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国内一些省市“单独”生育二胎的细则都将陆续出台,许多符合要求的夫妇跃跃欲试,准备再添一宝。专家分析,新一轮人口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刺激婴童用品消费。“专业催乳”、“婴儿游泳”、“儿童摄影”、“亲子兴趣班”……随手打开一个亲子网站,婴幼儿消费广告便充斥整个网页。
据调查,不少婴儿消费项目不仅收费高昂,还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而一些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往往不惜重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婴童消费市场无法自拔。遇到陷阱,如何能够慧眼识别?面对诱惑,如何才能理性消费?本期《新安全》为您揭开真相。
“专业催乳”:鱼龙混杂
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她)人生获得的第一件珍贵礼物就是母亲的乳汁。然而,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一些母亲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能分泌出乳汁。为了保证宝贝的口粮,很多家庭就会请一些具有丰富推拿经验的催乳师来帮忙。
催乳师,是对专门催乳的人员的一种称呼,在中国公布的职业目录中,并没有催乳师这一职业。所谓催乳师就是通过催乳技术即中医推拿手法,为产妇解决产后无乳、乳少等症状的专业护理人员。
目前,北京很多家政服务机构都推出了催乳服务。催乳师上门一次,按摩一两个小时收入300-500元不等,有些专业催乳师一天接手三四单活,月收入轻松过万。如今,国家人社部已有专门的催乳师培训课程。按规定完成课程培训,考试合格,则可取得人社部颁发的培训证书,该证书可以视为催乳师行业就业岗位资格凭证。那么,催乳行业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市场乱象
陈宁是去年9月当上妈妈的,她告诉记者,由于双方父母年岁已大,小两口就花1万多请了一位月嫂。但是,在陈宁遇到不下奶的情况后,那位称自己有北京某三甲医院颁发的催乳师证的月嫂,并没帮上忙,反而加重了陈宁的疼痛感,用她的话说,每次催乳简直是“生不如死”。“后来奶一直下不来,这位月嫂直接告诉我没有奶水。我是又生气又难过,直接把她辞退了。”后来,陈宁是在中医的帮助下恢复了奶水。
培训不规范:尽管通过培训考试,国家可以颁发统一的催乳师岗位资格证,但实际执行中的资格证并不统一。有的是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有的是培训机构自己机构颁发的证书。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声称,即使拿到本公司颁发的证书也可以上岗就业。目前,催乳师职业(岗位)培训考试和证书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家直属的事业单位负责,分别是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据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教育培训中心将催乳师作为一项技能的岗位培训项目,然后会与社会上有合法办学资质和一定办学质量的学校合作,进行该项目的培训,但是考试和颁证还是由教育培训中心负责。
无证上岗多:据介绍,目前“催乳师”三个字是针对这一新兴职业的岗位(职业)培训证书而言,并非职业资格证书。而目前全国12万催乳师仅8000余人拿到岗位技能培训证书。目前市面上存在的诸多培训机构,要么是和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的,具有培训资质的学校;要么就是假的,是打着人社部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学员如有疑问可以拨打教育培训中心的电话进行确认。
培训收费差别大:对于催乳师的培训收费,不同机构差别很大。有的580元学5天,有的6800元学20天。从培训内容来看,个别机构的教学大纲上还要求学员学中医药营销。
消费支招
由于没有标准的资质,没有相应的门槛,也缺乏监管部门,催乳师行业衍生了不少职业乱象。尽管催乳师的推拿手法对刺激妈妈分泌奶汁有一定的作用,但儿科专家也提醒父母,不要轻易尝试催乳师,有些不专业的催乳师手法、力度不同,不但达不到催乳效果,反而有可能破坏乳腺组织,导致炎症加重,甚至催生乳腺炎。
专家介绍,并不是每个妈妈都需要催乳按摩,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定。有的妈妈在孕期就开始重视母乳喂养的知识并且积极准备,孕期乳腺发育良好,出生3天内,即乳汁充盈且乳房无硬块出现,这样的妈妈就不需要催乳师按摩,自我按摩即能保证宝宝充足的乳汁。有的妈妈在孕期非常辛苦,压力过大,乳腺没能发育地完好,产后3天还不见初乳下来。有的妈妈患有乳腺增生,这时就需要专业的催乳按摩来帮助泌乳,减少痛苦。
其次,如果不得已要借助外力催乳,一定要选择专业有资质的催乳师,如您所在医院产科的医生。因为乳房是女性身体一个非常脆弱敏感的部位,它富含神经组织,加上产后正是乳腺充血的泌乳阶段,此时尤其脆弱,如果任凭非专业者胡乱揉捏,极有可能导致乳腺管破裂。此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些非正规的催乳师揉断产妇乳腺管的事件发生。
儿童写真:
“优惠”背后的陷阱
孩子从诞生之日开始,他(她)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从满月到百天,从周岁到之后的每一年生日,父母们总是不惜重金带孩子去影楼拍摄各种留念。那么,家长们在消费儿童摄影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市场乱象
底片“潜规则”:同婚纱摄影一样,如今,很多儿童专业影楼也有一个规定,拍照时入册的相片数固定,影楼所送的底片也只是入册的相片。如果要选更多的底片或者需要临时增加相片入册,消费者就需要额外加钱。虽然影楼的做法显失公平,但很多消费者还是默默接受。
李女士的宝宝马上两周岁了,为了给宝宝留下成长纪念,她决定带宝宝拍一套写真照片。李女士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家儿童摄影工作室,看了一下样片觉得质量还可以,就与店主签订了598元套餐协议。拍照当天,店主要求李女士必须补齐余款才能拍照,李女士补足余款后一共拍了五六十张就结束了。一周后选片时,李女士对照片质量很不满意,便向店主要求退款,但店主以这是摄影师的风格为由拒绝退款。
公用服装卫生堪忧:对于婴幼儿来讲,外出消费卫生是最重要的。然而,儿童影楼拍照多数都要求选用影楼提供的服装。尽管一些影楼都说每次穿之前都会进行消毒,但消毒程度却并非公开透明。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我们影楼的衣服使用的人很多,如果经常清洗,很容易损坏和变形。”
消费支招
专业律师介绍,国家对摄影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影楼正是看准了这一漏洞,制定了不少“霸王条款”。消费者和影楼双方极易发生消费纠纷。
保留足够证据。专家介绍,一些业务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报喜不报忧”,只告知消费者优惠的内容,却不提收费的事项。如果消费者不留意,就可能发生消费纠纷。因此,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拍照之前充分了解相关的事项和协议,并保留足够的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就可以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消委会投诉反映。
因此,消费者在影楼拍照之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协议。遇到消费纠纷的情况,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将按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调解。
理性看待促销。消费者带孩子拍摄写真时,要理性看待促销。如果消费者遇到摄影机构打着某权威部门旗号,宣称“免费拍照”、“特惠套餐”等进行促销时,千万不要轻信。因为这些商家往往事前以 “免费”、“低价”揽客,事后却以洗印费、制作费、相框材料费等要求消费者另掏腰包。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避免落入不法商家 的促销陷阱。
看清影楼资质。消费者选择摄影公司时,应选择具备营业资质并且明码标价的正规商家,避免权益受不法商家侵害。
婴儿游泳馆:卫生考量是关键
近年来,专门针对0~4岁的婴幼儿游泳馆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这些游泳馆往往会打出“一人一池一胶袋”,“每天医用级消毒灯消毒”的字眼吸引消费者,但这些游泳馆的专业水准和卫生状况却让人担忧。
市场乱象
护理人员资质良莠不齐:
记者以家长身份在北京某婴儿游泳馆询问其护理人员资质时,对方业务负责人的回答是:“你放心,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全部持有育婴师资格证。”
而一些亲子论坛上经常会刊登一些婴儿游泳馆招聘护理员的信息。一家游泳馆护理员的招聘条件仅为:“女性,30~50岁左右,身体健康,有爱心有责任心(下岗失业或刚退休者优先)。”记者拨通其电话咨询招聘事宜,老板表示,没有任何相关从业资格也没有关系,“这里有老师,上岗前我们会对员工进行培训。”
水质消毒存疑:
沈小姐去年为刚满一岁的宝宝办了一张500多元的12次游泳卡。沈小姐对记者说,这卡的使用期限是60天,可让宝宝定期游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家伙的心情和身体情况常常让计划泡汤。”一张卡总会浪费一两次,而高峰时段,时常会“一位难求”。沈小姐说,“更让我纠结的是,我不清楚游泳馆内的水质及相关的卫生情况。而游泳馆内的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也让我不放心,因此每次宝宝去游泳,我和母亲都严阵以待,带足了洗护用品、毛巾和一次性游泳袋,在水池边寸步不离地守着。”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省水,在一些婴儿游泳馆中,“一人一池水”的承诺时常是个幌子。“数量可观的婴儿游泳馆采用的是循环水。”据介绍,循环水是将使用过的泳池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次注入泳池中重复使用。
消费支招
只要游泳,游泳池的水和各种设备就会与宝宝“亲密接触”。那么家长该如何为宝宝选择放心的婴儿游泳馆呢?
一是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婴儿游泳馆。据了解,婴儿游泳目前还没有专业统一的行业标准,有的婴儿游泳馆就是设置两三个池子,找一两个服务员就开业了。家长在选择时可从游泳馆证照是否齐全、设备是否专业、环境是否优良、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素质等方面去考量,选择环境卫生、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有资质的场所。
二是婴儿游泳过程注重环节卫生。业内专家提醒,婴儿游泳馆应该保证一婴一缸水、一巾一消毒。游泳池上还应覆上一次性塑料套,避免交叉感染,室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5-28度之间,水温尽可能保持在36-38度之间,游泳时间也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家长最好要求工作人员当面换水,并自带擦拭毛巾和玩具,选择最适合宝宝大小的泳圈,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是要理性看待婴儿游泳运动。婴儿游泳作为一项运动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未必适合所有新生宝宝,每个婴儿体质不同、对运动承受能力也不同,家长们不要被游泳馆的宣传误导而跟风,也不要盲目攀比。应根据宝宝个体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如果宝宝喜欢,不妨让他玩玩;如果宝宝比较抗拒,也不必强求,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有益方式,一样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早教机构:教育监管存盲区
如今的许多中国家长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孩子0—3岁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亲子班、早教班。有的孩子刚出生,家长已制订了一整套早教课程规划:9个月之前,每两周上一次亲子课;9-15个月,每周上一次感知训练课……这位母亲对记者信誓旦旦地说,“相信经过两年多的强化训练,孩子一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学习。”
然而,近两年,国内早教市场屡刮“关门风”。比如上海虹桥路的“学儿宝”、“恐龙创造力”四家门店、“创艺宝贝”、古美路“多多菲”等早教机构相继关门。中国的早教机构由此引发了不少家长的信任危机。
市场乱象
洋品牌也可能是“贴牌”货:
如今,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如今很多早教机构都挂着很“洋气”的名字。这些机构都号称自己是“国际知名早教”、“全球领导品牌”。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记者:“所谓洋早教实际上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早教机构建立后加盟到某国际品牌旗下,这需要交纳一定的加盟费用,但实际上多半只是花钱买个名号,所能获得的技术支持微乎其微。然而,这已经算是市面上最正规的洋早教了。另一种则是‘出口转内销’,由某人获得国外绿卡后在国外注册早教公司,然后再回国吸引加盟商。而最恶劣的一种则是随便选一个唬人的国外名号招摇过市,蓄意欺骗消费者了。”
教育部门监管盲区:
根据国家相应标准和指导规范,教委承担着儿童3岁以后的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监管,但对于0~3岁的早期教育,却没有任何明文规定。《中国消费者报》儿童消费监督指导部主任张永财介绍,目前,早教行业在我国还是监管的盲区,很多早教是以咨询公司的方式成立的,是在工商注册的,但是没有在教育机构备案,教育机构是不监管的。因为教育机构监管的是幼儿园,所以大部分是以投资为目的,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一些不具备办学资历的“早教机构”,教育部门无权处理,只能交由工商部门按照超出经营范围作出相应处理;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导致了不少非正规早教机构铤而走险。
教师资质良莠不齐:
不少早教机构的教师水平也良莠不齐,有的是从幼教专业、师范等教育相关专业毕业,并未从事过真正的早教培训,有的则仅仅参加了机构的内部培训就上岗。
消费支招
如今,方兴未艾的早教机构让众多年轻父母都跃跃欲试。那么,如何选择放心的早教机构呢?
付费条款要预防格式合同陷阱。缴费前务必查验《办学许可证》原件和有效期,收费是否出具税务部门印制的正规发票,收费票据上的印章名称是否与《办学许可证》上的名称一致。
警惕现金报名。一般早教机构开设的课程从半年至两年不等,高端机构收费三五万并不稀奇,而且都是向家长预收资金,家长承担了较大的资金风险。业内人士建议,如果给宝宝报名的课程时间在一年以上,最好选择刷卡付费,或季节性付费。曾有一家因不善经营关停的早教机构,就一次性收取了100多名家长40万元的两年期学费,结果人去校空,导致家长钱款泡汤。年轻父母应该谨记,大额早教费用,不要被‘付现金、赠课程’的诱惑蒙骗,还是应该避免一次性现金支付,如一定要预付大量资金,要尽量选择卡内转账,一旦中途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要求冻结公司账户。
看办学资格和执教老师的“合格证明”。据了解,目前许多早教机构都是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在经营,到工商部门注册时,公司的经营范围并没有早教的内容,而实际操作中,却在进行早教活动。要观察硬件环境是否适合小孩子成长,是否安全卫生和舒适,处处为孩子着想。作为执教教师,应该同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和教育心理学学士以上学历。如果是从国外引进的早教理念如“蒙台梭利”、“右脑开发”等,国内授权经营的对应早教机构应该为执教教师提供培训,并颁发该品牌总部的培训认证证书,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可以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部”教育。
婴儿游泳安全提示
1、婴儿游泳时,必须有专人全程监护。
2、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后要将新生儿防水护脐贴取下,脐部消毒,并用护脐带包扎。
3、新生儿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如泳圈的型号、保险按扣、漏气与否等)。
4、依据婴儿颈围选用合适的泳圈型号:小号<20cm;中号:21~23cm;大号:24~26cm;加大号:27~29cm;特大号:30~33cm。
5、新生儿套好泳圈后,检查保险粘贴是否粘牢,要逐渐且缓慢入水。
6、游泳完毕后要迅速擦干婴儿身上的水迹,注意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