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毒误区扫描
据媒体报道,韩国曾有多名孕、产妇查出患有不明肺炎,肺纤维化程度严重,其中3人因及时接受肺移植手术而幸存,另有9人治疗无效最终身亡。连续夺走多人生命的“罪魁祸首”经调查最终确认皆因使用加湿器杀菌剂所致,并且其使用计量和使用次数都相当可观。消毒剂的巨大杀伤力提醒人们尽早摆脱对于化学消毒产品的过度依赖,走出诸多家居消毒误区,以科学、适度的方式寻求健康、洁净的平衡之道。
洗衣粉、消毒液混搭
“内、外衣物一起洗”,某家居清洁品牌为其衣物除菌液打出的产品口号,颇能把握消费心理,但其对于人体是否有害则值得“三思”。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为了避免衣物洗涤过程中细菌互相之间“串亲戚”,在启动洗衣机按钮前的最后一步会加入大量消毒液来让衣物更加洁净、无菌。其实不然,如此“混搭杀菌法”不但难以有效灭除衣物细菌,同时也让衣物的清洁效果大大折扣。
消毒提示:洗衣液与消毒液混搭危害多,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毒液的浓度至关重要。一旦浓度过高,其含有大量的化学试剂会损伤衣物,影响穿着。其次,消毒液残留伤害皮肤。如果衣物在漂洗过程中,有残留消毒液接触皮肤,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淀。因此,对于家人患有红眼病、腹泻、灰指甲、头皮癣等传染类疾病时,可按照使用说明加入适量消毒剂进行洗涤。或是在车站、商场、医院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有较长时间停留,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衣物无需进行特殊的消毒处理。
宝宝用品一概消毒
“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什么都做到尽可能干净,怎么宝宝还会生病呢?”这样的困惑,成了很多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谜雾。爱子心切的家长,总是在努力为宝宝营造出快乐成长的“无菌环境”,认为一切疾病也就能因此够绕道而行。其实不然,过度追求干净、卫生等于堵塞了宝宝建立自身免疫力的“通道”,当孩子走出家庭后就失去了抵御疾病侵袭的防护力。
消毒提示:对于玩具、奶瓶、座椅沙发等宝宝接触到的环境统统进行杀菌消毒,这样的误区极为常见。因为,皮肤作为抵抗病毒的天然保护屏,使婴幼儿自身具备一定免受细菌侵袭的能力。过度消毒会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大降低,反而为有害细菌和霉菌的滋生、泛滥提供有利环境。
洁肤湿巾随时擦手
随身携带洁肤湿巾,成为了很多人出门时的必备清洁用品。精致小巧的身材、淡雅幽香的气味,使得这一便携消毒产品迅速俘获大众“芳心”。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湿巾、消毒毛巾等清洁用品为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其杀死了一定病毒的同时,随着水分蒸发,其中含有的大量消毒剂颗粒会残留皮肤表面,尤其是对于常常吮吸手指的婴幼儿来说,消毒剂颗粒一旦进入体内,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甚至过敏等不良后果。
消毒提示:为了避免湿巾消毒剂残留进入体内造成的身体不适,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表示,户外活动期间,应尽可能地用清水洗手。找回“老办法”,用小手绢或小毛巾进行替代也是避免造成孩子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方法。如果特殊情况下不得不使用清洁湿巾,建议仔细查看包装说明,选购有机的品种,避开苯氧乙醇等有害物质侵袭。
频繁使用洁阴洗液
富含天然乳酸、萃取草本植物精华……市面上常见的洁阴洗液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女性私处的洁净、健康必不可少,而频繁使用洁阴洗液清洗私处不但难以消毒杀菌,反而破坏其正常菌群。国外学者曾专门对30年来有关妇女私处清洁的报道加以集中分析,其调查结果表明,每周使用洗液进行私处冲洗的女性,其盆腔感染的风险明显攀升,其感染风险与冲洗频繁程度正相关导致罹患妇科炎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消毒提示:因此,专家建议,女性日常洁阴用清水冲洗即可,如有炎症发生时,可参照医生对症开具洗液类型,按疗程进行阶段性治疗,切忌长时间使用。
餐具消毒方法盲目
为家中厨具餐具定期消毒,是保证家人健康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餐具消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放入消毒碗柜中就能轻松搞定”。依据自家消毒碗柜的不同功能类型,以及餐具自身材质的耐高温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消毒策略,才能充分消灭有害细菌,有效防治消毒意外事件发生。
消毒提示:目前较为常见的消毒碗柜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红外线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碗柜以及臭氧消毒柜等。对于玻璃、密胺、陶瓷等耐高温餐具而言,可使用红外线消毒碗柜。对于釉质、颜料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的陶瓷餐具不宜放入臭氧消毒柜中,因为内部过高的温度会造成有毒物质外溢,污染食品,危害健康。
此外,对于玻璃、陶瓷质地的餐具,也可采用微波消毒法,其释放出的高频电磁波同样能够使餐具产生高热,起到杀菌灭毒的作用。
如此消毒更健康
既然过度消毒带来的是健康“负能量”,掌握正确的家居消毒方式才能真正为家人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家居消毒的四大法则,掌握健康家居生活的消毒之道。
物理灭菌更胜一筹
自然界蕴含着天然、高效的“杀菌良药”,只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忽视了这种赐予,转而将视线投向了那些化学药品。在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所长佟颖看来,对于没有传染病人的家庭而言,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其实没有必要。家居清洁的总原则就在于常规清洁之中,避免家中积太多灰尘、不要过度消毒、注意卫生死角、经常开窗通风等无一不在其中。
阳光中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其光照强度越大,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用品,不妨尝试阳光曝晒法,但应注意曝晒过程中应经常翻动衣物,确保各个部分能够均匀接触阳光,4-6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此外,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但雾霾天气下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可等太阳出来后再开窗换气。食具、毛巾、手绢、注射器、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的物品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钟,即可有效消毒灭菌。
把握勾兑黄金比例
对于有特殊消毒需求的家庭来说,使用化学消毒用剂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但是正确把握消毒剂勾兑比例才能将其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浓度不够难以起到杀菌效果;浓度过高易造成残留,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专家表示,消毒液最好以季铵盐类(俗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消毒剂、84消毒液等为主,浓度宁可稍低也不可盲目追求过高;对于衣物和餐具来说,消毒后要冲洗彻底,避免化学成分残留;针对衣物、餐具和洁具的消毒液产品,其配方和配比浓度各不相同,消毒时应严格管控其使用范围。
此外,购买消毒液时,应仔细核实“卫消证字”产品标签,重点关注每种消毒液应对的微生物种类和消毒适用对象,含有相同成分、类型或用途相同的消毒液准备一种即可。
空间不同各有侧重
居家生活,不同的活动空间使得杀菌消毒的对象以及细菌滋生的特点大相径庭、千差万别。因此,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清洁措施,才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呵护家人健康。
客厅:地面可以说是客厅最容易遭受细菌攻击的领域,由于客厅地面人员活动较为频繁,因此,每天至少应用拖把擦洗一遍。对于拖把的消毒除了正常的清洗之外,必要时还可在消毒溶液中进行适当浸泡,一般以30分钟为宜,置于通风干燥处加以晾晒,避免细菌滋生。
此外,客厅内的门窗把手、电器按钮、开关、茶几、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表面用清水加洗洁精抹去表面灰尘即可,对于经常接触的局部位置可用消毒溶液进行重点擦拭。但应注意用清水抹布将消毒溶液处理干净,防止消毒溶液腐蚀电器表面,影响美观。
卧室:顾名思义,卧室当属床上用品的杀菌消毒为主,衣物等纺织物品为辅。最佳消毒方式应以煮沸物理消毒法为主,对于大件的床上用品,使用日光暴晒法即可。
厨房:灶具、操作台面和餐桌的日常清洁可使用消毒剂溶液擦拭,砧板切完生食后,可用热碱水或消毒剂溶液或擦洗冲洗,洗净置于干燥通风处晾干即可。时刻保持通风,对于厨房的清洁卫生来说也同样必要。
书房:书房由于使用次数相对较少,摆放其中的书架、书柜等物品只需要抹布蘸有加入适量洗洁精的清水进行擦拭即能达到消毒效果。对于接触较频繁的电话机按键、听筒、电脑键盘、鼠标等物品,应时常擦拭,注意消毒抑菌。
浴室:面盆、浴盆、便器等用具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对于家庭成员中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则注意对其使用物品进行彻底清洁,采用消毒溶液进行擦拭、浸泡或刷洗,不为病毒传染“留余地”。
家有宠物定期消毒
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来说,宠物已经成为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一位“成员”。然而,宠物自身携带的多种细菌成为了健康生活的一大隐患。因此,正确为宠物做好个人卫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宠物而言,正常的领养渠道是保证健康状况的客观条件。在正式领养前,应仔细观察其是否有频繁脱毛情况发生,排除皮肤病等常见疾病后,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预防工作。
接下来,在饲养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进行消毒清理,以保证家庭卫生。首先,笼具、项圈、刷梳工具、装饰用品,可根据材质作浸泡消毒,每周至少在消毒剂溶液中浸泡或浸润半个小时,用洗衣粉、去污粉擦拭,冲洗干净后晾干即可。其次,宠物住舍的内外环境要时刻保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污物和垃圾,并经常进行消毒处理。再次,宠物皮毛极易沾染细菌,应定期用温水为其洗澡,发现患有皮肤病后及时进行治疗,将过氧化氢(双氧水)、高锰酸钾等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