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马拉松运动安全攻略

文/本刊记者 田歆炜 《 新安全 》(

    2014年12月,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两万五千名选手参加。不幸的是,一名来自广州的跑友因为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身亡。据媒体报道,该跑友是中央警卫局退役士兵,身体一向很好,热爱户外运动。

    11月,据台湾《联合报》报道,45岁周姓男子参加台湾米仓田中马拉松42公里全马赛,在第31公里处休克,送医不治,男子并无心血管相关病史,但赛前感冒,疑抱病硬撑参赛。

    7月,2014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50多岁选手发生意外,在半程赛道约18公里处晕倒在地,随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诊断为心脏猝死。后经组委会核实,该选手是非正式报名参赛选手,使用他人参赛号码参加半程项目比赛。

    5月,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当时21岁的大一学生冯某,在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出现步伐不稳等情况,随即被救护组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3月,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一名25岁女选手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跑到18公里处时,突然晕倒。现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突发状况,当时选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救护并及时送至九龙医院进一步抢救。经过持续心肺复苏后,选手曾一度恢复心跳,但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其实,近年因马拉松而导致的运动猝死事件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1人死于24小时内的运动性猝死。这一幕幕悲剧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要想参加马拉松比赛,仅有运动的热情是不够的,更要学会科学安全的运动和自我保护。

    跑马拉松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运动性猝死绝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对呼吸、心跳和神志三项生命体征的损害。

    根据死亡解剖的结果发现,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心肌炎等。这类人群本身就有心脏的各种潜在疾病,占整个运动性猝死80%的比例。脑源性猝死主要是运动者原先就具有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原发病,运动诱发脑中风引起猝死。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曹建民教授曾在接受财新传媒采访时说,“运动性猝死个案往往发生在篮球、足球、马拉松等比赛的竞争状态中,尤其易发生在那些平时缺乏长时期规范专业体育训练、贸然参加比赛的人当中。”

    山西工商学院体育教学部老师王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向本刊记者表示,“大部分年轻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好,而且平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太了解,即使有潜在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性异常疾病,更容易被隐蔽,无典型症状,甚至在没有一定运动负荷的情况下都不会发现。患者和其亲友如果不知情,在受到持续强刺激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猝死。”王乐还介绍说,“发生猝死的人群也有一部分是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或者平时锻炼的负荷就没有达到一个量,导致一旦参赛,负荷过大无法承受,却还一味坚持,其实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甚至有呕吐症状,就应该懂得必须放弃。”

    马拉松由于运动时间长,机体脱水、盐分丢失,体内高温,还可能导致中暑、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诱发的猝死,曹建民说,“年轻人相对心智没有那么成熟,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状态没有良好把握和主动调整,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而过于激动、争强好胜,运动超过自身极限;另外,如果运动中没有注意经常性的补水、保温,没有注意适当休息让体能得到恢复的话,很容易造成体温升高到人体不能承受,而发生猝死,猝死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

    还有一些马拉松猝死者,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这种马拉松猝死者往往是平时缺乏锻炼,或者比赛前患上感冒、休息不好,身体机能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处于不良状况,此时可以表现为安静心率加快,肌肉乏力等。当马拉松的极限运动负荷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且剧烈运动时,伴随着脱水、电解质钾、钠离子的紊乱,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心脏停搏和脑血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

    赛前要准备周全

    体检要全面

    本刊记者在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发现,各地竞赛规程说明中都对参赛者身体状况做出了要求,并对以下八种人员做出了禁止参赛的建议: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3、心肌炎和其他心脏病患者;4、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5、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患者;6、比赛日前两周内患过感冒者;7、从未跑过20公里或以上距离者(或走跑交替);8、其他不适合参加比赛者(如孕妇、赛前疲劳者、过度饮酒者等)。后三条要求可以通过参赛者自筛,但仍出现了猝死案例中因感冒后参赛而酿成悲剧的情况。前五项病症则更需要通过专业的赛前体检和测试去对自己身体状况做出判断。

    王乐建议:“首次参加马拉松的人最好做一次体检,包括心脏、血压等。但是安静状态下的心肺常规功能测试并不能揭示可能的潜在性危害。所以,建议参赛者进行一些递增负荷试验,如台阶试验等,通过在运动中不断增加运动强度刺激,来监测不同负荷下成年人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等指标变化,科学地评价心血管机能指标体系。”她强调,“尤其是非专业型选手,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心脏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结构异常,则应该停止参与竞技性比赛。”

    装备要专业(二级标)

    身体条件允许只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最关键的第一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首次参加马拉松跑的跑友,装备的专业性和舒适性对比赛是否能够平安顺利完成有着重要影响。

    国际马拉松冠军吴敏在其健康跑特训营上曾经针对跑步装备,向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的跑友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跑马拉松,鞋的要求最高:一是鞋面要软;二是鞋的内帮接口要平整,不能刮脚;三是适合自己的脚型;四是鞋底弹性要好;五是中底要有一定稳定性,不宜变形;六是透气性要好,利于透汗;七是一定要轻便。

    马拉松鞋最大的特点是鞋底柔软富于弹性,另外鞋面面料透气,不防水,特别是鞋头要软以保护脚趾,多数是尼龙面。跑步的时候,马拉松鞋是最舒适的。足球鞋沉,乒乓球鞋弹性差,旅游鞋底有点硬,磨脚,都不建议穿着。

    (2)要穿运动袜,吸汗袜,不能穿新袜,坚持袜子内侧千万不要有线头,否则会磨出血泡。

    (3)平时训练特别是比赛中,最标准的装备是田径服,其次是吸汗速干T恤加高弹裤,尽量不要穿棉质材料,如果没有也不要穿牛仔裤,可以选择普通轻便短裤加涤纶背心或T恤。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赛前要对脚部进行一些维护,修剪脚部趾甲及脚茧,伤口及破溃需到医院处置。

    准备活动要充分

    跑马拉松前的准备活动要做好,最好做一些热身操。准备活动能充分地活动各关节,减少各关节间的粘滞性,调动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积极性,使全身心都投入到长跑锻炼中去,有利于长跑过程中“极点”的克服。突然的运动则可能导致肌肉拉伤。

    适宜的肌力训练,诸如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等也要与跑步相结合。肌力训练不只是增加肌肉的力量,更能强化神经与肌肉联系,使机体更加协调,帮助跑者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

    赛时要懂得放弃

    掌握正确的跑步方法

    比赛鸣枪时,人多拥挤,注意保持冷静,避免碰撞;无论是全程还是半程,记住马拉松跑第一原则——匀速。王乐还建议,呼吸时尽量采用鼻呼吸,若感觉呼吸局促可采用“鼻吸口呼”。鼻呼吸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鼻腔湿润空气,防止干燥空气贸然进入肺部造成不适。还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胃部,造成胀气。初跑者可以放慢跑步速度,用舌尖抵住门牙避免用口呼吸。同时,尽量采用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会增加肩胛带运动,造成肩关节紧张,更容易疲劳。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王廉医生强调,跑步动作是否正确很重要。一般人可以采取足中着地的方式,由足弓来缓冲震荡,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正确的跑法即“足跟——全足——拇趾”方式。跑步时踝关节要有控制,不要刻意抬高脚趾和前脚掌,也无需用力蹬地,只要维持踝关节保持一定紧张度,避免踝关节扭伤。绷紧臀部,髋关节前后摆动,避免骨盆过度前倾,使重心不过分向前,减轻地面对骨盆的作用力,保护骨盆及腰椎。确保髋关节前后摆动,减低地面反应力对骨盆的影响。微微收腹,感觉让腹肌靠住脊柱,尽可能采用规则的,有深度的腹式呼吸。腰部放松,上半身带动双臂向前后方向自然交替摆动,双臂靠近躯干,肘关节弯曲,半握拳,不要刻意把力量总在摆动双臂上。用力摆动双臂过抬臂过高会使心脏负担增加。颈部放松,头部直立,一直面朝前方,略低头收下颌,尽量闭嘴用鼻子呼吸。眼睛看向身前7~10米的距离。

    清楚自己的身体变化

    普通人在比赛中该怎么区别何时坚持和何时必须放弃?

    马拉松最易发生猝死的时间段,主要是跑到半程极点时、冲刺时,以及比赛结束后。这是最易发生猝死的几个“节点”。跑友要对这几个“节点”分外留意。

    长跑中出现运动极限点,简称极点。通俗地说,就是比赛进行中,人体感到最“难受”的阶段,心跳和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比赛的念头。不经常从事长跑运动或者说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出现极点期,一“咬牙”,往往容易在这个时候突发病症,导致晕厥、甚至猝死等意外。

    很多马拉松比赛的猝死意外多发生在终点附近,主要是心脏功能存在问题,形象地说就是体力不支,强度过大,心脏“打”不出血,造成全身供血不足,导致死亡。一般发生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硬要冲刺更容易诱发潜在疾病。冲刺时的猝死发生最多的人群是30岁以下,又以15至20岁年龄段更集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这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好胜心强,虽然身体已经极度不适,但总想着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殊不知心脏已经不能承担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了。

    35公里左右号称马拉松“鬼门关”,在“鬼门关”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均处在最低点;比赛中出现头晕目眩症状要立即停止跑步,慢慢走上一段降低速度再跑。如果没有效果,一定要选择放弃,向工作人员示意退出比赛。

    马拉松参与者需要加强自我监督的能力,让运动者了解运动时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或发生意外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

    赛后要学会放松

    比赛结束后也是容易发生猝死的时间点,因此赛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由于肢体肌肉频繁、有规律且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到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送到全身,血液循环极快。王乐介绍,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于静脉中,扩张的血管突然失去肌肉有节律的挤压,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就会缺血,医学上叫做“重力性休克”;比赛结束后没有“缓冲”,身体不好的人有可能就承受不了心脏忽快忽慢的负荷,导致心律失常,严重导致心悸。比如,一辆车快速行驶,之后骤停,长时间这样机器的寿命也会缩短。人和机器是一样的,并且更加脆弱,容易造成心跳的骤停,可能导致猝死。正确做法应该是运动后逐渐递减运动强度,做一些拉伸放松运动,一般持续1~10分钟递减运动为宜。

    身体恢复后要迅速保温、补水、补充食物(只能是碳水化合物),切记不要吃的太多,最好不吃正餐,稀饭及清淡的面条最好。比赛完当天不能蒸桑拿、泡热水澡等。可按受适当的按摩。如在赛中赛后出现过身心问题最好咨询专家及心理医生。

    马拉松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参与和完成的,参与者不仅应该从中收获激情和快乐,更要通过与众多跑友的竞技与交流,增加一定的运动保健知识,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推广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畅享冬泳 科学防护
科学冬泳Q&A
别把体检不当回事
别小看头疼
“马拉松热”考验了谁?
马拉松运动安全攻略
普通跑者如何准备第一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