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李普曼的“遗憾”

● 陈尚忠 《 新闻战线 》(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活跃于报坛60年,写下总数超过千万字的时政评论,结集出版了30余本书。他一生经历了12位美国总统,与其中的11位关系甚密。他的文章经常会被转发刊载在世界各国的200多家报纸上,是当时西方各国首脑、总统府、外交部和各家媒体编辑部的必读。

    李普曼特别注意文字的准确性。为了避免排字工人出现差错,他用文字表达标点符号,如“我认为逗号目前形势的特点……”刊登他专栏文章的报纸编辑都熟知他这种工作作风。可是有一次,打字员将他原稿中的一个标点符号弄错了,李普曼校对时也未发现,而许多报纸在刊出稿中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这个错处,形成了“一错而成天下知”的局面。这让许多媒体感到十分尴尬。对李普曼来说,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从李普曼这件憾事中,新闻从业人员和读者可以受到两点启示:一是已成为名记者、名编辑和名评论员的诸公要牢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仅对自己要求要严,写稿、编稿、审稿力求做到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多看几遍再让其出手。应养成“闻过则喜”的好习惯,在任何情况下都欢迎别人给自己挑错,对能当面指纰的尤为感激。

    二是作为编辑和读者,对名人、名家的稿子要冷静对待,不要盲目迷信。近些年,有些名人、名家写作热情颇高,不但对大报、名刊的约稿有求必应,对一些“请予赐稿”的地方报刊约稿也都满足要求,但因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苦于应付,乃至有时将二乘、三乘,甚至没有达到发表水平的稿子拿出去“交卷”。这就使得有部分报刊的某些版面专栏中的采用稿出现泥沙俱下、瑕瑜共存的现象。这种情况不改变,于公于私,于人于己均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一个记者的沉沦和一个职业的神圣
李普曼的“遗憾”
嘴要承担“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