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增强战略领悟力与运筹力

陆小华 《 新闻战线 》(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互联网连通世界、移动新媒体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在“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更有力地引导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如何在国内国际新闻互通、内宣外宣一体的新格局中,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系列的“如何”摆在面前,对媒体领导者与报道组织者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必须善于从战略层面思考,着眼于为国谋势;必须增强战略领悟力与运筹力,统筹把握对内对外报道。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际上就是从战略层面对媒体领导者和报道组织者提出新要求。媒体领导者与报道者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思维、足够的战略领悟力与运筹力,就难以统筹把握好对内对外报道。

    从战略层面思考,着眼于为国谋势

    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是“为国谋势”。在全面开放、国内国际新闻互通、内宣外宣一体的条件下,尤其如此。

    这不仅是因为已不存在单纯的国内新闻与国际报道,必须跳开具体的国内国际报道,从总体上去思考主流新闻机构的努力方向与效果追求;更因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决定了新闻媒体的领导者还必须基于中国安全与发展的全局去思考和认识新闻工作的任务,去体悟什么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包括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总体要求,还包括了“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的实现途径,也包括了“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宣示。实际上,这样的要求、途径与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指向,就是维护中国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要求,就是保证中国平稳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使命,就是以各种必要的手段,塑造并维护实现中国梦的大趋势。坚持总体安全观的要求,既是安全要求,又是发展要求;既是对其他方面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这样的要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就是“为国谋势”。

    这里的“势”,是指努力目标乃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谋大势。主流媒体为国所谋为何?首先是谋大格局,谋大趋势。中华民族语汇中的“势”,大者如清人陈澹然所言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强调的就是大势的重要;小者如围棋高手对弈时的弃子取势,同样是强调大势对目标实现的关键作用。“肯取势者可为人先”。为国谋势,要求媒体领导者要择高处立,居高望远,视野打得更开,思考指向更深。不能仅以一时一件的报道产生了影响为满足,而必须着眼于“取势”,着眼于谋大势而排兵布阵,着眼于谋大格局、大趋势而运筹帷幄。古人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体量与外部空间设计的“外部模数”,“千尺” 与“百尺”的数量之别,就变成“势”与“形”的质之差。每日面对纷繁新闻事件与非事件新闻现象,媒体领导者必须善于积百成千、变形为势。这既体现领导者的大局观,也体现了媒体的位势与格局。

    这里的“势”,当然包括努力重点是塑造形势、促成趋势、催成大势,促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势不可当的局面。舆论指向,就是一种势。引导舆论,就是如何报道、如何发声、如何作为,都有一个内在目标指向。说到底,就是塑造形势、促成趋势、催成大势。“能谋势者必有所成”。而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中国梦而谋势,为实现安全与发展而谋势。

    这里的“势”,既是形势,更是位势,是一种力量。舆论引导,说到底是要影响人心。先贤眼中,道为人心,势为天心。有所为有所得是道德。有道无势,必无德;有势无道,必为势左右,是不贤。先贤把人心与天势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引导舆论,既是体察民意,共鸣民心,成“形”为“势”以影响天势;也是把握大势、借用势能,从而感化、影响人心,促使“人心”与“天势”合一。这正所谓“会用势者可得天下”。

    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中,特别重视“势”。成语大势所趋、势如破竹、势不可当、势在必行,体现的是对大势的认识与把握;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体现了对如何顺应大势、有所作为的重视;而蓄势待发、借势而为,则体现了在相对困难条件下的智慧。

    “势”虽无形,却产生实在影响;把“势”看作是一种能量,取势就体现了识势、借势的能力。“势”无形,却往往左右着方向。审时度势而为,对舆论的引导与对舆论环境的塑造,就可能得遂所愿;顺势而上甚至可能事半功倍;如果审时度势之功有所欠缺,逆势而动,则可能事倍功半。因而,司马迁才会强调得势益彰。

    要想做到为国谋势,媒体的领导者与新闻报道的组织者要习惯于从战略层面思考,要善于从战略层面领悟。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从战略层面思考,不仅要求胸怀大局、眼观全局,还要求领悟方略、把握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正是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层面,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具有方略意义的要求和指导。新闻宣传工作要想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必须先省察何为大势,就必须顺应总体方略来部署新闻报道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可以说,为国谋势,要求我们从更高层面把握与权衡新闻报道的时机、尺度、效果。

    增强战略领悟力,提高报道思路与中央战略意图的匹配度

    习近平同志多次要求领导干部心中要有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国际大局是为中国发展争取更好的外部条件。报道组织者和把关人,同样必须心中装有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十八大以来,很多重大举措,都体现着中央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意图。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非洲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海洋战略。主流新闻媒体必须在报道组织、报道意图中体现出对党中央战略判断的领悟,提高报道安排与中央战略意图的匹配度。

    增强战略领悟力,首先要增强战略敏感

    这就要求对战略格局的变化迹象与中央的战略判断有更强的敏感,能够跳出具体事件看事件,跳出阶段报道看阶段。这就要求不仅增强新闻敏感,还要增强战略敏感,而增强战略敏感是前提。

    这样的战略敏感,关键在于对形势作战略层面的分析和对战略意图的感知。如何看待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

    如果对形势作战略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试图主导“两个重塑”:其一是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在亚洲,是亚洲再平衡;在欧洲,是北约东扩;在非洲,是美国试图“重返非洲”。其二是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一年多来,中国的许多举措,既体现着中国对美国“两个重塑”的应对,也体现着中国从战略上主动重塑环境与格局、增强对国际贸易规则调整影响能力的战略意图。以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之争为例。为应对两个“T”试图主导投资便利化规则制定,中国与主要经济体进行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如《中美投资协定谈判》,2014年3月4日至8日举行了第12轮谈判。2014年1月21日至23日,欧盟-中国投资协定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

    许多举措更体现出主动重塑环境与格局的努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释放出许多信息,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而两个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更被俄罗斯媒体评价为是战略构想。

    提高战略思维素养,才能形成较强的战略领悟力

    报道组织者不仅要善于从新闻层面观察,还要善于从战略层面追索,以系统思维组织,才能有效提高报道质量与影响力。这就要求报道组织者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素养,从两个大局的结合点观察,清晰估量两个大局的核心所在,形成正确的判断,做出更好的安排和引导。

    增强战略定力,才能有真正的战略领悟力

    战略定力实际上是一种在复杂形势下冷静应对、坚持战略目标的能力,包括对发展趋势、阶段局势全面而冷静的判断,包括对战略目标的准确认知。对于报道组织者,每天有无数的新闻发生,有许多非事件新闻现象,有许多问题隐藏在水下,主要报道什么,选择什么问题作为一个阶段的重点,首先要求报道组织者要有战略定力。坚持应坚持的,发现必须发现的。

    有战略定力,才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与时效。美联储主席耶伦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显现出她与伯南克不同的政策思路:7个月退出QE3,再过6个月可能加息。如何看,怎么报?必须研究其政策思维,而不是局限于具体事件。这类涉及全球市场的有关货币政策的言论,如何报道、如何把握,也必须从战略层面考虑,权衡多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当做一般新闻报道。

    增强系统运筹力,统筹组织运作对内对外电视报道

    发挥系统能力,既是新华社优势所在,也是电视生产基本规律

    新华社的优势是拥有遍布海内外的新闻采集网。发挥好这个新闻采集网的优势,不仅要善于使用处在某个点的报道力量,还要善于根据新闻事件的影响范围、编辑部的报道意图,以系统思维发挥好相关区域报道力量的作用。要整体考虑如何利用相关区域的报道力量,促使协同有效发挥作用,使采集网更好地呈现规模价值。从国庆60年新华社22小时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到应对日本地震及核危机的阶段性报道,在以往的诸多重大报道与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电视以发挥采集网价值的思维,努力打通国内外报道间那堵看不见的墙,空间跨度、报道力度、表达深度都有了质的提高。

    电视内容生产的特点是链条长、环节多,要求报道组织者必须有系统思维,才能发挥这个分布于全世界的报道系统的能力。目前,新华社音视频部与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报道业务仍然一体运行,报道组织更需要系统思维,统筹传统电视部分与新媒体部分,统筹对内报道与对外报道。我们的电视内容生产平台,对接着新华社的电视通稿线路、电视节目线路、英语电视通稿线路、音频通稿线路等面向国内外新闻机构供稿的业务;对接着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面向全球播出的两个24小时新闻频道:CNC中文台与CNC WORLD;对接着网络台、手机台等新媒体终端;要为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及集成报道提供视频稿件;要在国内外第三方社交平台的运营账号上发布一些新闻。如此复杂交织的业务,如此多的发布出口,如此多个内容生产环节,如果不以系统思维组织,发挥好系统能力,就难以保证报道安全,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

    系统化运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多重任务

    在实施全媒体战略、发展集成服务的今天,新华社内外对视频内容产品与素材的需求越来越多,电视采集网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前方记者既要完成文字、摄影或电视报道,又要按照全媒体的要求,完成新媒体报道,还要尽可能满足媒体用户的视频或音频、直播或录播的连线需求。在马航失联与搜寻报道、韩国客轮失事与救援报道中,媒体用户的连线需求就非常强烈。

    既要保证两个电视频道有效运转,又要保证媒体用户需要,还要满足集成报道与新媒体报道需求,现实要求报道组织者必须系统化运筹,才能更集约地使用人力。在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提高生产效率,就是增强竞争力。

    以战略思维打通国内国际报道,增强新华电视影响力

    当今世界,很多事件已不能简单地以国内报道或国际报道的传统模式应对。马航失联事件,就不是纯粹的国际事件。这次事件实际上正在悄悄扩展、演变,具有多重样本价值。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拥有最强全球实时多维监控能力的美国异乎寻常地低调,仅仅是通过美国几家媒体不时释放信息。而几十天的救援,实际上以非军事方式,一定程度上测试了亚太地区相关各国的监控体系与监控能力,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各国的应急体系和应对能力,测试了各国基于《空间与重大灾难国际宪章》履行义务、协同合作的能力,甚至测试了一些国家的空天海体系协同对抗实力与战略底线。而从国内看,它又全面显现了不同部门的应对能力与协同程度,显现了特殊事件中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动员力。从传媒角度看,知名传统国际媒体显现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纷乱的信息、有意无意编造的谣言和传言,检验了媒体对各种信息源和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冷静面对其他媒体不顾一切抢发所谓“独家新闻”时必须要有的定力。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路透社等有世界影响的媒体跟随越南消息源,他们冠以“独家报道”字头的消息最后被证明是假的。而航空、通信、安全、国际政治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散碎信息重新整合、挖掘作出的解读,有时比传媒的一般报道更专业。专业人士的分析解读,借助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传播,体现了专业影响力。在我看来,在这样的竞争面前,传统媒体必将迎来新一轮再组织化、再专业化变革。

    以全球视野观察,政治家与学者在探讨改善全球治理;对于新华社这样的全球布局的新闻机构,同样必须有全球治理的思维和方法,必须有“经营天下、略有四海”的经略思维和能力,必须有“经略万国”的意识,必须有“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的努力。

    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面对逼人形势,如何进一步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对于报道组织者,就是要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报道,通过切实努力,让报道整体上体现出多种影响和价值。

    (作者系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增强战略领悟力与运筹力
纸媒逆势增长五大战略(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