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墨尔本中文报:内容与市场的平衡

● 张晓阳 《 新闻战线 》(

    目前,华人已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据墨尔本市政厅有关人士介绍,中文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在此背景下,中文报纸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免费化趋势——由内容报向分类广告报转变

    华夏传媒总裁项翔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在墨尔本办报,还是常规的内容竞争,还不太激烈。而现在,华文报纸的竞争是白热化的。仅在墨尔本大都会区,免费的华文报纸就有20多家。华夏集团应对变化的措施是把旗下的报纸分类经营,目前有三类,一是以内容来赢取读者的,如《华夏周报》,这类报纸有自己的观点和采写文章,广告较少,目的是树品牌形象;二是全免费的报纸,主要是各种分类广告。如《衣食住行报》《华夏地产投资报》《华夏商报》等;三是两条腿走路的,兼顾内容和广告的平衡,如《新移民报》。

    澳星传媒总裁姜兆庆表示,免费化是趋势,收费报纸的市场越来越小。澳星的发展重点已经放在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旗下的《东方先驱报》就是免费的,而且是不赚钱的,其主要任务是配合集团的整体宣传、提升集团影响力,为集团整体赢利服务。

    大洋日报社总裁冯团斌说,《大洋时报》是墨尔本最厚的分类广告报。每期多时有400多个版面,一般情况下有100多版,有地产、移民、生活资讯等数十个版组。因为报纸厚、广告信息量大,所以每份收费1.5澳元,这个价位相对那些比较薄的免费报还是有竞争力的。他们已与国内合作创办《大洋日报》,力图以全新的内容来赢得读者,并希望将自己《大洋时报》的广告客户转化为《大洋日报》客户。但运行一年,效果平平。虽然大洋报系是收费的,但他们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免费分类广告报一点一点地在蚕食《大洋时报》系的市场。一旦最全最厚的分类报位置保不住,局面将为之变化。

    精确的成本控制——复合型人才配置

    竞争激烈,受众有限,规模不大,因此华文报纸都力求低成本运营,以求生存和发展。

    办公场地高度节约。没有闲置的地方,所有的空间都充分利用。澳星传媒和华夏传媒都有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但四五百平方米的面积容纳了报纸办公区、电台直播间、电视直播室、会议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洋日报社是旧办公楼,没有其他纸媒以外的媒体,更是非常紧凑。

    业务分包降低采编成本。几家报社都在国内有工作室对接。绝大部分的稿件修改、版面编排都已经转移到国内,由这些工作室完成。印刷文件最后用QQ传到墨尔本,编辑审核后送当地华文印厂印刷。

    人力控制力求高效率。两个编辑一份报,这是3家报社的基本通则。有的周报甚至是只有1个编辑。在多媒体运作的澳星传媒,记者和编辑都是合一的,采写、编播也是合一的,同样的新闻事件,一稿多用,以降低成本。各报的经营人员也尽可能精简,像华夏传媒,七八份报纸,还有电台、电视台,也只有七八个经营人员。采取合作、利用报社外面的社会力量来办报,降低其人工成本,是各家通行做法。

    看好网络——抓住年轻人

    近几年,华文报纸开始向电台和电视领域延伸,进而向互联网领域进行探索。

    目前,澳星的主业务和利润是电台,电视业务也很有起色,而报纸则退身为澳星的一个子产品。报纸、广播、电视互相推动,多媒体运作使澳星成长得更快,抗风险能力也最强。澳星也介入互联网,旗下的唐人街网有一定影响。

    华夏传媒的重点在报纸,其广播电视业务还在起步阶段。但他们已经为电视购置了办公区,正在寻求国内合作方,寻找互联网人才,以期使华夏传媒尽快进入互联网。

    在交流过程中,冯团斌不厌其烦地咨询服务器、带宽、软件配置等问题,探讨何种赢利模式为合理科学。在互联网上,《大洋日报》和《大洋时报》的相关新闻信息都非常少。年轻一代移民多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所以如何抓住年轻人,成为《大洋日报》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电台、电视和互联网的立体传播,单靠几张纸媒,虽然现在日子还可以,但未来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提升吸引力——合作吸纳资金

    三家媒体集团,除了自编新闻、节目外,还努力与国内媒体展开广泛的内容合作,以扩大信息源,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同时,吸纳部分资金并降低采编成本。

    澳星传媒与北京青年报合作,推出《东方北京青年周刊》杂志,针对澳洲华人白领和商务人士,吸引当地广告。目前在国航、南航的航班上投放,也在华人比较集中的零售市场销售。在电台方面,澳星旗下的3CW中文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每天播出一小时的“你好,墨尔本”,成为当地华语台最受欢迎节目之一。该台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也有合作节目,在墨尔本华人圈中扩大了天津的影响。

    华夏旗下的《华夏周报》,和国内多家报纸有过合作。前两年和天津《今晚报》也有过版面合作。目前和《杭州日报》有创富方面的版面合作,主要为商业人士服务。新华社的英文稿件在华夏旗下的《第e快报》以4个整版的篇幅落地。主要是针对新一代移民和对中国投资兴趣浓厚的外国人,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内综合政治经济形势。

    大洋旗下的《大洋日报》是大洋时报社和中新社合作推出的。中新社在国内有30多人的内容支持团队。大洋在当地有两名编辑专门对接,一些评论和少量稿件由大洋编辑完成。

    创新模式——注重影响力带动赢利

    在墨尔本这样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办媒体,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很大。这使得各家媒体都想尽办法去创新,去尝试。

    华夏传媒项翔认为,单纯靠办报赚钱越来越难。虽然广告市场大了,但竞争激烈、成本提升,导致报业的赢利空间小了。目前尝试举办各类活动,通过媒体的辅助宣传来获取利润。他们在墨尔本搞了厨师比赛,服装秀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受到主流媒体关注,也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还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澳星传媒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为扩展影响,提升品牌形象,而不是赢利。2008年,澳星组织2000多人从西澳、悉尼、墨尔本分头前往北京奥运圣火的途经城市堪培拉,在华人圈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澳星最重要的尝试是从纸媒拓展到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重视组合运用多媒体来扩展影响力并获取效益,同时以连锁布点的方式快速复制其赢利模式。

    (作者系每日新报副总经理)

报媒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初探
墨尔本中文报:内容与市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