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用“海南故事”诠释核心价值观

● 吴清雄 胡续发 《 新闻战线 》(

    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近年来,琼岛英雄辈出,模范涌现,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逐渐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海南日报作为当地权威主流媒体,勇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排头兵,浓墨重彩记录了这一令人热血澎湃的历史,将典型报道打造成为海南日报的品牌。

    非常之为,选树重大典型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好人就是一盏明灯。每个先进典型尤其是重大典型,都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都有着跨越时代的恒久价值,需要媒体精心选树、深入挖掘、创新报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影响人、感化人、激励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海南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如坚守理想奉献青春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鹦哥岭青年团队,扎根偏远山区、带病坚持工作到最后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吴春忠,凭借智慧和毅力把残疾儿子培育成为世界特奥冠军的全国道德模范苏金兰,拄着双拐坚守讲台13年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这些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多数都是海南日报率先深入挖掘报道的,而后,省内各家媒体和中央级媒体纷纷跟进、采写,使得熠熠群星走出琼岛,迈向全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重大典型如何选树?对这些先进人物的“捕捉”,看起来有那么一点运气的成分,或因一个电话,或因一封来信,判断稍有偏差,就会失之交臂。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海南日报在采编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报道准绳,绝不浪费一个好题材,绝不放过一个有用线索。

    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牛开成去世后,4个乡镇约有12万父老乡亲为他送行。线索传到海南日报,决策层敏感地意识到,一名身在“不近情面”的岗位、看似和群众打交道不多的乡镇纪委书记,在去世后引来如此大的反应,这极可能是一条价值很高的新闻。采前会当即决定派出得力记者前去了解情况。

    很快,这名深得民心的重大典型人物“浮出水面”:他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虾蟹;他赤胆忠诚,两年查办疑难信访案件16宗;他洁身自好,从来没有利用权力为亲人谋取私利;他身患重度肝硬化长达7年,却带病扑在工作上,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报社决策层指出,这样一个基层好干部,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这一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应当精心谋划、重磅报道。

    如果说对线索价值的正确判断是“捕捉”先进人物的前提,那么,强大的新闻采集力,是做好先进人物报道的重要保证。

    文昌市检察院检察官周经发殉职后,为宣传好这一典型,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媒体和中央驻琼媒体联合采访,相关部门还准备了书面材料。然而,我们的记者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采访团全部返回后,抛开现有材料,深入周经发的家乡,来到他生命燃烧最后仍在调查处理的污染水库,历时两天两夜,途经4镇18村,如此,真实鲜活地还原了一个模范检察官形象。大通讯《浩气在心漾清流》刊发后,好评如潮,省委宣传部点名表扬海南日报记者敬业专业,精神可嘉。

    新闻采集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物报道的质量和品质。周经发的报道如此,吴春忠、牛开成、曾维奋、苏金兰等等的报道也是如此。正是海南日报对这些先进典型的有力宣传,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使得他们获得国家级荣誉。据统计,两年来,经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的人物有30多位被树为各行各业的全国典型,有上百人被授予省级先进。

    百姓视角,讴歌凡人善举

    英雄固然伟大,凡人亦可不凡。海南日报在典型报道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善于以百姓视角,从普通人的身上、从“小人物”的命运中挖掘时代精神,展现人性光辉,通过凡人善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雄保安伍思东、王才发勇斗窃贼至死不松手,临高牙医吕海鹰海中倾力救人不幸遇难,拉面馆老板马牙古拜捡到巨资苦等失主归还,驻琼某部士官孙旭光见义勇为孤身擒贼等等一批寻常人的义举、善举,背后凝聚着耀眼的道德之美、可贵的时代精神。对他们的报道,海南日报强调不粉饰不拔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典型人物回归常理、常态、常情,让时代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

    百姓视角,要求语言生活化。比如《“谁都不许动,我是当兵的!”》,讲述驻琼某部士官孙旭光孤身一人勇斗公交车窃贼团伙的故事,语言生动,文风质朴,行文流畅,从标题到结尾一气呵成。这则小故事,文字不事雕琢却自有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于平凡之中见伟岸,于无声处响惊雷。海南省委书记就海南日报该报道作出批示:“这篇报道写得鲜活朴实,感染人,标题、结尾的话很抓人,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人故事!”

    百姓视角,让报道更具人情味。在通讯《47年?两个人?一盏灯》中,文昌市航标工韩姓父子都很执拗,常常“吵架”,原来,儿子接班守护航标灯已经11年,可是父亲放心不下,坚持每天徒步十几公里陪儿子一起守标,为的是干好工作,为的是疼爱儿子。在通讯《那份坚守,在南海深处》中,老气象员魏启强固执得有些不近人情,记者乘船14个小时到达西沙群岛准备采访他时,他却“逃跑”了。“原来,他不愿意对任何人说他的事,不管你是谁。”这两篇通讯表面上都暴露了主人公性格上的小毛病,实则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和独特的个性,他们身上的“不完美”蕴含着人性中难得的“大美”,这正是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 

    海南日报的人物报道,不拘泥于基层党政干部、乡村教师等传统关注的群体,而是将视角更多地投向过去不曾涉及的偏冷行业的“小人物”,比如航标工人、山区电网抄表员、给排水管道工人、西沙气象员等,从他们身上寻找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性闪光点。

    海南日报携手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不遗余力宣扬凡人善举的做法,赢得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两年来,省委书记罗保铭8次对集团凡人善举宣传做出批示点赞,希望再接再厉加大报道力度,宣传人性之美、海南之美,彰扬正气,凝聚正能量。

    打造“升级版”,凝聚抗灾正能量

    今年7月18日,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给琼岛带来重大损失。灾难报道怎么做?如何才能凝聚人心战胜困难恢复重建?

    大灾之时,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坚毅的信念,支撑灾区人民挺过难关、恢复重建。这种信念和力量来自于人性的光辉。按照这个思路,在抗击超强台风的报道中,海南日报大策划、大版面、大手笔打造典型宣传“升级版”,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以点带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了一场漂亮仗。

    策划引领,以典型凝心聚力。编辑思想决定采访方向,版面引导写作。灾难来临后,海南日报迅速形成总体报道方案,配足配强人物典型采访力量,开齐开好人物典型专版专栏,固定设置“温情”、“真情”等人物专版和“天涯壮歌——抗灾救灾英模谱”等人物专栏,挖掘一批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英勇献身、因公殉职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在抗灾中涌现的各种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凡人善举。正是强烈的人物报道导向,才有了笔端自然流出的“是共产党员的,全部站出来”“党员跟我走”“党员最后一个撤离”等响亮号召,才有了文中呈现的“海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志愿者集结”“南部五省区1.5万名电网人鏖战海南灾区”的动人故事。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在抗灾和重建中,海南有8位英雄不幸牺牲。海南日报获知线索后,第一时间派出精干记者采访,第一时间安排重要版面刊发。如追记在补充救灾物资的路上不幸牺牲的昌江总工会两干部的通讯《躯捐风雨路 情暖百姓心》、追记日夜抢修电力设施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抄表工庄华吉的通讯《虽是平凡也伟大》、追记连续6天奋战在清运垃圾一线不幸因公殉职的海口环卫工人的通讯《邓育军,以纯粹的生命换来椰城洁净》等等,都是英雄倒下的当天即组织采访,次日形成稿件,当晚安排上版。快速高效的反应,让人物报道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觉得真实可感。

    扎实深入,细节感人肺腑。灾难报道也是一次采编能力的大检阅、大练兵。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海南日报提出人物报道“三高”总要求:采编力量配备坚持高标准,采编工作坚持高要求,报道品质坚持高质量。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海南日报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事实、细腻的笔触、催人泪下的细节,展示抗灾英模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采写为了拯救16名群众而不幸献身的好青年符传道事迹时,记者深入他的家乡,来到他救人和生命消殒的地方,走近和他一起长大的伙伴,聆听看着他成长的邻居阿婆的讲述,忠实记录了这个年轻生命平凡而高尚的一生。很多读者反馈,他们是流着泪读完这篇《十六条生命和一个不朽的灵魂》。

    中宣部新闻局认为,海南日报坚持为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干部群众服务,坚持团结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抗灾救灾,充分发挥了抗击强台风的舆论旗帜作用,“为抗击超强台风汇聚强大正能量”。

    机制创新,培育核心价值观

    人物报道的成功,成就了海南日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响亮品牌,这并非偶然,它离不开一套成熟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团队协作、高效落实。

    模范老教师陈起贤在他78岁以后的生命里,靠节衣缩食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还捐出了全部的53万元积蓄给山村教育。这样一个老典型早在几年前就陆续被媒体关注、报道。去年10月,90岁高龄的他病重住院,关于他的报道怎么做?海南日报采前会认真讨论研究后,决定派骨干记者密切关注陈起贤的病情,同时紧锣密鼓开展采访、准备材料。记者不负重托,从陈起贤入院到去世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不仅采访到了有关老人的大量故事,更与老人的亲属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报道储备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情节。老人逝世次日,海南日报长篇通讯《师魂陈起贤》以深情的笔触、细腻的描写和许多首次披露的故事,在评论和图片等有效配合下,令同城媒体的报道黯然失色。随后,海南日报对陈起贤的报道立即调整方向,从“过去式”转向“现在时”,从各方的悼念、慰问到掀起学习热潮、宣讲报告,一直都以动态为主,给予充分报道、突出处理,在海南产生广泛反响。

    陈起贤事迹报道的成功,集中体现了海南日报人物报道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的行之有效。这样的一套新闻运行机制,尤其在大型系列报道中大显身手。海南日报在近期推出的重点系列报道“点赞海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整合全社资源,采取项目负责制,一个人物典型一个项目,由项目负责人组成采访小组和编辑小组,对海南建省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影响广泛的先进人物、英雄楷模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共用了近20个整版。同时,开展全媒体联动,与海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等进行密切配合,在新媒体上推介先进人物,开展话题讨论,在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形成良好的舆论效应。再如大型系列报道“天涯师魂”,一个整版聚焦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一个项目组,陆续推出的十多个整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海南涌现的十多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许多网友感言,海南日报用这些感天动地的“海南故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的演绎,让他们重新走进了楷模们的精神世界,心灵受到了洗礼。    

    海南日报秉持以人物典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编辑方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勇做压舱石。无论是常年开设的“天涯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栏,还是倾力打造的“点赞海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涯师魂”等专版;无论是精心选树的重大典型,还是深度开掘的凡人善举,海南日报的典型宣传波连浪接,卓有成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吴清雄系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胡续发系海南日报编辑中心值班主任)

    责任编辑:邓  瑜

把握新视角 找准新路径 收获新启示
用“海南故事”诠释核心价值观
融合环境下如何主导核心价值观宣传
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实现观念有效传播
知行合一,做实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味”与“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