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不在伟大的事情上渺小

——组织采写全面深化改革5篇述评体会

●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 《 新闻战线 》(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天和会议期间(11月8日~12日),《人民日报》连续5天在一版或二版刊登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述评——决策篇、变化篇、方向篇、方法篇、共识篇,这组由经济社会部策划组织的报道引起热烈反响,有力配合了三中全会召开。

    作为《人民日报》迎接三中全会新闻报道中的重头之作,这组述评以35年的中国改革实践为背景,以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进展为重点,从“决策”“变化”“方向”“方法”“共识”五个维度,对改革的重大基本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剖析,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成为三中全会报道的一个亮点,展现了党中央机关报“顶天立地”的核心竞争力。

    报道反响热烈,网上点击最高时达20多万次、当日跟帖近6000条,多家境内外媒体转载、评论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各大网站均在首页或显著位置转载这组报道。5篇述评推出当天,网上都给予高度关注,最高一天点击量超20万次,每篇都有大量网友跟帖留言和讨论,最高时近6000条。“写得好”、“赞一个”、“挺人民日报”等词语频频出现。“决策篇”作为“当头炮”,见报后迅速受到关注,被网友赞为“精装简版改革教科书”。搜狐网对5篇述评以专题形式集合转发,截取当天《人民日报》版面配合发布,并分别以《人民日报披露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和方法》《人民日报头版再提改革“闯关”》为题,在首页头条位置重点推荐了“方向篇”“方法篇”“共识篇”。11月10日和11日,新浪网以《党报:三中全会将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旗帜》《人民日报就全面深化改革提3个方法》为题,全天将“方向篇”“方法篇”列为首页大头条。强国论坛、发展论坛、求是网等将“变化篇”作为党报重要文章推荐。星岛环球网11日就“决策篇”“方向篇”“方法篇”发表评论文章。

    境内外传统媒体纷纷转载、引用和评论这组报道。11月11日《大公报》评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刊发系列文章,对三中全会进行述评,披露了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在8日的开篇述评中,《人民日报》将三中全会评价为‘改革的航标灯’、‘改革的加油站’和‘改革的百宝箱’,从而给这一系列文章奠定了基调。”台湾《旺报》12日刊文称“近日《人民日报》连续发文评述改革方向,成为观察三中全会的重要指标。”《香港经济日报》12日以“方法篇”为例撰文指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为三中全会保驾护航扮演重要角色。”《法制晚报》就“决策篇”发表评论员文章《盼“顶层设计”成历史航标》,指出“《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又一次站在历史潮头。”11月12日,上海《东方早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人民日报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变化、方向、方法等连发四文——上下呼应闯改革险滩》为题,推荐了本组报道的前4篇。同日,《京华时报》用近整版篇幅,以《全面深化改革应把握三种方法》为题,转载了“方向篇”和“方法篇”的核心内容,《成都商报》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披露三大方法》为题,在要闻一版转载了“方法篇”。《楚天都市报》《哈尔滨日报》《重庆商报》等也在重要位置转载或引用了这组述评。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山东电视台、上海第一财经等电视媒体在黄金时段节目中将这组报道作为当日重要新闻看点进行播报。

    多位部委领导、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对报道给予好评。

    报道有气势、有分量、有分析、有观点,关键时刻发出了《人民日报》的强音

    这组述评站位高、声势足、针对性强、影响力大,论与述、点与面、虚与实、详与略、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历史与今天、顶天与立地结合,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整套策划结构完整、逻辑严密,5篇述评各有侧重、彼此呼应,同时,改进文风,打破套路,使3000字的有限篇幅浓缩了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最突出的有三个特点:

    ——吃透中央精神

    这次三中全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一次以深化改革为主题的重要会议,是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的一件大事。经社部以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特点和优势,认真阅研大量资料,走访多位权威专家,全面掌握35年改革的历史脉络、发展方向、探索路径以及重要政策、重大理论、重点问题,不仅对改革历程作了全景式呈现,也对改革备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全方位思考。由于准确把握了中央精神,写起来心中有底、笔下有谱。

    ——善于用辩证法

    改革是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两难和多难问题,涉及不同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看法争议。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理性分析才能引导有力。这组述评既展示成就,又直面矛盾,不搞“空对空”,做“有思想的新闻”,体现了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比如,怎样评价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成就与不足?怎样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怎样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怎样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怎样看待“深水区”和“攻坚期”?5篇述评都分别给出了辩证的剖析、理性的解答、客观的论证,对各种关系和矛盾作了清晰梳理,思辨色彩浓厚,给人启发,催人深思,增强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做出新的概括

    从各方反馈看,这组述评的成功还在于提炼到位、说出了新话。作者在紧跟中央精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概括出既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富有新意、语言明快的提法。比如,“决策篇”从指引改革方向、注入改革动力、提升改革能力三大视角,从改革是历史的抉择和人民的意愿的高度,将35年来历届三中全会比喻为改革的“航标灯”“加油站”“百宝箱”,准确鲜活,在众多回顾三中全会的报道中独树一帜。“变化篇”用中国实力、中国活力、中国动力三个“力”串起改革带来的巨变,即实力之变、活力之变、动力之变,变化之源正是改革开放——“这是思想活力竞相迸发的35年”,“这是市场活力激情四射的35年”,“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避免了“流水账”“扁平化”,使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成就性报道。“方向篇”将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概括为三“难”,即“权难制衡,利难共享,人难出头”,提出“‘财富蛋糕’越做越大,‘公平焦虑’却越来越多”、“政府既要跟上市场节拍,又要守护公平正义”,评述到位。“方法篇”认为改革新路径应该是“上与下的呼应”、“点与面的协调”、“变与稳的平衡”,指出“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没有整体推进,改革会顾此失彼;不搞重点突破,改革会节奏迷乱”,“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这些话响亮有力,不少媒体在转载时将其作为大标题。“共识篇”将焦点对准深水区“深”在哪里、硬骨头“硬”在何处、攻坚期要攻哪些“坚”,提出了三“硬”,即“硬在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已很难成功”、“硬在改革已不是简单的应急,而是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硬在改革已不能只是利益的增进,而必须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指明新一轮改革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概括,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和表达样本。

    平时积累,敢于担当,打主动仗

    回顾述评写作编辑过程,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是:

    ——领导给力

    这组系列述评得到张研农社长、杨振武总编辑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报道设想得到领导肯定并列入报社三中全会报道方案。杨振武总编辑亲自审定稿件。谢国明副总编辑具体指挥指导,提出在我们原来设想写变化篇、方向篇、方法篇、共识篇的基础上,加上决策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使这组述评上了档次、添了分量,还不顾上夜班辛苦,审改稿件,并专门开会研究修改述评标题。正是社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这场硬仗顺利打响、圆满完成。

    ——打主动仗

    这次迎接三中全会宣传报道,经社部任务很重,但我们从大局着眼,从党报定位出发,敢于担当,主动出击,自加压力,积极策划,争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时刻,推出有分量的自选报道,为营造深化改革良好氛围贡献一份力量,避免“在伟大的事情上渺小”。部门领导齐上阵,带头写稿、精心提炼、反复修改。参加报道的记者无论是资深骨干还是年轻同志,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述评采写。事实再次证明,在关键时刻、对重大报道,见事早、行动快,打好主动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日报》的传播力、影响力。

    ——厚积薄发

    这组述评思想性、思辨性较强,要求高、写作难度大。关键时刻看积累,经社部多年来干活学习两不误,坚持迎着问题上,做“T”字型记者,培养“问题意识”,加强学习交流,特别是注重研究全局性、基本性、方向性、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打牢专业功底,在研究问题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方法论,重大报道能顶得上去。这次在短时间内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同样得益于丰厚的日常积累和扎实的学习根基。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的报道同样没有终点站,报道深化改革要攻坚克难再进发。我们将按照编委会的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好解读报道,深化改革宣传,为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改革氛围再做贡献。

不在伟大的事情上渺小
行业类媒体:坚守底线,规范管理
党报利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
激活“大数据”的“圈”“层”市场
新闻策划的流程设计与控制
舆论引导:都市报的“介入”和“担当”
好机制让好照片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