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接地气 养底气 聚人气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深化“走转改”

郭金平 曹福军 贾 岳 《 新闻战线 》(

    信息时代,新闻来源广泛、传播渠道拓宽,但社会实践仍然是新闻的真正来源。无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怎样变化,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和新闻主体的地位不会动摇。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加强实践,深入群众,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接地气、养底气、聚人气”的报道,切实促进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走”出来的好新闻

    “脚底板下出新闻”,好新闻都是“走”出来的。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把“走转改”作为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一开始就坚持顶层设计、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确保责任、目标、措施“三到位”,俯身接地气、抓活鱼,切实做到了“真走真转真改,扎实务实真实”。

    明确分工,制定措施保证“走”。集团成立了“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骨干力量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各媒体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联系人,狠抓责任落实,逐级细化方案,用硬措施分解软任务,真正做到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使活动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有效示范,领导牵头带动“走”。集团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有效示范,带动广大编采人员扎根基层、深入各个联系点,带头策划、采写稿件,先后持续推出了一大批接地气、养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

    树立目标,用“点”联系引导“走”。“走转改”活动一经开展,立即得到了集团各媒体的热烈响应,记者、编辑积极参与。为保证记者走有方向、走有目的、走出成效,集团各媒体都建立了基层联系点,采取“分队走与全员走、重点走与一般走”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走基层的全覆盖,走出了声势,走出了特色。目前,集团共建立联系点625个,组成小分队362支,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次数高达6420人次。

    创建平台,开辟专栏促进“走”。2011年,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等媒体共开设“走转改”专题专栏82个。2012年春节前,为确保活动宣传报道的现有栏目规模不减、力度不减,我们又在重要版面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题专栏,连续推出一批记者春节期间深入基层的相关报道。2012年1月10日至30日,集团各媒体共开设《新春走基层》专题专栏38个(期),刊登新春走基层稿件、图片共计1219篇(幅)。

    认真学习,创新载体激励“走”。为了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创新载体,多角度切入,深层次发力: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集团以“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为题,对采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促进“走转改”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并组织基层蹲点、向群众学习;以“阳光流动课堂”为载体,展开为民服务;组织评选“走转改”活动的好专栏、好专题、好报道、好体会和好典型;组织“陈中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去年,结合全省“建强省促和谐迎接十八大”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又组织编采人员到人民日报社旧址、西柏坡等地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饱含深情为民生

    基层是最广泛的新闻源,群众是最重要的新闻主体。新闻报道不“从群众中来”,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宣传工作不“到群众中去”,就会无的放矢,失去传播的意义。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带着感情走基层”作为对各媒体和采编人员的要求,把“走转改”的理念转化到“用新闻为人民服务”的新闻实践中。集团实施的“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项目,荣获2011年度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民生立报。河北日报下移新闻视角,在《走基层 访民情》专栏中持续对城市街巷改造、农村食品安全、长途客车安全管理等民生问题予以关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报道切实促进相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2011年开始,我们推出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系列专题报道,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文化扶贫。近年来,集团开展的“阳光流动课堂”活动已陆续组织200多名志愿者为山区孩子开设素质教育课达100多堂。同时,我们还筹办了“利群阳光”等大型助学公益活动,共筹资6000多万元,帮助1.2万多名优秀的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此外,我们还广泛发动爱心人士捐赠图书40多万册、为75所农村学校进行配备,共在全省各地建立“读者爱心图书室”120所。

    挖掘典型。燕赵都市报举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10届,以全国“双百人物”林秀贞等草根楷模为原型所创作的10部影视剧也因此而面世。中宣部新闻阅评组两次以专题方式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优势品牌。

    做好服务。在走基层过程中,集团编辑、记者深入各个联系点,与采访对象结对子、交朋友,展开定点帮扶,形成有效互动,真正做到和群众打成一片。河北农民报依托其在农村建立的多个“报友俱乐部”,经常开展科普、服务活动,把农业、医学专家请到农民身边,切实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完善制度促实效

    要想把“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之间的关系,把具体的新闻实践上升为一种新闻理念,内化为一种长效机制,确立为一种工作常态。

    以激励为手段。目前,集团各媒体进一步修订了相关的考核考评制度,出台了新的编辑记者奖励与处罚规定,对各部门下基层采访报道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评价、评先评奖上对深入基层的采编人员及其新闻作品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河北日报出台了新的考评机制,鼓励记者下基层采写精品稿件,规定《走基层》专栏稿件以日评好稿的标准起评,采编经费按3倍计算;同时还将“走基层”情况列为年终评选的重要参考标准,并给每位编辑、记者提供年度“调研期”,调研期内不考核工作量,却依然享受编辑部平均奖。

    以培训作保障。集团各媒体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培训制度,组织无基层工作经验的记者分期、分批赴基层驻点进行采访,并对今年新增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和在岗业务指导。

    用典型来带路。我们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了“党报记者在现场——十佳走基层报道、十佳年轻记者”的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身体力行的“三贴近” 采编典型。如河北日报摄影中心记者贾恒,其每年约2/3的时间都深入一线进行采访,他也成为编辑部每年深入一线采访时间最长、跨越地域最广的记者之一。集团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贾恒在《走基层·一线写真》中跟踪拍摄了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其中《12年,一个人的乡邮路》、《南湖水面清洁工》、《高山顶上的夫妻望火楼》等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河北农民报驻邯郸、邢台记者李月锋,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8年来共深入1300多个乡村实地采访,行程达25万公里,采写各类稿件近千篇,其中6篇作品被评为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一篇报道由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3篇报道由省委书记作出批示。

    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才能为记者走基层提供保障,才能把“人民至上”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固化于制”,把“走转改”活动的具体要求贯穿到新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走转改”活动为集团及各媒体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反映基层生活的鲜活稿件多了,关注民生的重点报道多了,文风更加清新朴实,采编人员的作风也更加扎实硬朗,集团的舆论引导力、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作者郭金平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曹福军、贾岳系集团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接地气 养底气 聚人气
向下的目光 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