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恶搞”的代价

吴小兵 《 新闻战线 》(

    记者隐瞒身份进行暗访一直颇受媒体的青睐,因为暗访往往能够获得“明访”无法获得的真实素材。尤其在监督类新闻报道中,暗访更便于掌握被监督者刻意隐瞒的事实真相。央视记者耗时一年揭露出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的惊人黑幕,堪称暗访中的力作。

    然而,记者故意向采访对象隐瞒身份,对采访和稿件编发中“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司法界一直强调办案执法人员获取犯罪证据程序必须合法,不能采取刑讯逼供、威逼利诱等不正当的手段。记者暗访恐怕也应当如此,绝不能为了获得事实真相违背法律,侵犯隐私,更不能不择手段地突破道德底线。

    上述一番感慨源于最近澳大利亚电台策划的一则“暗访新闻”。2012年12月4日清晨,悉尼“2天调频”电台女主持人格雷格打电话给英国爱德华七世医院,冒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与正在那里住院的凯特王妃通话。护士信以为真,把电话转接到凯特的病房。格雷格的搭档克里斯蒂安随后冒充威廉的父亲、王储查尔斯,在话筒那头与“女王”说话,另一名值班护士同样上当,详细介绍凯特身体状况。“2天调频”电台稍后播出完整通话录音,称这是“史上最大王室恶搞”。

    当格雷格和克里斯蒂安播出那段“恶搞王室”的“暗访新闻”的时候,想必十分得意,他们的老板一定也为这档节目产生的轰动效应暗自欣喜。然而3天之后,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爱德华七世医院护士萨尔达尼亚在住所自杀。医院当天下午发表声明称“最近一个恶作剧电话打给医院,萨尔达尼亚是受害者” 。

    一次自以为是的暗访竟然导致被采访对象自杀身亡,这恐怕是任何善良的人们都无法接受的事实。我们没有权利指责护士萨尔达尼亚的脆弱和轻信。相反,在她的淳朴、善良、尽责面前,两位澳大利亚记者的“恶搞”是对她的羞辱,是对法律和公众道德底线的挑战。但愿,这起事件不仅对澳大利亚那两位“恶搞记者”是刻骨铭心的教训,也能够给广大青睐暗访的媒体同行带来深刻的反思和警醒。

生动活泼与生吞活剥
“恶搞”的代价
“杰作”还是“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