这个项目的报道也成为媒体融合报道的经典案例。

    8月26日上午,新华日报官微、中江网微信、扬子晚报微信以及上午推送的江苏手机报均刊登了预告,推荐赛事,适当交代背景、意义。比赛现场,报纸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网站的文字编辑、滚动直播及技术支撑人员等等各司其职。为便于统一指挥调度,所有人员都进入“青春混合跑工作群”临时QQ群,同时确定了工作原则:赛前QQ群上通气,分工以提高效率。所有现场稿和图都在“青春混合跑工作群”上发布,记者把主要精力用在现场新闻、花絮、精彩瞬间的捕捉和及时发布上,后期的采用、编辑和发布工作交给各媒体编辑。

    8月26日下午15:26,群中记者开始滚动给报业网、中江网发花絮短稿,摄影记者陆续发现场花絮图,摄像记者也开始热身阶段的视频采集和发布。16:00预赛正式开始,中江网的专题和新华报业网开始滚动发稿,新华日报官博和扬子晚报官博开始滚动播出图文,中江网的微信也开始同步播出,江苏手机报推送赛事最新图文。中江网和新华报业网的专题上线(地址共享),用充满青春气息的页面、清晰的分类、丰富的图文报道、海量的音频视频背景资料完整地呈现8×100米混合接力的背景、现场以及深度稿件。

    8月27日,集团下属纸媒以及合作的日报、晚报、都市报、华文报纸各显其能,开展个性化报道。微信和手机报继续报道。报道的一个亮点,是七大联盟的成员单位打破地域限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尤其是资源实现了充分共享——

    在七大联盟采编平台上,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江苏法制报、扬子体育报的自采稿件为联盟成员单位的记者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成员单位的稿件也为集团下属报纸的报道提供了全新的视点;中江网的专题图文并茂、音频视频资料丰富,视角独到,集团旗下纸媒以及部分华文媒体还在报道版面上统一刊登了中江网专题的二维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报道力度、广度、深度的最大化;微媒体联盟之间的互相推荐,也使得混合接力赛在自媒体上的传播达到了最大化。

    这次报道,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各媒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动用了多元媒体形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打破了地域和媒体形态的限制,实现了赛事报道的效应最大化,成为融合报道的范例。

    眼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正高歌猛进。新华报业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发起“七大联盟看青奥”行动,形成有共同兴趣的合作联盟,利用新技术设置平台,让其他媒体免费地、方便地获取信息,体现了开放、互助、共享的新思维,收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这是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华报业在融合探索中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见证时代价值航标 凝聚力量战胜灾难
融合发展推动突发事件报道转型
联盟促融合 开放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