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纸牌屋》里的白宫记者离现实有多远?

张经义 《 新闻战线 》(

    《纸牌屋》第二季上路,连身处美国政治中心的奥巴马都为之疯狂,在推特上推文叮嘱大家不要剧透。究竟《纸牌屋》距离华盛顿的现实有多近?能让美国总统都如此欲罢不能。

    对此,奥巴马的想法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不过,担纲《纸牌屋》男主角弗兰西斯·安德伍德的演员凯文·史派西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此剧距离华盛顿的现实并不远。“很多人跟我说,剧中99%的剧情是准确的,而那不准确的1%,是现实中的美国国会不会那么轻易地通过教育法案。”他借此反讽美国国会两党的僵持以及美国政治人物的钩心斗角。

    实际上,凯文·史派西在出演前,曾扎扎实实地向国会现任与前任的众议院多数党党鞭拜师学艺。在《纸牌屋》第一季上演前10个月,作为白宫记者,我就曾在白宫记者协会的晚宴上,遇到前来华盛顿见习的凯文·史派西。由此可见,他确实花了许多时间深入观察华盛顿,所以他的话可信度颇高。

    在华盛顿,记者是一股庞大势力

    作为白宫记者协会成立100年来的第一位华文媒体成员,以我跑华盛顿新闻这些年的经验与观察,虽不敢笃定地说《纸牌屋》里的政治人物与现实99%相似,但可以肯定的是,《纸牌屋》里的白宫记者生活与现实八九不离十。比如,剧中的白宫记者总是被喂以包装好的新闻;老是被特工限制活动区域;不能随意贴近政治人物;一旦政治人物出现在特定区域,大家都会蜂拥而至等等。私下里,各家记者更是绞尽脑汁,运用一切关系争取独家。

    套一句安德伍德在《纸牌屋》第二季里,走出政府大楼看到记者们一拥而上的情景时所说的:“当你是鲜肉时,割些更新鲜的肉,丢给那些记者。”这话听起来有些血腥,但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华盛顿记者永无止境地追求最新、更新的新闻的工作本质。

    当然,华盛顿记者的生活与电视剧还是有差异的,那么就先来谈谈这八九不离十的“一二”吧。不过,先提请注意,接下来内容将会出现剧透,还望海涵。

    在第一季中因为与安德伍德关系不正当而获取大量独家新闻的女记者佐伊·巴恩斯,在第二季第一集就被安德伍德从地铁月台推下,被疾驰而来的地铁辗压而死。这种想杀害记者的勾当,确实存在于不少政治人物的潜意识中,就连美国总统都巴不得那些总是批评他们的记者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做了50年白宫记者,也是白宫记者协会首位女性会长的海伦·托马斯在回忆录中曾这么写道:

    一回,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我面前炫耀他刚到手的电脑——那个年代,电脑可是新玩意儿。卡特在屏幕上输入“海伦·托马斯”几个大字,然后看着我,露出微笑。卡特说:“看着!我甚至可以把你删除掉。”卡特摁下一个按键,“海伦·托马斯”几个字就一一消失了。

    不过,他们虽然想让某些记者消失,但还没听说真有政治人物这么干过。当然,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说不定此人也像安德伍德那样幸运地逃过一劫,但事发地应该不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暂且不说华盛顿街头的监视器密集程度位列全美最高,连记者的密集程度,也是全美居首的。

    在2009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中,虽然没有华盛顿记者数量的完全统计,却有当地注册的新闻机构数据,当年的华盛顿就有约4000家新闻机构。据我所知,主流的新闻机构如法新社,光在华盛顿就有60位记者,这还不包括摄影与技术人员等等。华盛顿还有所谓的“一人帮”,即从总编、记者到摄影一个人全包,但由于缺乏稳定收入,这样的媒体在华盛顿并不多见。如果把主流媒体机构和“一人帮”加在一起,粗略估计,华盛顿少说也有上万名记者。在只有60万人口的华盛顿,这可是一股庞大势力。

    记者声誉胜于一切

    回到剧中,一个像佐伊·巴恩斯那样一夜爆红、全美知名,还频繁上电视的记者,前程似锦之时突然死亡,这么充满戏剧性的话题,在有上万名记者常驻的华盛顿发生,绝不可能只有她的记者男友一人在追查。多数驻华盛顿的记者,在上任之前都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都是各家媒体的杰出人物。其中,华盛顿老美记者压倒性的都是从地方记者干起,处理凶杀、坠轨、离奇死亡案件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也很清楚这类新闻抓眼球的程度,绝不会是警察说了算。在记者的压力下,警方也会被迫调阅更多的监视记录和电话记录,安德伍德恐怕不会那么轻易脱身。

    另一方面,佐伊·巴恩斯的朋友,在剧中曾担任《华盛顿先驱报》首席白宫记者的简宁·斯克斯基,在收到不具名电邮寄来的佐伊·巴恩斯裸照后,第一想法竟然是害怕到收拾家当一走了之,这在现实中是很不可思议的。像简宁·斯克斯基这样资深的新闻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公开邮件,因为只有曝光事实,才能真正保护自己。而且一旦这封不具名邮件曝光,不要说警察会继续追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可能会介入调查。

    话说回来,安德伍德会把佐伊·巴恩斯除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两人有了婚外情,佐伊·巴恩斯知道太多秘密。简宁·斯克斯基曾跟佐伊·巴恩斯说过,在华盛顿,每个女记者都曾靠肉体换得独家新闻。这其实是华盛顿记者们对《纸牌屋》最为诟病的一点,靠肉体上位的华盛顿女记者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绝大多数是靠经验与能力取得成就。一个记者的声誉胜于一切。海伦·托马斯去世后,白宫记者团中有最多曾报道过9任总统的记者,而报道过布什总统“父子党”的记者也不在少数。总统最多做8年,但记者这工作可是能做一辈子的,没有必要为了一两个独家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当然,政治人物也是靠声誉吃饭的,像克林顿这种有丑闻还能全身而退的是少数,大多数都像此前拟竞选纽约市长的安东尼·维纳那样,因为自拍的几张不雅照被公开,连他有没有婚外情都还没有搞清楚,政治生涯就基本被媒体摧毁了。在不只选民能用选票决定政治人物命运,光媒体轮番轰炸就足以把政治人物赶下台的美国,洁身自好恐怕是绝大多数从政者的第一选择。

    我们的专业就是拆封

    相较于声誉至上一面倒的情况,《纸牌屋》中佐伊·巴恩斯对于 “白宫记者”的评价,则引起了现实中许多白宫记者正反两面的争辩。

    佐伊·巴恩斯因为抢爆多条独家,最终被戏里以《华盛顿邮报》为蓝本的《华盛顿先驱报》委以重任,担任白宫记者一职。这是每一个政治记者的终极梦想,但她却很有个性地婉拒了这一职务:“白宫就是新闻的墓地,所有的东西都是包装好的,全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声明。”

    作为贴身采访美国总统,曾给白宫记者团撰写过联合报道的记者代表(pool reporter),我也常常被问道:佐伊·巴恩斯的话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因为跑白宫新闻可不同于跑国会新闻或其他政府机构新闻。一个国会记者可以敲开535位国会参众议员的大门进行采访,可以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肆批评;一个白宫记者,采访对象永远是那么一位总统,而且有上百个白宫记者跟你一样天天盯着他,而总统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他面对记者时自然小心谨慎,许多事物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白宫声明也是白宫内部反复推敲而成的。因此,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总会看到同样的问题,被白宫记者反复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或激将,或刚柔并济,而白宫发言人则像太极拳大师一样,同样的一句话一说再说。

    顺带一提,白宫新闻发布会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同样的一句话,白宫发言人真的会重复一个小时。白宫作为美国政治新闻的主战场,所有美国主流电视台,如NBC、FOX和CNN等,都会在白宫架设两个摄像机位,而这些主流电视台记者永远被安排在新闻发布室的第一排,这是在其他美国政府机构看不到的景象。而这些记者为了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独家”问答,都会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

    去年,奥巴马在权衡是否要攻打叙利亚时,在场提问的记者都如鬼打墙般重复着同一个问题。白宫发言人也不敢得罪大电视台,总让提问记者问到高兴为止,才换下一个。第一排五大电视台的记者,加上美联社与路透社记者,就用去了一小时白宫新闻发布会的50分钟。接下来的10分钟,一半以上的提问要分配给坐在第二排的《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大报的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才会轮到后面五排的其中一个记者。这也造成了整场新闻发布会虽说耗时一小时,但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奥巴马打不打”与一个答案“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不断重复的奇异景象。而这样的景象,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并不少见,也难怪佐伊·巴恩斯会说出“白宫就是新闻的墓地”这样的话来。

    不过,就是因为要不时面对这样的状况,白宫记者才成为最具挑战的工作,这也是众多政治记者跃跃欲试的原因,因为这是最能显现一个记者与众不同的地方。走进白宫,就像是走进电影《食神》中的少林寺厨房一样,在强手云集、天天一较高低的“厨房”,记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过度包装的新闻拆封,透过精辟的解析,让“罐头新闻”变成一道美味佳肴。

    在白宫,记者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可能就在处理重大外交新闻时,突然传来震惊全美的枪击案或爆炸案。除了即刻连线,还要随时准备好行囊跟随总统前往事发地点。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我就曾跟随奥巴马的脚步前往波士顿追思亡者,后来留下时,也不知哪来的胆量,深入到距离凶嫌只有300米的距离,身处险境而浑然不觉,成为我当白宫记者最为难忘的回忆之一。

    因此,对于《纸牌屋》中关于白宫记者的评价,我觉得,白宫新闻是包装好的没错,可是我们的专业就是拆封。况且作为美国最有权力的男人,总统也没有办法控制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新闻,所以白宫并不是每条新闻都能包装。《纸牌屋》很精彩,但这是按照剧本精心编排好的,作为白宫记者,我们可没有剧本,不能彩排,时刻都在现场直播。

    (作者系凤凰卫视驻白宫记者)

《纸牌屋》里的白宫记者离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