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报媒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初探

● 范 军 《 新闻战线 》(

    报业经营走产业发展之路,这似乎不再是是非题、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论述题。当我们步入这样一个报业发展的新阶段,各媒体虽然因为不同的客观实际有自己的选向和努力,但在大的思路上,在基本的体制诉求上,还是值得相互交流和共享的。

    近年来,作为省级党报集团子媒、县市区域报的海门日报,在与时俱进的经营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内部股份合作经营的实践与构想,让员工成为报媒产业发展的“老板”,发掘以往涉足不够但大有可为之处。有的已见成效,有的则正在部署落实。

    脱离经营窘境,实行报业内部股份合作经营

    中国媒体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把经营放得“很开”,其广告、发行等虽有少量民资介入或吸引部分社会力量参与,但绝大部分还未迈开实质性的一步。特别是有些地方媒体,如县市区域报等,仍是商气欠足、官气有余,这多少有些滞后于时代要求。在媒体处于“转企”与否的“拉锯”过程中,我们究竟如何赢得先机?如何在转型中不因为迷路、折腾而对明天的作为和成果形成“透支”?正视现实,大局在胸,胜人一筹,见机谋事是我们应有的态度。然而眼下最需要做的,还是尽快摆脱广告经营独木行舟的窘境,走产业发展之路。这其中有一项“快餐佳作”——开展内部股份合作经营。

    错开一级经营的体制敏感,在二级经营中有效引入市场概念。目前,报媒中确有较多人有意留在体制内,这在近几年的报业市场化过程中已显现出激烈碰撞。现有体制无疑已对报业现代经营构成“绊脚”,但许多精英、骨干是为这张报纸贡献了大半辈子的中年人,他们的利益主张虽然与现代制度有些矛盾,但不能不去顾及,要一下子完全转企,难度不小,哪怕大多数媒体早已不吃“皇粮”。

    如此,报媒就能理由充足地容忍自己游离市场、贻误发展良机?我们可以“曲线救赵”,让不能由自己说了算的一级经营维持原状,设置二级经营,注入更多的市场元素。我们的想法是通过内部注册若干公司,再以公司名义“放开经营”。如,除了公司本身为股份制企业,还可让公司与个人形成新型股份合作关系。过去,很多报媒创办过类似公司,但一般仍由报社大包大揽,处于一级经营的限定范围,从而无法突破“个人参股”的樊篱,在实际经营中难有成效。

    扫除内部人员“经营无关”“经营恐惧”,充分激发员工经营动能。由于体制有待进化,使得大多数报人在报业经营硝烟时代依旧认为自己是非经营者,有些媒体的老总也大不情愿如此认识自己。在地方报媒,不少年轻人甚至患有严重的经营无关、经营恐惧症。对任务压力并不太明显的,如偶尔组织的体验经营活动也诚惶诚恐,设法逃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在于报媒没有真正把经营放到突出位置,或者在经营中缺少应有的办法和推进。如,忽略了制度的先导,跳开了舆论的鼓动,特别是没有确立经营人员的应有地位。

    在内部开展股份合作经营能够真正做到让市场说话。由于保持了一级经营中相对不变和稳定的收入及福利,因而在二级经营中更强化绩效也不会造成大的异动。这样,就会让经营的强大声势撼动甚至冲垮“经营无关”和“经营恐惧”,员工的经营动能将逐步得以引导和释放。

    避免经营要素外流,让媒体人在内部找到第二、第三职业。报媒内部文武全能的经营人才本来就十分稀缺,加上报媒制度无法企及的外部市场机制的加剧诱惑,很容易导致报业重要且有限的经营要素外流。主要表现为:有人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兼作第二、第三职业;有人干脆辞去报社职务,创办相关甚至构成竞争关系的实体等。就曾有地方报媒的几任经营部门负责人先后辞职,因为个人经济价值的无限获贬,以至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发挥,产生了不惜抛舍钟爱事业另谋生路的冲动。

    实践表明,开展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可让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安下心、定下身来。从表面上看,报媒因此分出了一杯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创造、保留了更多的“锅碗桶盘”。

    调动挖掘报人私有资源用于报业经营,克服报媒发展中的“投资短板”。很多地方报媒因为体制等约束,资金投入成为经营短板,而其中一定程度上还与经营者理念上的“短板”有关。不少报业赚惯了版面广告的暴利,在经营中习惯于大把收钱,而缺乏投资意识,一些地方报媒甚至一直过着“只收益无投入”的安逸日子,账本有钱或被地方财政控制,或压根缺乏投出去的胆量。无疑这已影响到先进报媒早已风生水起的产业发展。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可以让我们躲开上述种种“尴尬”,可吸引内外部人士的资源资金用于发展报媒产业,报社仅以无形资产即平台和版面等占股。目前,海门日报已有多个这样的项目有待添力。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往往是报人利用所在岗位积累个人资源,或白白浪费,或任己私用;而现在我们应该有所改变,不仅用足报社资源,还应积累报人私有资源用于报业发展。这种资源利用上的颠覆,也反映了报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的良性演变。

    扫除观念障碍,探索内部股份合作经营的三种方式

    开展报业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如果扫除了观念上的障碍,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探索合适的发展途径。海门日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及经验,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统筹运作自身资源,贴身市场,凑股企业。报纸经营的传统做法是做广告先交费,其过程一般是被动承接,坐门等客;有一些虽也有上门推销,但往往充斥人情,广告收费与广告效果并不对等。如此经营要么看广告主脸色行事,要么仰仗广告人的人脉资源。总之,报人智慧在其中的含金量及成色绝对不足。

    如何实现经营由被动到主动?实行工作室或专业公司主导下的股份合作经营是为一途。在这里被动经营一块可相对不变,主动经营部分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所谓“主动”就是不以版面广告收益,而以广告成效决定双方收支。报媒收入可直接进款,也可以款折股参与企业或项目的再经营。这样的广告经营新形态一般会让广告主更容易接受,也更受欢迎。

    当然,首先要形成报媒与工作室、专业公司之间股份合作详规,其次报媒及其工作室、专业公司要与广告主之间达成相对公平的合作分配协议。同样以报纸版面作为经营主体,界定采用股份合作经营与否的关键在于项目需要广告人多少智慧、多少非一般的工作才能,并且以此确定各自分配、股份的相应比例。有此思路和经营,就会使当地甚至异地企业、实体都可成为报媒客户,且取决方就在报人。

    大力辐射关联项目,宣商一体,一举数得。报媒最大优势是宣传,当宣传为广告主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支出时让他离开也难;若总是入不敷出,“天大人情”也只会昙花一现。眼观六路的媒体人其实早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为什么我们有宣传机器、有策划才能还任由自己一根筋地鞍前马后,帮人赚钱?认准了相关项目,且大多为非生产型的商贸项目,在现有机制框架内,一人数人顺势而为,让自己帮自己的项目、服务、商品宣传推销,兼收宣商两种果实,何乐而不为?实践中,不少报社独办或与员工合办了诸多项目,但弊端是:或价格不透明,有暴利倾向,时间一长难免砸了项目又砸形象;或项目与报媒关联度不大,动辄与市场上普通人发生混战,媒体优势惨遭淹没;或做的是一手来一手去的常规生意,新闻人广告人智慧帮不上大忙等等。

    作为报人只有自我区别一般,才会有充裕的股份合作土壤。比如,别人的经营是将产品原封不动地从生产商发运给消费者,我们可以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加上媒体人独有的“符号”,可以是集纳营销,也可以是捕捉市场需求参与产品开发交由生产商加工,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商业服务品牌等等。总之,我们要让自己在其中多转几个弯,变得不可替代,变得比别人更具附加值。

    广搭开放经营平台,利润先决,封闭运行。内部推行股份合作经营,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利益分配模式,而是切乎实际的运作策略。这表明在实践的每道环节都面临着种种创新。有的项目和制度可管一生一世,而有的只管一次一年。封闭运行应是股份合作经营中边缘但较为典型的一种,很多管的是“一次一年”。

    封闭运行的前提是搭建开放平台。所谓开放平台,就是只要适合报社经营的项目,无论是部室还是个人牵头均可申办。在实际操作中,可与报纸广告联动,但报纸广告一块须服从统一考核;也可完全进入报外经营,报社同样是以无形资产加盟,并提供训练有素的人才任其自由组合。报社虽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但额定纯利收益,同时参与操作过程,五五或三七比例等共享积余利润。比如,本报有部室创办一份时尚杂志,报社负责导向的把控,部室负责具体经营,目前出版的10期经营额约二百五十多万元,报社获利五十多万元。近年来,海门日报每年推出此类项目十多种。类似这种基本不占报社资源,也不计入日常经营考核指标,没有固定班子和专门人员而仅依靠报人业余时间及附加智慧完成的项目,既为报社添了经营蛋糕,又让报人有更多事情可做、更多收入可创、更多成果可收。根据本报规定,平时广告经营等考核到个人的综合成本结算费用大概在10%左右,而此种经营在20%以上。经营实践中,我们对封闭运行项目一般采取一宗一策,尽量做到确保其成,分配合理,无可攀比。

    始终把办报放在第一位,确立内部股份合作经营的四个理念

    任何一种新的经营方式都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又或多或少表现出些许不足,由于不同报媒经营状况、经营格局和经营诉求存在差异,决定了其在实际经营中从形式和内容上的一些取舍。如果我们的做法和想法能给大家些许触发,就已心满意足。需要注意的是,如此经营方式,还需要理念上的配套。

    惟平台理念

    我们从事的经营最好不要与报媒、报人完全无关,否则它对报媒来说很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年来,众多媒体经营过许多项目,但关的关、散的散,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平台对此类经营少了依附和制约。因此,在组织开展类似经营时,要先选好项目,筑好平台。习惯上,人们一般认为媒体只是一个平台,其实非也,好的体制机制可让自己的平台魅力无穷,而差的体制机制会使同样的平台让人生厌。况且,我们赖以生存的平台每天都会随着报人的作为“升降”。但愿股份合作经营能成为我们所在平台最活跃的细胞之一。

    非注资理念

    对股份合作经营的项目,报媒一般不采取现金注资占股。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面广量大小经营的投资主体应让给具体操作人,这样除了要求其责任心强,时刻不能有半点懈怠外,对报媒领导来说也不致影响做大事的精力。报媒在这里的占股依据应该是经过整合、还原了的,有的是过往有荒废和浅用嫌疑的如平台、版面及多余房屋等资源。二是确保报媒积累足够的资金用于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经营。

    控大股理念

    虽然报社在股份合作经营的注资一项上看似“配角”,甚至是旁观者,但其他机构其他个人不具备的无形资产和资源投放不改变其“老大”地位。以前很多行业在实际经营中有估大现资投资的现象,这不应成为影响报人决策的“错误”。对于类似项目,报社一般占股51%以上,其余的可由员工方根据个人的不同贡献和作用自行分割,建议其中的领头人占员工股中的大股。双方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报媒对员工方应有的扶持和应尽的义务及员工方应独担经济的直接风险。内部股份合作经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员工和报媒始终捆绑在一个事业体内,项目做得再好也不会脱离报媒母体。

    事业体理念

    很少有一种职业可以无间地融合官场、商场和职场。当下的一些地方媒体可以说是一兼三得。因而其对社会有为青年、有识之士以及真正具有事业心的报媒复合型人才还是深具吸引力的。这就提醒我们的报媒老总,虽然我们当前的“短腿”是经营,但绝不能唯经济是从,要坚持以媒体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来积聚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始终把办报放在第一位,将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作为立业之本,让更多优秀员工在报人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展现才华。

    (作者系海门日报总编辑)

报媒内部股份合作经营初探
墨尔本中文报:内容与市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