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增强媒体融合度 提高版面可视性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 杜飞进 《 新闻战线 》(

    2014年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领导下,我们举全社之力,集全社之智,圆满完成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任务,做到了中央满意、代表委员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展示了人民日报新闻宣传报道的新水平,舆论引导能力的新高度,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境界。中央领导多次肯定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中宣部、全国两会秘书处新闻组等领导机关对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予以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3日到13日,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共推出100多块版面,刊发文字稿件800多篇,配发图片、图表、图示300多幅。海外版共推出两会报道版面30余块,刊发各类报道300余篇。人民网推出两会专栏30多个,发布稿件近4000篇。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布两会微博近400条,单条转发量最多达4.5万次以上。

    今年两会,按照人民日报编委会提出的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表达的要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创新的举措,最突出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加强媒体融合,提升报道传播力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事关报社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这次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首次推出全媒体高端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邀请10位部委领导与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同台对话、共话改革,在会议期间集中推出,成为容纳多方资源、开放立体的媒体平台。该栏目以高端访谈为核心,形成了两个主要产品:访谈文字稿和视频节目。通过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和人民网访谈专题,以及人民日报的微博、微信、手机专报、手机客户端、电子阅报屏等多渠道全媒体立体传播。

    《两会e客厅》栏目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到两会结束为止,在人民网累计获得700 余万网友的点赞,有550 余家媒体转载了相关报道,百度搜索《两会e客厅》的页面超过1000万个。

    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他们参与的这场访谈,信息量大、影响力强,在全国税务系统反响强烈,他们已通过总局官网、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网等渠道转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评价,栏目首先实现技术形态上的多元合作,充分使用不同平台和终端,形成汇合性的产品;同时网络平台为传统媒体增加了互动的可能,将信息接受者变成自己新闻产品的用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分析,人民日报抓住两会时机开设全媒体栏目,源自自我创新的需求,更体现了主流大报在时代变革中的责任与担当。还有学者建议,两会结束后,应当继续保留这种创新报道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全媒体记者”参与到“融合新闻”的报道中来。

    此外,不少栏目和稿件配了二维码,链接了人民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网友的留言,形成网上网下、会内会外的呼应联动,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比如两会特刊五版特刊,刊发31个省份及港澳台代表团的34篇“代表团之声”,其中有12篇配了视频二维码。轻轻一扫,就能呈现讲述各地发展亮点、改革思路、重点工作以及干部风采的三分钟短片。二维码视频虽在文章一角,却是“一把手”的言论,架起了具象的支点,丰富了表达的层次。使“代表团之声”张弛相衔,既有高瞻远瞩,也有事实托举,既有铿锵字句,也有灵动画面。从播发的效果来看,各省区市代表团相关负责人对于文字与视频的“联姻”都颇为认可。

    加强视觉设计,增强内容可视性

    适应读图时代的新要求,这次两会报道,人民日报要闻版和两会特刊都加强了视觉统筹和设计,在提高可视性上作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图片、图示、图表的使用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在制作上也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

    3月6日,报眼配发了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的图表。两会期间,一版《代表委员议国是》和《代表委员话改革》栏目作了精心打扮,铺设浅黄色底纹,使版面色彩大大丰富。3月3日,《话改革》栏目配发了三张图表。在3月9日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期《议国是》栏目中,还配发了道德模范的个人照片和签名,摘录了总书记的表述,版面元素大为丰富。

    3月6日,两会特刊一版用整版篇幅推出了《一张图看明白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可视化解读,以图示形式呈现报告要点,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3月13日,特刊一版策划推出《总书记的两会时间》,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了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此外,今年两会,我们第一次对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高”报告做了可视化处理,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

    毋庸讳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面临空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一张报纸,密密麻麻的都是文字和数字,如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何谈传播力影响力?可读性和可视性是密不可分的,版面没有可视性,读者不想看,那么报道写得再漂亮,可读性也会大打折扣。只有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加强整体策划,实现栏目内容主题化

    与往年不同,今年两会特刊各版的相关栏目大都实现了内容的主题化,每天各版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稿件,避免了叠床架屋、分散凌乱的感觉。这方面,两会特刊六版是突出的亮点。

    特刊六版定位是代表委员的发言摘编,共刊出8个整版、近200位代表委员的精彩观点。该版最大的特点就是“稿多文短、人多话简、观点鲜明”。但是,如果把代表委员的发言简单堆在一起,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仅影响版面效果,也会影响传播效果。今年,特刊六版采取的做法是,把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按话题分类,每期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分3至4个小主题,打包组合“上市”,并配以紧扣话题的照片和图表,这样,整个版面就有了主题,就有了“灵魂”,给人强烈的整体感,大大延伸和拓展了两会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特刊六版在大标题的制作方面也狠下功夫,形成了“让”字系列文章,如《让发展多些幸福的味道》《让城镇化洋溢人文气息》《让法治呵护公平正义》《让平安常伴你我他》等等,一个“让”字,既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决心和努力,又展现了代表委员为民代言的热情和智慧,同时也显现了版面编辑的巧妙用心。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特刊六版每期提前设置一些话题(主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天把确定刊发的话题告知跑会记者,形成采编互动,这样不但让记者采访的针对性增强,也为版面平衡各行各业各地的代表委员、尽可能突出真知灼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还首次设立机动采访组,在深化会议主题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期间,机动组策划采写了《动真的 碰硬的 来实的——代表委员热议全面深化改革》《放实权 得实惠 出实效——各地干部群众热议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带着信心起跑》《清风徐徐两会来》等一批深度报道,深化了两会报道,凸显了两会主题。

    两会报道程序性强,规定动作多,提高两会报道的新闻性一直是人民日报下大气力破解的课题,今年这方面有了新的提升,来自一线、鲜活生动、符合“短实新”要求的新闻明显增多。比如,3月6日四版《会场外的两会节奏》;3月7日特刊七版《何香久委员:当了三天农民工》;3月8日二版《协商民主,说了不白说》,特刊三版《莫让农民工累身又累心》;3月10日特刊八版《会下勤“跑腿”,会上多“张嘴”》等等,这些报道,文风朴实清新,新闻性可读性俱佳。

    同时,各版在标题制作上也非常用心,好标题不少。比如,3月4日特刊二版《“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才出手》,特刊三版《治雾霾,谁和谁在博弈?》;3月5日特刊一版《天蓝蓝,海蓝蓝,才是海南》;3月8日特刊一版《人在城市,心不能总飘着》等等,这些标题既贴切又生动,更抓住了关键,让人过目难忘。

    两会报道创新实践的启示

    回顾总结这次两会报道的改进创新实践,值得今后借鉴的经验启示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条。

    牢牢把握导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

    正确导向是人民日报的灵魂,引导舆论是人民日报的职责。这次两会报道之所以能够取得圆满成功,首先得益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之所以能够做到高出一筹,首先得益于较强的舆论引导能力。正确导向,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中央精神的准确把握、对两会主题的准确把握和对新闻报道“时度效”的准确把握上。正是这“三个准确把握”,使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在两会这个举世关注的舆论场上,起到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次两会报道的正确导向,不仅体现在正面宣传上,也体现在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上,比如昆明暴恐事件、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湖南衡阳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案件以及关于反腐败斗争中所谓“大老虎”的传闻等,对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我们不仅守纪律、听招呼,而且努力把好关、把好度,做到帮忙不添乱,尽责不越位。

    始终紧扣改革这个最鲜明的主题

    今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今年两会最鲜明的主题。在这次两会报道中,无论要闻还是特刊,无论报道还是评论,无论报纸还是网络,都紧紧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两会报道的主旋律、“主打色”。正是因为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个纲,使整个两会报道不仅基调鲜明,而且纲举目张。这次两会本身的报道虽然已经圆满完成,但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贯穿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线,决不能有任何松劲,更不能有丝毫偏离。

    加快破解媒体融合这个最紧迫的课题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模式转型升级,这是我们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举措,关系到人民日报的长远发展。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这次两会报道中创新探索的好做法运用到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不断提升媒体融合发展的水平,增强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不断提升创新这个最重要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创新,哪里才有新境界。要积极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内容形式。我们说要改进文风,要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快媒体融合,归根结底都靠创新,创新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亟须不断提升的本领。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在思想上自觉克服无新可创的消极想法,树立创新无止境的理念,永不满足,自我加压,把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化为不断创新的动力,把精益求精的要求转化为不断改进工作的能力。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

增强媒体融合度 提高版面可视性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点评
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模式
改进文风 做足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