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微评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南方尝试

● 洪 丹 孙爱群 《 新闻战线 》(

    近几年,南方日报社一直以全媒体融合传播提升主旋律传播效果为使命,官微@南方日报的微评论承担着“打通两个舆论场”,让党报话语体系更贴近民间舆论场、让党报更善于跟民意沟通的重要使命。             

    选题:立足本地,辐射国内重大事件

    @南方日报的微评论有《微南音》、《众议》等子栏目,定位清晰,承担不同的职能。《微南音》关注省内重大事件,在重大舆论事件中以南方立场发声;《众议》则突出短平快的特点,在事件发生后迅速跟进,为舆论引导取得时间优势。

    对于评论来说,选题的意义不言而喻,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读者阅读的兴趣。微博文化本是快餐文化,就微评论而言,读者关注某一具体微博信息的时间以秒计,文字在指缝间迅速滑动,因此,微评论选题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推出微评论之初,我们便定下了选题原则——立足本地,辐射国内重大事件。地方媒体官微的粉丝以本地读者居多,最需要了解省内最新事件与舆论动态,这正是我们做出尝试与突破的根本思路。同时,作为全媒体融合的另一主打力量,由各采编部门主导的南方播报即时新闻,亦为我们选题提供了大量的线索与空间。《躺在坟上的资本巨人》《黑色幽默让公信力一地鸡毛》《堂而皇之的潜规则》《谁是幸福第一城》等微评第一时间关注省内重大舆论事件与改革要事,以南方立场为民发声。事实证明,越鲜活的新闻选题,越能在评论上见真章,越能走出不一样的尝试路径,也越能避免评论出现同质化竞争。

    同时,微评论选题辐射国内重大事件。《天佑雅安》《不哭,为了明日的太阳》《调查郭美美重要吗?》《下一个唐慧》等微评论,在国内重大事件上保持良好发声状态。这样的选题为地方官微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影响力作出了贡献。准确的选题思路,有所评、有所不评的策略,保证了党报微评论在两个舆论场的核心竞争力。                   

    发声:建言献策,坚持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人无正能量,难以健康成长;社会接受正能量,才能运转顺畅。

    现在,网络舆论受到高度关注,在某些力量的推波助澜下,网络舆论不时出现负面大于正面、非主流大于主流的现象。写评论,尤其在市场化的语境下,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行文中慷慨陈词、愤懑不已,用一个通俗一点的词形容,那就是“愤青”。但是在实践微评论时,我们发现,这样的文风事实上不太为受众所接受,有时过于偏激的言论,哪怕是站在为民说话的立场,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与纸媒上的评论不同,网络上的微评论每时每刻都与民意密切互动,认同或反对,总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作者。学会对话,善于沟通,才能真正承担起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重任,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事实上在很多场合中,民间舆论场与传统舆论场对于微评论有着殊途同归的要求,两者的交集越来越多。即便是负面的选题,如果能正面立论,从建言献策的角度出发,从充满正能量的观点阐述,微评论便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微评论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可能与空间。

    传播正能量的选择项有很多,一是从建言献策的角度出发阐述观点: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表示,“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养老金缺口已非杞人忧天,今日我们的养老金在养上一代老人,他日我们年老,又靠谁养老?人口红利已经吃空,无力承担越来越多的老者。不解决双轨制、不弥补缺口,以延迟退休来缓解压力是否自欺欺人?(《谁来养老?》)二是负面选题,正面立论: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写下要杀身成仁的语句,满腔悲凉。政协委员对地方治理提点批评,是履职的表现。参政议政从来都不应只是鼓掌通过或只能投赞成票。平坟争议未绝,打击批评者不断,这不是民主作风。网络非法外之地,若无批评,何以协商,何以民主,何以进步?(《若批评无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三是观点充满温情,以人文关怀为特点:中国一南一北的搜寻牵动亿万人心:广州在珠江寻救人英雄,长春全城寻丢失的婴儿。搜寻的结果让人痛彻心扉,也感受到世道人心:珠江边的束束鲜花、小皓博家外的点点灯烛。这世界有冷漠有残忍,更有热血和温存!我们全城寻找,是在唤醒温情;我们转发关注,更是找寻爱心。(《我们在寻找什么?》)尤其在大灾大难、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充满人文关怀的微评论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所带来的力量不容小觑,能提振各方精气神。震后第一个夜已来临,今夜之雅安,必将无眠;今夜之中国,携手相拥。与时间赛跑,生命等待救援,伤者等待抢救,失去家园者等待安置。初生生命啼哭的声音,灾区亮起的电灯,曾经简单的幸福带来无尽生的希望。雅安,不放弃,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明日如常升起的太阳!(《不哭,为了明日的太阳》)

    理念:立身依然靠“观点”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众多的传播媒介成为被大浪淘掉的沙。虽然“纸媒已死”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事实上,“内容为王”始终支撑着传媒的生存发展,不管新媒体抑或传统媒体。具体到微评论而言,那便是“观点为王”。

    每一篇微评论只能紧紧围绕一个观点阐述,而如何阐述观点则是另一个问题。是要主动迎合舆论观点,博取更多粉丝量,还是坚持中立客观态度,哪怕失去一些关注?2013年有一件本地新闻,就是时隔几年、曾经轰动全国的许霆案主角扬言要回广州向银行还钱。媒体蜂拥而至,舆论多有褒扬。南方日报评论部认为,将一个具有道德缺陷与法律责任的人硬生生塑造成卫士模样是颠倒黑白之举。于是推出《还要为许霆喝彩吗?》,文中指出,“申诉是许霆的权力,对于自认为司法不公的案子都可依法提起申诉。但是,像看待英雄一样不吝美言,像追捧明星一样镁光灯笼罩,那么最终出现偏差的便会是整个社会价值观。至此,还要为许霆喝彩吗?”评论获得强烈反响,也引发了不少媒体人的反思。逆着舆论行文,尽管会冒着被“吐槽”的风险,但坚持中立客观、不阿谀奉承,也是我们信奉“观点为王”所必须坚持的态度。

    但“观点为王”存在一种例外状态,那就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际。比如2013年芦山地震、长春小皓博事件,比如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每每这个时候,舆论相当沉重,人们对灾难感同身受,全力关注受难者、受害者的现状与安全,而此时的微评论应以人文关怀与温暖人心为主,不需观点鲜明到位,只要文字正能量满溢、感人至深,不需行文针砭时弊,只要情感真挚、慰藉人心——悲伤、同情、愤怒、谴责。一种能成为主流的民意,必定是简单的,清浅的,从情绪出发的,近乎不假思索的,这样它才能被最多人接受。这或许也是对于“观点为王”原则最特殊的例外。

    作为一个平台, 微博正处于活跃度逐渐下降的困境与焦虑中。但是不管将来新媒体的平台是什么,微评论过程中所掌握的贴近民间舆论场的语言、所学会的与民意沟通的技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社)

微评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南方尝试
《国色天香》引领戏曲电视节目的审美变革
借力公益慈善,提升品牌魅力
做接地气的“中国梦”
热线新闻如何保持关注度
专业报:在变局中坚持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