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每一个车主都会有这样的用车感受:经过一晚寒气侵袭的车厢内冷若冰窖,而内饰更是让人倍感寒意,瑟瑟发抖着热车直至暖气温暖车厢,着实让人不爽。因此,许多车主都主动选择车内保暖用品,让车厢在冬季不再寒冷刺骨。然而,形形色色的车内保暖用品却不一定十全十美,在“温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危险。本期《新安全》将邀请北京爱喜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航来帮助大家选购舒适、安全的车内保暖用品。
方向盘套最好不用
案例: 白浩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一名管理员,每天他都会开着自己的爱车上班、下班。2013年12月6号是一个周五,晚上下班后他如往常一样启动车子、开出车位,融入了北京晚高峰的车流。40分钟后,他到达了自家小区的转弯路口。然而,就在他刚刚拐入路口时,意外发生了。一名行人突然从路边停放的两车的缝隙中窜出,白浩急忙打转向躲避。然而方向盘套固定不牢靠,为了保证不撞到行人,他下意识地多转了些角度。由于转向过大,他车辆左侧车头撞到了路中的栏杆,左侧大灯被撞的粉碎。发生事故之后,白浩意识到了方向盘套的缺点,即使再冷的天气,他也没有用过方向盘套。
安全提示:冬天来临,爱车在搁置了一夜之后,由于车厢内的气温很低,不仅我们的身体能直观地感受到寒冷,当我们手握方向盘时,寒冷更能够直接从双手侵入我们的身体。冰凉的方向盘不仅令我们的双手变得僵硬,也间接影响着我们对车辆的操控。每当冬季来临,为了避免每天都握到冰冷的方向盘,许多车主都会选择为方向盘装上一个保暖套。
鲁航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方向盘套种类繁多,方向盘套有毛绒、胶粒、真皮以及高密度羔羊毛加厚真皮、牛皮把套等多种类型。此外,还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的材质,例如夜光皮革、防滑颗粒、短绒电绣和毛绒带小玩偶的方向盘套等。不同类型的方向盘套也会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在夏天的时候,有些车主为了保持手部的干爽,会购买布类的方向盘套。而在冬天,为了双手保暖,车主一般都会选择使用长绒毛类的方向盘套。由于大部分车辆的方向盘都是使用真皮、高级橡胶材质作为接触表面,本身就具有吸汗、防滑的功能,大多数车主都是为了隔凉保暖而在冬季购买或使用方向盘套。
方向盘套不仅能让爱车显得更时尚,又能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但是,使用方向盘套存在安全隐患这个问题我们却不能回避。作为车内用品专家,对于方向盘套的使用,鲁航给出了明确意见:为了安全建议车主不要使用方向盘套,特别是在冬天。
鲁航解释,冬天气温较低,人的反应能力和感知能力下降,驾驶汽车更需要小心翼翼,而对于车辆方向的操控则全依托于方向盘,如果此时方向盘上还套上了厚重、贴合性差的方向盘套,会增加司机对于车辆的操控难度,不方便车辆简单的操控。
另外,冬季雨雪天气较多,道路结冰现象多发,使用方向盘套会减少方向盘和手之间的摩擦力,在遇到雨雪路滑、急转弯路况时方向盘不易操控,容易出现方向盘滑落、脱手导致转向偏离或者不到位的情况,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而在处理紧急状况时,由于方向盘套影响了转向的精准度或者阻碍了驾驶员对于车辆操控,可能造成更加严重事故后果。
同时,司机可以通过方向盘的震动来感知路面状况,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或急转弯时,都可以通过方向盘及时判断做出紧急处理。使用方向盘套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路况信息的传输,也会降低司机对路面状况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鲁航强调,每一款汽车的方向盘本身都有防滑设计,车主们不能为了冬季一时的温暖而加装方向盘套导致方向盘原本防滑的功能失效,方向盘何时都应该直接手握。
汽车座垫要严选
案例:于彤和丈夫都在同一单位工作,为了方便上下班二人购买了一台私家车。2013年春节期间,她和丈夫开车从河北老家返回北京。刚享受完节日的欢乐,又坐在舒适温暖的车里,二人十分放松。然而,没行驶多远于彤便觉得座位下的加热座垫温度过高,十分灼热。丈夫见状,赶紧停好车辆,切断了加热座垫的电源,拆下了加热座垫。拆卸后,他们发现加热座垫下方已经被烫黑了,时间再久一点很有可能引燃座椅,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商家检验,原来他们使用的加热座垫连接到了错误的电路上,接收的电流过强,使得加热过猛才产生了危险。
安全提示:每当车主钻进冬天的车厢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座椅好似冰块一般寒冷,一进车内,便直打寒颤。于是,车主们开始纷纷选购各种形式的座垫,用来温暖自己的“宝座”。
鲁航介绍,汽车的冬季座垫按照保暖性能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天然保暖座垫与电加热座垫。天然保暖座垫以化纤、人造毛、羊毛等不同的具有保暖性能的材质为主,通过材料本身的保暖功能为车内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而电加热座垫则是由发热电阻丝与绝缘材料、化纤布料构成,座垫通过电路与车辆电源连接能够产生热量,类似于“小型车载电热毯”。
那么,这种电热毯的安全系数究竟有多高呢?选择座垫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暖座垫的摩擦力。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遇到紧急刹车时,身体由于惯性的作用直接从保暖座垫上溜出去。这就是因为购买的汽车座垫摩擦力不足的原因导致的,因此大家在选择汽车座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足够摩擦力的座垫,最好能够亲身体验一下。安全装好保暖座垫后,不仅要检查座垫是否足够给乘坐提供良好的摩擦力,也要查看座垫与车座的连接、粘结是否牢靠。质量可靠、安全的保暖坐垫可以有效避免乘客的身体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滑动,这是保证出行安全的需要。
其次,要根据自己车辆情况选择材料、尺寸合适的保暖座垫。选用座垫时,可以通过手摸,用鼻子闻,有无异味和掉毛现象。使用时车主也要们注意,特别是吸烟的车主,尽量不要在车内吸烟,以免烟灰落到棉毛类保暖材料上引起火灾。
最后,购买加热座垫要合理、安全地连接电路。鲁航介绍,大多数加热坐垫是通过车辆的点烟器通电,很容易在加热过程中烧损保险丝,引发车辆故障。而有的加热座垫虽然不需要连接点烟器,但需要更改车辆线路,在安装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车辆电流短路,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火灾。同时,电加热座垫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超过使用年限一定要进行更换。另外,建议使用加热座垫的车主每年都对其进行基础的外观、通电、发热情况检查,以免在行驶中出现问题,给驾驶带来危险。
开车别穿雪地靴
案例:林美琪是一名典型的“80后”,喜欢打扮、追求潮流。近几年雪地靴流行之后,她每年都要穿着雪地靴过冬。2014年1月,她开车带着朋友去郊区吃烤全羊。冬季黑天较早,而且乡村路况差、视野差,回程途中车辆遇到了一处障碍需要紧急刹车。因为她穿着的雪地靴太过厚重,右脚从油门转刹车不够灵敏,没能及时刹车,差点导致车辆颠簸出路面,酿成车祸。了解原因后,朋友让林美琪坐在了副驾驶,亲自将车辆开回了城中。
安全提示: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雪地靴开始风行,许多女士甚至男士都钟爱这种既能保暖又时尚、美观的雪地靴,几乎整个冬天都要穿着雪地靴度过。虽然雪地靴有许多有点,但是如果开车时我们也穿着笨重、庞大的雪地靴那就有可能导致行车出现危险。
鲁航介绍,驾驶汽车需要手脚共同协调,来操控车辆,虽然雪地靴、皮靴等厚底棉鞋在平时走路的时候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用来踩踏油门与刹车踏板就不方便了。有过开车经验的朋友都知道,汽车油门踏板的高度会比刹车踏板更低一些,而雪地靴太过笨重,很难灵敏的操控汽车油门和刹车。同时,由于雪地行车条件的先天不足,需要擦刹车时,很有可能造成踩不到刹车或者雪地靴被卡在刹车和油门之间,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因为雪地靴、厚底皮靴更加厚重,所以脚下的敏感程度也会大大降低,踩油门或刹车的力度没有很直观的感觉,这样也容易因判断失误造成追尾、刮蹭等交通事故。
因此,在开车出行时各位车主应当穿着一双舒适、轻便的鞋子,不能为了美观、保暖而忽视了驾驶安全。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寒冷,可以在车内或者后备箱放置一双专门用来驾驶车辆时穿着的平底鞋、帆布鞋或者运动鞋。进入车内,先换好适合驾驶的轻便、灵敏的鞋子,再驾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