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在浦东,我们都可以有”

——浦东时报以“增转改”为目标的转型发展

王 虎 《 新闻战线 》(

    从2012年1月3日起,浦东时报开始转型发展的尝试,这次尝试的关键词是:增期、转型、改版(简称“增转改”)。增是增期,即由以前的周二刊,增至周三刊;转是转型,即由社区报向财经报方向转型;改是改版,即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瘦报。

    浦东是一座新闻富矿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报业和新媒体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报业所固有的特点正演化为日益突出的劣势。全球、全国的报纸行业进入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挑战、变数不断出现,各种让人联想到“衰退”的负面新闻时有发生。

    为了推动转型发展,浦东时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讨论、数次请示汇报,达成了共识,这就是我们在新年第一期的《改版致读者》中写到的:“有的时候,一张报纸就像田野里的一株麦苗,麦子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需要充沛的阳光雨露、需要精心的耕耘……报纸也是一样。幸运的是,报纸成长所必需的元素,在浦东,我们都可以有。”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在创刊时的批复,浦东时报是“立足浦东,面向全国的经济类报纸”。对浦东时报而言,“增转改”既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浦东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既是报纸定位的要求,也是报社拓展事业空间的需要;对时报人而言,既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挑战,也是提供一个让每个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

    浦东时报转型发展是有比较优势的:1210平方公里面积,500多万人口,5900亿元GDP,浦东开发开放的奇迹令世人瞩目;22年来,无数个在全国的“率先”、“突破”已渐成体系,浦东改革发展的逻辑引世人探究;浦东经济元素的门类、当量和密度举世罕见,多重优势叠加构成了浦东独特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是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金字招牌,是一座新闻富矿。而且,浦东重视文化和传媒事业的传统和政策,构成了自己的小气候。

    讲述浦东故事  诠释浦东价值

    浦东时报是全国第一份以区县城市命名的、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统一刊号的公开发行报纸,创刊于2008年11月11日。选择这一天,代表着浦东追求“独一无二”的强烈愿望和勇立潮头的雄心。这“独一无二”,是因为浦东在全国一马当先、一往无前、一路高歌、一日千里。基于这样的传统,我们确定了此次尝试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要义是:讲述浦东故事,诠释浦东价值。

    内容蕴涵:宣传浦东奇迹、研究浦东经验、传播浦东文化、塑造浦东形象、弘扬浦东精神;价值取向:时报成为浦东信息、浦东声音的第一发布平台;成为浦东故事的第一讲述人,浦东价值的第一诠释者,浦东观点的第一集散地;成为了解浦东形象、浦东精神的第一选择。从而更充分地满足读者对阅读体验的新期待,使报纸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了目标,在实施行动之前,我们还需要厘清一些理念,这些理念的起点就是我们在《改版致读者》中说过的:“推动这次 ‘惊险一跃’的力量来自浦东赋予我们的信念、使命和机遇。为了这个选择,我们将奉献汗水、智慧和坚持。”  

    具体说来,我们坚持了以下理念:

    理想主义:瞄准国际国内成功的经济类报纸,鼓足勇气往上冲,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就是所谓强行起飞,追求逆风飞扬。

    现实主义:就办报条件来说,努力自身挖潜,调整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从内容定位来说,发挥本土优势,立足浦东,加大经济、财经新闻的报道分量。认认真真地开掘浦东这块新闻富矿,打出浦东这块在全国、全球都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做足浦东文章,彰显浦东在全国全球的影响力。

    “形式主义”:报型方面,参照国际主流趋势,采用视觉更优美、给人以锐意进取感的瘦长报型;经济板块单独制作子报头,引入国际流行的时尚元素设计版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版面语言;头版加大导读力度,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本期主要内容,方便读者快速浏览、检索。

    拿来主义:内容方面,与新华社上海分社开展稿件合作,由对方负责提供有关浦东的财经新闻,报社进行选择和编辑;与第一财经日报共同策划选题、共同采访、分别发稿。活动方面,积极寻找机会,和政府、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举办论坛等各种活动、推出特刊、出版学术报告。人力资源方面,以多种合作方式,从解放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上海商报、和讯网等媒体引进人才、借用外脑,提升采编、策划、审读能力。

    珍惜机会:即不放过任何一个扩大报纸影响力的机会。围绕当前国内、市内、区内的中心工作,跟踪经济、社会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敏感点、增长点。抓住这些契机,认真策划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在这方面不惜人力和版面。“机会主义”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积极寻找对外合作、引进智力等各种机会。

    三个致力于:致力于用公共语言讲述专业故事,提高影响力(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系列报道);致力于用大众语言传播主流价值,放大浦东声音(言论、评论、编者按、编后语);致力于用世界语言解析浦东现象,增强全球化意识(立足浦东看世界,站在世界看浦东)。

    四个方面转变观念、改变自己:改变视角,拓展视野,增强穿透力,提高分辨率。

    “五独”俱全,升级产品:独家的事实,独立的观点,独特的态度,独有的分析方式,独到的呈现方式。

    “黄金位置”刊发经济类稿件

    头版内容以经济报道为主,一般的领导活动不上头版。经沟通、争取,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头版一般不报道领导活动,“黄金位置”用于刊发经济类稿件。经初步统计2012年前11个月,132个头版头条,80%以上是经济类稿件。

    大力改革会议报道。除党代会、人代会等特别重要的会议之外,会议内容要做新闻化处理。一个会议稿,发与不发、位置高低、版面大小,不取决于出席会议的领导级别高低和会议规模的大小,而是看这个会议内容中是否有真正的新闻,找到新闻点后,报道时千方百计地予以突出,标题则尽最大努力不出现会议字样。2012年许多头版头条都是从一些级别并不是很高的部门会议中挖出的新闻。

    从经济视角报道民生、文化方面的新闻。浦东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时报在经济报道方面应该有比较优势,为了强化这个优势,民生、社会、综合新闻等各个版面,也都强调“经济视角”,要求编辑记者多用经济的眼光策划民生报道,多从产业的角度采写文化新闻。

    每期拿出4个对开版面形成经济板块,集中报道经济方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三增:增加经济报道总量,增强经济报道的频率,增大经济报道的覆盖面(园区、写字楼、大企业等等);三点:聚焦热点产业、重点区域、焦点人物(事件)。三势:跟踪宏观形势、行业趋势、企业走势。每周一期的“金融城”版面,除了及时跟踪报道陆家嘴金融城建设的各项动态、进展外,还经常以特稿、系列报道的方式深度挖掘金融城建设的经验和典型;每两周一期的“航运”版面,聚焦洋山港、外高桥、浦东机场和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进展,针对航运中心建设话题比较专业、普通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经常约请业内专家撰写通俗易懂的评论和分析性稿件;每周一期的“前沿”版面,紧盯深圳、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开发开放前沿地区,及时报道他们的新做法、新经验,为浦东的开发开放提供借鉴和标杆。

    开设《东方时评》栏目,形成观点集群、构筑思想高地。邀请邓伟志、周瑞金、朱铁志、周锦尉、凌河、江曾培、吴兴人、蒋元明等十几位国内、市内知名的评论高手为骨干作者,每天在二版显著位置刊发一篇言论,以言论的形式发现新事物、关注新亮点、诠释新政策、宣传新成就、展示新风貌。

    广泛拓展对外合作。与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承办了“上海品牌论坛”,论坛前后,组织了一系列专访、专版,专家、企业家轮番登场,丰富了报道的内容。正式出版的22万字的《上海品牌报告》,在上海还属首次,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为该书作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报纸的品牌价值;与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合作,推出12个版的《第十二次长三角城市市长论坛特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麟亲自组织区委研究室人员撰写重头稿件,《特刊》在市长论坛亮相时,在会场引起广泛热议;与“浦东红娘”——范阿姨团队合作,对经常性的相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这类报道生动、活泼、“接地气”,深受青年男女的欢迎。

    在采编工作中引入“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可打破部门限制,自由“组阁”,人员实行柔性组合,集中精兵强将做好重大战役性报道。浦东新区成立纪念日专刊、长三角城市市长论坛特刊均是人员柔性组合的产物。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增转改”,带来了新气象。读者普遍认为,现在的浦东时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提升,像一张现代、大气的主流大报,开始与浦东在全国的地位和形象相匹配了。有几个比较明显现象可以作为佐证。一是,主动来报社联系宣传事宜的单位,过去主要是街道和乡镇,现在主动来寻找合作机会,要求签订内容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机关、开发区、企业不断增加。二是,过去具有全国、全球影响的大企业、大机构对时报的关注度不够,现在时报采编人员到这些地方去,“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有明显好转。三是,现在主动投稿的机关领导、知名人士日益增多。四是,在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国报业经营普遍滑坡的大背景下,2012年,浦东时报的各项经营总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改版致读者》中我们曾这样写道:“我们的成长不一定能收获成就、成熟与成功。但是我们必须成长!因为那是生命内在的渴望;我们必须起跳!因为那是抵达‘彼岸’的一种可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也许可以算是“踢出了头三脚”。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办报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运动,它既需要短跑冲刺的爆发力,又需要长跑坚持的耐久力。所以,对于浦东时报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工作永远是进行时态,我们的使命没有完成时态。展望未来,浦东天降大任、浦东八面来风、浦东雄姿英发。只争朝夕的时报人将牢记使命、恪守职责,扛起“改革开放前沿报道”的大旗,循着浦东大地心跳的韵律,感受和记录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奇迹。

    (作者系浦东时报主编)

县市报的本土新闻和多元经营
“在浦东,我们都可以有”
融入才能提升
“最美农民工”和“最美使者”
问卷调查:考核记者新机制
企业报如何突破自我设限
“行走系列”打响品牌
党建报道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