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校园性侵中浅析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途径

文/刘昕霞 王淇 《 新安全 》(

    自2013年来,随着南海教师带学生开房事件的曝光,中小学生在校遭遇性侵事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校园性侵事件被媒体播报。校园性侵的发生给学生、家长、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思想阵地,校园性侵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学校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学生不仅对学校产生恐慌感,而且家长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不满,甚至闹校。建设安全校园环境刻不容缓。

    一、学生遭受校园性侵的危害

    目前学界对校园性侵的定义众说纷纭,发生地点为学校是区别于其他类似事件的主要特征,“侵害者以哄骗、威胁、恐吓、诱引的方式以性刺激、性满足等等为目的,对学生从事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1]“这种行为有多种类型,诸如强暴、性虐待、猥亵、违法的性行为等。”[2]其中,侵害者主要是教师及校外人员。学生遭遇校园性侵后,不仅身心受到沉重打击,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如果事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一)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遭遇校园性侵的学生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内心也承受沉重打击。性侵行为带来学生生殖器官的破坏。由于学生身体发育不成熟极易造成生殖器官感染、慢性性病,甚至造成不孕。长期的治疗中,学生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煎熬,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遭遇性侵后的学生常出现恐惧、压抑、自卑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会害怕见人,郁郁寡欢,自我封闭,避免与外界接触,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患上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在家长和相关司法部门调查情况过程中,也会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加深了痛苦的烙印。更为糟糕的是个别学生会误认为通过这种违法的性行为交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导致个人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前程令人堪忧。

    (二)学生家庭承受压力

    学生遭遇校园性侵后往往选择独处,与同龄儿童接触较少,与父母交流更少,即使通过医疗和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难免抹去孩子心里的阴影。家长担心遭遇性侵经历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婚姻生活。亲戚、邻里,朋友对这此事件的评论加深了家长对孩子的内疚。有些受侵害的学生对家长冷淡,家长如果对孩子采取不恰当的教育和关心方式可能还会增加家庭矛盾,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在通过司法程序向侵犯者讨回公道时,付诸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也直接加重经济负担。有些在农村发生的校园性侵事件,涉事家长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自己抬不起头来,心理压力巨大,严重影响家庭生活。有的甚至最终搬离了所在地。

    (三)影响社会稳定

    发生校园性侵,家长闹校,上访告状者大有人在,这影响了社会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校园性侵反映了校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家长们在社会范围内议论此事,无形中加剧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危机感。有些遭受性侵的学生家长由于不满意处理结果,甚至组织其他学生家长到相关部门闹事,扩大了不良影响。遭遇侵害的小学生如果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爱护可能会对社会冷漠,甚至长大后报复社会。具有精神疾病的受侵害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学生遭受校园性侵的特点

    本文研究对象是在校学生,分析在校学生受害特点为学生的在校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引起家长及学校对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视。

    (一)受侵害者低龄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遭遇性侵的学生多为小学生。年级较低的学生对危害行为判断能力较差,对教师有较强的心理依赖,对教师言听计从。此外一些小学生禁不住教师食物的诱惑从而屈服于教师。 小学生由于没有较强的反抗能力致使惨遭教师的黑手。“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中仰小学的姜齐光老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对16个小学1一2年级的女生猥亵了35次”。[3] “有着31年教龄的56岁陈德玉利用在村小二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数学老师的便利,在短短15个月时间里,轮番奸淫、猥亵7名8岁至11岁的女学生” 。[4]                            

    (二)侵害者教师偏多

    学生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下,接受教师的教诲,在心理上对教师有强烈地依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告诉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所以,面对教师的侵害举动,受害学生跟本没有反抗心理。有些小学生对危害行为判断能力较差,对教师听之,任之。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最为了解,教师利用学生服从教师的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较差实施性侵行为。“《分析报告》统计的340件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中,校园性侵案件达50 件占14.7%.《情况报告》统计的192起案件中,有42 起由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老师实施,占案件总数的21.9%”。[5]

    (三)侵害地点具有隐蔽性 

    教师通常会以物质引诱、课下辅导或强制留校等方式将学生带到自己办公室或寝室、讲台后、学校杂物间等相对私人不易引起他人注意的地方进行性侵行为。部分学校宿管人员对学生公寓管理不够严格,为教师潜入学生寝室进行侵害行为留下空隙。同时,地点特殊带来了取证的困难,由于发生在隐蔽的地方,侵害行为缺乏人证。另一方面,小学生即使意识到自己受到伤害,但由于受到老师的胁迫或害羞,没有将情况告诉家长,影响了取证的时效性。

    三、学生遭受校园性侵的原因

    学生遭遇校园性侵事态严重,制止类似事件刻不容缓。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深刻地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案。除了.家长及学校缺乏对学生自我保护教育重视及侵害者道德品质低劣之外,学校管理存在疏漏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客观原因。

    首先,教师在选任过程中出现漏洞。学校在选用教师过程,往往考察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其职业道德、心理状况和人格健全的考量一带而过。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界定教师综合素质时,以教师教学能力为主,以学生总体成绩为基准,以班级管理为标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微乎其微。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学校聘用不到专业教师,竟然任用了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员。

    其次,教师队伍管理与监督呈现了荒漠化,校园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外加教师摒弃了职业道德规范,增加了校园不安全因素。例如,有些教师以送教材、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谈话的理由将学生骗到办公室进行性侵。有的教师在学校的水房、杂物间等偏僻的地方实施侵害行为。更为严重的是,校园领导是侵害主体。部分学校对学生公寓管理不严格,教师及校外人员潜入学生公寓对学生发生性行为。

    最后,学校对学生监管力度不足,保护措施不具体。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没有摆设警告信号。

    在被管理人员忽视的易发生事故的地方没有安放监控设备。加之,学生对危害自身的行为辨别能力不足,自救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学校相关人员加大对其保护力度。学校需要改善保护学生安全的工作。

    四、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途径

    校园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安全的保障。创建安全校园环境必须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明确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力度入手。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安保队伍

    首先,健全学校硬件设施。增加监控设备,确保整个校园都处在可监控范围内,包括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尤其是被忽视的较隐蔽的地方。

    其次,增添学校安保人员,提高安保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安保人员的警惕性。在招募相关人员时,除以往工作经验外,学校领导更要重视职业操守。只有学校领导注重校园管理,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安保人员树立监管责任,才能构建温馨安全的校园环境。可见,安保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对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到主流砥柱的作用。安保人员禁止校外可疑人员进入学校,家长进入学校必须登记并记录好时间。安保队伍领导可以细化安保人员工作,有专门负责登记人员。另外,可划分管理区域,由该区域管理人员负责安全工作,及时排除危险信号,承担维护安全的责任。这样就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找不到相应负责人的难题。

    学校持续对安保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更新管理理念。根据校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安保对伍要调整管理制度,协调新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师的道德品质培养

    首先,改革教师任免、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行为规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学生在校的主要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要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小学生的青睐,更要以崇高的品德来感染学生,形成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小学生,使小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所以,在选任教师时,学校将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学校认真地考察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不仅限于他人的道德评价,更应来自于对教师道德行为的持久观察。教师的体检报告中必须明确体现出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学校必须形成合理的教师行为规范,规定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如禁止教师单独进入学生寝室,禁止以各种名义与学生单独相处,如有特殊情况向领导请示。学校发现教师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应严厉惩治,不应怕有损学校声望,减轻对教师的惩罚,更不允许品德败坏,或有过犯罪前科的教师继续担任教学职务。

    其次,用人单位在教师选任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道德监督制度、考核制度,还应在教师上岗后继续进行道德培训。用人单位要全面考察教师的道德行为,通过行为判定思想认识。监督过程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共同监督。学校定期通过学生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了解教师道德品质现状。家长用理性思维分析判断教师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其相悖的行为,家长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师之间也要形成相互监督的氛围,发现伤害学生的行为要即使阻止,事态严重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不仅要严格监督,考核教师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道德培训,更新教师伦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

    最后,学校应给予教师人文关怀。教师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可通过长期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以此来缓解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时刻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促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自身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进而提升教师道德境界。学校通过建立激励制度,对教学能力卓越思想道德修养高的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并给及一定的物质与精神表彰,营造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的文化氛围。

    (三)确立全员责任制机制 制定校园安全法

    学校领导确立全员负责机制。学生在校发生性侵事件,主要领导、相关教师、安保人员、应承担起责任并追究明细责任。此外,国家加快推进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制定的步伐,明确法律规定、管理界限、管理内容、惩罚举措。相关法律的出台为校园管理者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避免侵害者利用法律漏洞实施违法行为。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校园氛围

    首先, 学校应改革课程体系,弥补学生安全意识的不足,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并重。学校增添性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并选择有相关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教学活动。在性教育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生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了解性侵行为与危害,以及掌握如何避免性侵的有效举措。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中,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过分重视理论灌输。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危险情景,营造紧迫气氛,促使学生急中生智,采用自救办法来脱离险境。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猜、组织学生表演小品等有趣的途径,加深法律知识的理解,真正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教师呼唤学生的自我意识,加深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传授具体的自救办法,如大声喊叫、留在标志性的物件、与侵害者周旋等以此提高面对危险的辨别能力、应对能力。

    其次,学校应制定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明确指出危险地带,禁止学生靠近任何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地方。此外,避免学生与校外闲散人员接触,校外人员进入一定需登记。

    最后,学校应在明显的地方悬挂标语,提醒学生随时注意自身安全,鼓励学生反映危险情况。学校监管是预防校园性侵事件的内部防线,学校领导必须注重对校内人员的管理,加大惩戒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易利民:《校园性侵现象及干预策略探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20期。

    [2]刘昕霞、王淇:《小学生遭遇校园性侵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2期。

    [3]林雪卿:《教师对学生实施性侵害的特点、危害、原因及对策》,《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苗青青:《校园女童性侵害问题研究》,《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年第9期。

    [5]涂欣筠:《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现状及其对策》,《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渗透
学校教师车辆的四种有效管理策略
校园性侵中浅析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