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央媒体,地方都市报如何在两会报道中以“客观、冷静、全面、独特”的视角解读会议的施政走向、参政风向与议政动向,正确引导公共焦点、破解公共焦虑并寻求解决之道,正在成为新闻界无法回避的一环。
《华商晨报》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民生视角突出,报道形式多样,栏目设立丰富,以读者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展示出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切,较好地体现了地方都市报在两会报道中的特殊价值。
求“近”,关注普通人切身利益
在两会动态信息报道上,《华商晨报》坚持使用新华社稿件,强调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同时,还开设了多个专版,侧重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如《触摸中国梦》《今日焦点》《两会观察》等,报道形式虽有不同,但均以民生话题为关注重点。
《触摸中国梦》版重点关注普通人在就业、养老、环保等民生问题上的期待,如关于养老的话题,稿件《老有所养梦想:不因钱少而生活匮乏 代表建议:延工作年限调退休年龄》,展示代表委员就如何增加养老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提供了养老保险方面的知识性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养老金话题。关于空气质量,稿件《空气清新梦想:每一口呼吸都宜人 我省要花70亿保蓝天治扬尘》,详细报道了辽宁省在改善民生、提升空气质量上所要投入的资金和举措,有很强的贴近性,也有很强的时效性,这既体现在读者强烈的关注度上,还体现在媒体价值对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提倡和愿望上。
《今日聚焦》是《华商晨报》针对两会开辟的策划类专题板块,该板块强调选题的贴近性,如《数以亿计硬币沉睡储蓄罐成浪费 代表建议促进硬币流通变“硬通货”》,介绍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金融安全系统装备技术中心主任柳长庆提出的建议。话题贴近百姓生活,由点及面,通过每个百姓都会使用的硬币来传递金融学常识以及国家货币调控政策的积极影响,得到强烈反响。
《两会观察》是两会评论专版,选题在强调民生话题的同时更突出建设性,就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取消养老金双轨关键在形成共识》,对解决养老金双轨制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同时,该版还选择《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关于民生领域改革的内容。
求“精”,针对热点权威解读
《晨报访谈》是两会报道中的特色栏目,采访对象多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时又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内容主要以社会热点为主,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权威解答社会关注度高的舆论话题,以此达到释疑的报道效果。
访谈稿件强调采访对象的权威性,如十八大后,从中央到地方反腐败话题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晨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原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 ,其在反腐败问题上有很权威的发言权,稿件《尊重网络反腐但更需法治反腐》展示马 对反腐工作的认识以及她提出的“健全法制约束权力”的建议。
就领导干部培训话题,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李景田,稿件《要是像官场小说写的那样 我们不会取得这么大成就》详细介绍了中央党校培训核心和培训内容,回应了社会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误解。
除此之外,晨报记者还就城镇化主题,采访到全国政协委员、中财办副主任陈锡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等权威人士,就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寻求权威释疑。
求“活”,一目了然通俗易读
《华商晨报》发挥都市报报道文风活泼、多样的特点,积极创新报道形式,使会议信息能够更直接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使两会报道更具通俗性、亲和力。
标题强调通俗性、生动性。摒弃生硬、枯燥的口号式标题,尽量将新闻通稿中富有口语色彩和亲和力的文字提炼出来,让读者读后有亲近感。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的报道,《华商晨报》的标题是《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时,标题为《下决心治污染 让人民看到希望》,让人感觉一下子说到了心坎里。
创新报道形式,大量使用图表展示信息,将数据信息图形化、直观化。如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版面上就使用了7张图表,展示就业人数、城镇居民收入、GDP、CPI等数据5年来的变化,更便于读者阅读。另外,还用大图片展示主要新闻场景,在头版用通栏大图展示总理做工作报告和总书记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的场景,通过视觉语言把读者吸引过来,进而阅读具体信息。
缩短稿件篇幅,展示微新闻、微评论。两会的信息量非常大,很重要,但对于大篇幅的稿件读者又很厌烦,不愿意看。为此,《华商晨报》开设特色版面《微新闻》版和特色栏目《微观两会》。《微新闻》版的特点是稿件短小,版面信息量大,强调浅阅读。《微观两会》展示一句话评论,内容简短可读,强调观点的精炼性,主要刊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视点等权威媒体的官微评论。
《华商晨报》此次两会报道形式活泼,民生主题突出,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两会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求“新”,反映最基层的“心声”
为了更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在两会召开前夕,《华商晨报》近百名记者深入各行业基层、各产业一线,挖掘并积累了大量的新闻元素,也了解了更多的基层渴望。两会之初,我们开辟了《社区代表对话两会代表》栏目,以同题问答的方式,呈现百姓的思维视角与代表委员思维视角的异同,并针对“就业”、“医疗”、“保险”、“反腐”、“公务员加薪”、“公权力监督”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涉及社区代表、两会代表委员、政府官员等,从中让读者看到基层心声如何通过代表委员传递至政府,政府决策又是如何实施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两会期间,除以上常规新闻栏目外,我们还特别开辟了《“心声”两会》栏目,将每日的热点提案、议案,政府发布会与市民的热点问题对接,并由大众评审评出“最心声”。前方记者根据评选结果采访委员或代表,探寻提案、议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此深入浅出、生动鲜活地解释两会的实际价值以及对社会民生、政治民主的深远影响。
从媒体自觉到社会自觉,都市报自身的特性在两会公共服务报道领域得到了有效发挥。这次两会报道中,《华商晨报》贴近市民生活的选题角度、清新活泼的报道文风、力求精准的权威访谈以及不断创新的报道探索,将来会进一步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充实新闻传播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地方媒体在两会等公共新闻报道领域必须秉承客观、严肃、扎实的原则,全面、准确地发现与分析问题。只有端正媒体自身的态度,都市报在舆论话题的操作层面才会避免“伪命题”,公共新闻才会发挥其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针对话题的炒作。
(作者系华商晨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