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媒体背景下出版人才的就业探讨

● 朱燕空 《 新闻战线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的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同比2002年首批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15万人。然而高校扩招不会停下它的脚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出版人才的就业更甚。在新媒体背景下,出版人才的就业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这需要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出台促进高校出版人才就业的政策及法规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关心和着重处理的议题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者、继承者和开拓者。高校毕业生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作为高校毕业生,他们承载了很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事关毕业生本人,更是关系到家庭、民族、国家,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对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高校出版人才就业难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高校出版人才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毕业生规模庞大,就业岗位需求少的现状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就业期望值过高

    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高估自己,都想找一份福利待遇好,可以凸显自己身份地位的工作。于是就特别关注大型的出版社、媒体机构、行政宣传机构等,而对一些可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小出版企业、私营民营出版企业视而不见。这些毕业生眼高手低,挑肥拣瘦,犹犹豫豫,看重眼前利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有工作也不愿去做,于是就长时间地观望。这对毕业生就业率影响颇大。对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一定要符合自身的实际,不宜过高,可以“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信息传播不畅通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就业信息不再是以传统的方式传播,而是通过网络、手机、数字广播电视发布,这就要求毕业生们时时通过新媒体关注招聘信息,因为它信息量大,更新很快。关注的同时还要学会甄别筛选,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目前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不是很积极,不时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学生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尴尬局面。这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及时把这些信息有效发布到学生中去,让真正有需求者受益。

    就业结构矛盾明显

    在就业的选择方面有些失衡。主要体现在地域选择上,大多数毕业生倾向去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工作,造成人才集中抱团。而对急需人才的西部、农村、基层,却鲜有人问津。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侧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探讨,而缺乏实践的锻炼,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竞争力弱的局面。

    此外,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社会对学历的盲目重视,高校培养模式的老套,加上个人、家庭、用人单位、社会等因素,更是加剧了高校出版人才就业的难度。

    拓宽出版人才就业渠道

    广泛接触新媒体,熟悉工作流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主要通过数字化网络来实现,其传播途径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以及户外性媒体。“新媒体” 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具有高度互动性和非线性传播的特点,能够传输多元复合信息,不仅呈现出多样化,而且传播方式个性化。新媒体将成为出版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数字时代的出版与新媒体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整合起来。为了让学生熟悉新的出版市场环境,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新媒体单位实习,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单位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比如,学生在新媒体实习时,就会对媒体的调研工作、建立数据库、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等工作有所熟悉,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

    善于利用新媒体,扩大就业渠道

    在继续保持往传统单位输送人才的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老师要积极抢占新媒体这一重要平台。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媒体平台很多,如微博、微信、论坛等。由于大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不断更新了人们对信息交流的概念,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而大学生作为这些新媒体的主要受益人和传播人,自然对这些新媒体很感兴趣。就业指导老师在掌握好本校就业平台的同时,一定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媒体,积极抢占新媒体平台,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

    新媒体以其信息量大、更新快、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可以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充分利用。目前,各个高校基本都迈进了就业指导的网络化时代。不难发现,各个高校的网页上都有专门关于就业的专栏。高校利用新媒体手段,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公布,方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从而使毕业生选择余地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此外,高校应该将自己的就业信息与社会和政府的就业信息进行整合,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就业。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就业路子

    首先,高校需要具备一批出色的就业指导员队伍,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根据需要对制度做出合理调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行专职人员和校内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相结合,再挖掘优秀校友、外聘人力资源专家来优化和扩充就业指导员队伍的结构和数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还要积极推广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加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其次,高校在前三年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知识的传授,目前已有高校在做,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还举行各种有关就业的比赛、活动等。在最后一年,高校应注重对就业政策的解析和应聘技巧的指导,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从学生进入职业者的角色。

    最后,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尤其是与用人单位的挂钩。还应该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主动开发就业市场。如此,才能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随时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调整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此外,高校丰富的校友资源也不应忽视,要充分利用。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客观事实,及时转变精英教育时的就业观念。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摒弃一些毕业生好高骛远的做法,踏踏实实地做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适当降低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要顶天也要立地。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实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及早做好人生的定位和规划,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方面的工作,自己的人生理想通向何处。这样他们就可以意识到在走向自己的人生理想过程中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网络阅读的普及,数字出版被融入到新媒体中,使得出版业突破了传统的纸质传播,步入了信息传播领域。网络出版这一现象的存在,就是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提供电子书阅读和数据库查询等各项服务,使出版业以新的形式传播。目前出版单位与新媒体合作,已经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网络媒体,还与手机媒体合作。

    比如,网络小说可以转化为手机小说,出版社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图书馆,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查找、阅览。高校学生作为最大的手机网络用户,在消费数字出版的各项服务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满足读者需求的各项技能。高校出版专业人才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出版业挑战,在接受专业教育的时候,要争取实践机会,学校也要带领大学生到数字出版单位、传媒单位实习,作为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

    (作者系石家庄经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执行副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国外版权法规对中国媒体传播保护的启示
新媒介环境下受众广告信息接受研究
韩剧盛行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电视剧的启示
中国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留学生英语课堂
从经贸类新闻看英语新闻的词汇特征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从《法治在线》看法制类节目发展
“宅时代”下音乐期刊的出版策略
论体育期刊数字传播的发展趋势
微信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