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话说数据新闻

胡惦仁 《 新闻战线 》(

    数据新闻的兴起,被业界誉为是“新闻行业的未来”;数据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娴熟呈现,令受众耳目一新。有识之士提出了:“如何发挥出平面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扬长避短地让数据新闻在平面上活起来”①的命题,使国内新闻界纷纷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尽管数据新闻在国内纸媒上“方兴未艾”, 但已步上了“实用”的新台阶,有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实例。

    数据地图在纸媒呈现

    西方新闻界在不借助最佳阅读工具如移动终端,而在纸媒呈现数据新闻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如英国《卫报》的数据地图等。“让《卫报》数据新闻一鸣惊人的是2010年10月23日刊登的一则伊拉克战争日志。”“此则新闻刊登后在英国朝野也确实引起了震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最终做出撤出驻伊拉克军队的决定” ②。

    数据地图在纸媒上的呈现,并非英国《卫报》才有。

    广西《柳州晚报》在2013年8月7日第11版,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一幅记者制作的数据地图《部分环卫爱心饮水点分布图》(见图1):图中的蓝色带“水”字的小水滴图形,每一滴代表一个“环卫爱心饮水点”。每一个爱心饮水点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它通过图中的蓝色小水滴图形,传递着人间大爱的正能量。

    报道显示:柳州2013年8月已进入暑天,气象部门在8月2日首次发布市区高温橙色预警。8月5日,《柳州晚报》在第1版刊发柳州公益慈善联盟发起:为全市3000多名环卫工人设立免费取水点的倡议,大标题是号召《给环卫工人送清凉》。这一号召得到沿街沿路单位或商铺的响应,到了8月7日,才两天时间,“环卫爱心饮水点”全城遍地开花,首批设立了100多个点,实现了“一杯水清凉一座城市”的文明预期。这张数据地图,让读者对饮水点的分布一目了然。

    在刊登的“部分环卫爱心饮水点分布图”中,只标出不到1/3的爱心饮水点,已见全城“星罗棋布”。如果把首批的爱心饮水点全部标在地图上,会“淹没”整个画面。这张图,展示了在酷暑难耐、汗流浃背的环境中劳作、曾因饮水难题困扰的环卫工人,被广大市民来自四面八方的、比暑天还热的浓浓爱意所包围,无论环卫工人扫到哪条街哪条路,都有喝不完的免费水。爱心饮水点的出现,从正面展示了柳州人的博大情怀、爱心义举,极大地升华了柳州市的文明程度。这张数据地图达到了“新闻从业者富于人性的思索通过精准的数据和适当的技术被传达出来”的目的,十分令人欣喜。

    信息图形代替“时间线” 

    在纸媒中呈现数据新闻,除了使用较为普遍的数据地图、图表之外,“时间线”的灵活运用,也使平面的纸媒“活”了起来。纸媒的新闻设计者成功运用信息图形代替时间线,画出一个或多个静态的图形,加入最主要的数据,使之达到“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甚至因果关系更明晰地凸显出来”的效果。

    本来,“时间线”是靠鼠标“拖移”、靠缩放的变化,逐一显现相关数据。而要以这一形式在纸媒上呈现,乍看相当困难。因为纸媒没有这种“拖移”的功能,做不出千变万化的可视化效果。但偏偏在实践中,“时间线”这一形式的运用,被赋予更多的“想象”,反而更为多见,方式也呈多样,甚至有时比在新媒体上的呈现,似更为优化。

    用“年份”串成“时间线”呈现数据新闻

    2013年11月4日,《柳州日报》在第一版推出了“2013年—2017年柳州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总户数36916户”的信息图形(见图2):

    该图以顺时针旋转的形式“读图”,按年份顺序逐年展示柳州棚户区改造5年规划中,每一年改造规划的户数;同时通过色彩的涂饰,增加了立体感;尽管这一数据新闻没有使用真正的时间线,但读者从信息图形上似看到了一条以“年份”串起来的明晰的“时间线”, 可视化效果也就十分明显。如果以某个截图画面来说,这个平面优于新媒体。因为这个平面展示的是5个年份的数据。足见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在5年中,“普天之下,居者有其屋”的故事将能写就。这棚户区的改造,又区别于现在所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是柳州市认真落实贯彻党中央、自治区有关棚户区改造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了这份“5年规划”。特别是2013年的改造项目4070户,报道当时已基本完成,更给群众增添了无限的信心与希望。

    由此可见,纸媒在报道中抓取最重要、最精确、最关键的信息数据,以数据新闻的形式来呈现,收效甚佳。

    用“月份”串成“时间线”呈现数据新闻

    《南国早报》在2013年10月24日A8“南国视点”版,刊登了一组《南宁空气质量优良图》(见图3)。图中绿色代表优良率,红色代表污染率。这则数据新闻用数据说话,让读者直观、迅速地看得清清楚楚,南宁空气质量在2013年第三季度与进入第四季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分之百的优良率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超过五成的污染率。

    通过图形中的色彩对比,就非常容易分辨出南宁市到了10月22日,污染的程度很严重。广西首府南宁,不是一座工业发达的城市;能在短期内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是轰轰烈烈的城建,当然也要加入数量众多的汽车排放尾气的累积。无论是谁,对这样的结果,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表达要加强治理的意愿。结果,后续报道就是南宁市大规模整顿各处建筑工地,查处造成尘土飞扬灰蒙蒙不见天的现象。

    以“月份”作为“时间线”,在视觉的“拖移”中,似乎产生“缩放”的动态效果;突破了传统纸媒无法闪动的呆板,让画面视觉冲击性更强。

    用“分、秒、小时” 串成“时间线”呈现数据新闻

    2013年“光棍节”,被网民颠覆成了“疯狂购物节”,一天之内的网购交易额达到了350亿元人民币。《广州日报》在11月12日用多个版面报道这一网购盛举;其中的A3版用了整版报道《热闹“双11” 疯狂购物节》,以数据新闻的形式,讲述了不少动人故事,且版面上运用了多个信息图形。本文试图选其中两个信息图形,来说明数据新闻的“时间线”在纸媒上的呈现(见图4)。为了解读方便及读者对图形的对比,把两个信息图形排列在一起,显示某个时段的网购成交额。每一组数据都令人怦然心动。当晚,新华社在播发电讯时,更是把“双11”誉为:“这场全民网购大狂欢,足以被视为一个新的消费时点的兴起”。

    这里列举的信息图形的数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真正以“时间”为时间线来“拖动”,把网购的数据新闻在纸媒上呈现得精彩无比。这些数据新闻隐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最土豪,浙江女一掷2050万买钻戒”、“ 最可乐,网友求把‘双11’变假日”、“最忽悠,降价1分钱也叫打折?”……

    不断创新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数据新闻虽然在纸媒上的呈现不像新媒体那样形象、立体、生动,做得出神入化。但只要花心思,同样能在呈现形式上取得新的突破。

    把繁复简捷化,突破创新

    这是一幅《柳州晚报》在2013年8月5日第四版刊登的、由@柳州同城会绘制的《柳版抽象地图》(见图5),能够“1秒钟让你在柳州找到北”,说的就是那么快速便捷。

    在一座城市,迷失方向的事常有。尤其是生人、孩童与老人。要解决这一难题,即使手把一张城市大地图,也一时难以分辨自己置身东南西北。而这张柳州地图“把繁复简捷化”,无须标注那么多街道楼房,柳州市四城区的区域就是那么几个板块;只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哪个区,就很容易辨认方位,且能大致上判定距离,就这么简单。

    这恐怕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能通过如此抽象的线条,形象地把城市四城区的区域准确地标示出来。这地图“形象”在三个方面:一是四城区的地理特点确凿明显及界线清晰;二是突出柳州主城区是一个半岛;三是把一条环绕市区的柳江“U”形水道勾勒得十分逼真。难怪这地图被读者网民热捧为“神图”。

    把抽象形象化,追求“可视化”效果

    在采访实践中,纸媒人士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特写”镜头的拍摄形式,把一条无形的鼠标“拖动”的时间线,交由读者去想象,幻化出可视化效果

    《柳州晚报》在2013年8月14日第五版,刊登了一幅《上午不到十一点,山上的气温已接近40摄氏度》的图片(见图6),讲述了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长塘镇梳庄村在高温天气下的情景:山岭黄泥土被晒得几乎冒烟,数百亩苗木遭受“烤”验,叶子干枯脱落。记者在太阳底下,举一只指针式温度计测温度,突出拍摄了当下的气温最高值近40℃,呈现给读者。

    其实,这只指针式温度计,未出现在高温下时有个底度数值,当太阳不断烤热时,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指针渐渐从低温上升旋转到高温刻度的渐变过程。由于不是视频,看不到指针的“走动”;又由于不是借助移动终端来阅读,同样看不见指针在旋转。记者截取当下气温最高值的画面,把“渐变”的时间线省略了,但可视化效果相当明显。这张图,能让读者发挥想象,在想象中能“读”出温度计上指针在“走动”的过程。

    数据新闻在国内纸媒的呈现,要摆正多数是被当做新闻报道“配角”的位置,让其真正成为“新闻行业的未来”;同时,还必须克服静态图形带来的困扰,以智慧与技巧,依托信息图形中的关键词和主要数据的“链接”,不断地给予读者直接的暗示及刺激,使之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在顿悟中煽动“想象”的翅膀,从眼前静态的画面中,“悦读”出“动感”的精彩!这对扩大纸媒的影响力、拓宽报业的生存空间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柳州日报社)

    注释:

    ①②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记者》2013年第6期。

话说数据新闻
《蹲点日记》:从“流水账”中提炼新闻主题
历史文化报道中的“新闻元素”
节目主播的内外兼修
深耕条线 “捕获”新闻
影视周刊:专业化还是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