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自驾游安全相伴才完美!

文/本刊记者 王晶 《 新安全 》(

    夏天是出门旅游的好时节,“自驾游”因其方便、自由、快捷而成为许多游客的新宠。但由于游客同时还要充当司机的角色,安全也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旅行途中,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谨记安全。

    随车预备帐篷、食物与水

    出门旅游,自驾行走于山地之间,容易面临一些突发事件。自驾游爱好者Richard说,无论路上是否有安排住宿,餐食是否全部预订,都应该随车预备帐篷、食物与水,“如果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住的房屋不安全,住帐篷就很有必要。” 一般成年人在外出旅游时,每天要消耗约3000大卡的热量。所以应准备营养类的旅游食品。但要注意,这些东西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影响旅游行程,建议以巧克力、牛肉干等高能量的为主。“出发前,可以根据出行天数安排食物与水的量,比如出去7天的话,可以携带3至5天的口粮,包括巧克力,饮用水和一些牛肉干。” Richard说。

    出行前,还应对车做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车辆的良好运行状况。首先应检查脚刹、手刹是否正常、有效,然后检查四个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如果近期调换过轮胎,再检查一下螺栓是否有松动。清理后备厢的杂物,不用的物品将其卸载,其余物品最好装在一个纸箱或容器内,以免车辆颠簸物品乱蹿或发出响声。此外,备用胎、手电筒、医药包、维修箱,拖车绳甚至备用油,都是必不可少的。

    必备常用小药箱

    自驾游一定要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随身携带常用小药箱,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哮喘的人,一定要带足够量的平日里常服用的药品,并且按时停车服用药物。还要考虑在旅途中易发病症,准备解热镇痛药、抗菌药、抗过敏药、预防晕车药、眼药水及一些外用药品。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医生韩峰说,在旅游途中没有医师、药师的用药指导,最好使用一种药物,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在选择药品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需要咨询医师或药师。“感冒发热,可选用百服宁、泰诺片等解热镇痛药。如果有老人经常腰腿痛,可以准备双氯酚酸类药品。抗菌药主要是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腹泻,腹泻严重时氟哌酸和黄连素可同时使用。抗过敏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适用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药物或食物过敏。”韩峰说。

    另外,晕车药应在乘车船出行前半小时服用。在途中不慎灰尘入眼后,使用眼药水有利于眼睛的清洁。如果经常消化不良,需要备些乳酶生、酵母。创可贴用来应对意外小的创伤,清凉油或花露水可以应付蚊虫叮咬、头晕,这些都是途中必备的。

    巧妙防晕车

    自驾游途中,常有除司机以外的乘客发生晕车的状况,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或者上腹部胀感不适。为了防止旅途晕车,很多人外出前吃一片晕车药,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头晕及伴随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晕车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比如青光眼等患者就不宜服用。“晕车药多属于抗胆碱药,抗胆碱类药物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可阻止眩晕和呕吐,起到防止晕车的作用,不过抗胆碱药也会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弛支气管平滑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青光眼患者一旦服用,极有可能诱发青光眼发作,如救治不及时,会造成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韩峰说。

    对于不宜服用晕车药的人群,通过其他方法也是可是预防晕车的。在外出前不宜吃得过饱,并且避免摄入高脂、高蛋白食品,以防胃负担过重,这样可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乘车前,滴两滴风油精或取一片鲜姜或鲜橘皮敷于肚脐上,用伤风止痛膏敷盖。也可将风油精或清凉油涂擦于太阳穴、风池穴、内关穴处。旅途中,如有胃胀感觉时,可服用助消化药、嚼口香糖或食用薄荷味的水果糖;如有想呕吐的感觉时,可服吗丁啉或胃复安等。

    途中谨防“水中毒”

    夏季自驾游出行时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避免出现“水中毒”。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医生韩峰说,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喝水还要注意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另外,旅游时因出汗较多,会排出一些盐、钾、镁、钙、铁等物质,因而旅游中应饮用含有以上物质的水或饮料以维持体内水、盐代谢平衡,但不能一次饮水过多,以不超过3000ml为宜,否则会使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增加心、肾的负担。含糖量较低的汽水、富含维生素的饮料以及水果等,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在旅途中应尽量避免喝下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旅游出行的运动过程中,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旅行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料,而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韩峰说。

    山区行车须谨慎

    很大一部分人自驾游都会走出市区,去山野郊游。在山区道路行车需要有一定的驾驶技术和经验,新手千万不要贸然前往。保时捷卡宴车友会资深车友田博文说,山区道路行驶,最好用一档起车,但如果不是上坡的路段,如需要也可以临时用二档起车。上坡时应根据其坡度选择合适的档位行进,为了保险起见,当坡度较陡时应采用较低的档位匀速前进。尽量避免由于动力不足造成上坡过程中的降档操作。

    “下坡时如果前方的道路不是很直很长,建议不要增档,用原档位来牵制车辆的行驶速度,未遇见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踩刹车,特别是在雪天或雨天以防侧滑。”田博文说,在行车时,要用油门的大小或怠速来控制行车速度,千万不要踩下离合空档滑行或熄火行进。山区道路行驶需要泊车时,尽量在平坦和视野良好的路段停车,如果在坡路停车,踩刹车后应大力将手刹拉紧,然后熄火将变速杆放入一档以防溜车。

    在遇到一面是山一面是崖的情况时,有交通标志线的要按线行驶,无标志线的靠山一侧的应尽量靠里行驶,以给对面车辆让出足够的空间。靠外侧的车辆要稳速行进,在条件允许的路况下,尽量不要太向里靠,以给对方车辆通过提供方便。遇雨天、雾天应将前后雾灯打开并要降低档位低速行驶,尽量不要紧急制动,适当减少刹车的次数以确保安全。

    另外,出现路面堵车时要排队安静等候,行至危险路段也要等候,不要盲目抢行超车,避免车辆在山路堵死,同时也要注意躲避危险路段易出现的滑坡落石等危害。不要随便到无人看管的野景、野山、野地旅游,严防发生意外。

    突发灾害冷静自救

    在自驾游途中遇到突发自然灾害,应保持冷静,对当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再采取相应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中国地震局“平安中国”宣导活动提供的资料显示,遇到地震,自驾游客应马上到空旷、开阔的地方,离开房屋与车辆。在余震频繁发生、程度也不低的时候,游客更不能贸然返回车辆取财物,应首要保证人身安全。若地震时正在行车,车辆周围也没有开阔地可以临时躲避,司机应尽快减速并缓慢刹车,将车停在路边或空地,打开双闪应急灯,等地震过后再上路行驶。此外,地震时,车辆不要进入长桥、堤坝、隧道,如身在其中需要快速离开。如果路过的地方地面下陷,同样要立即停车,离开车辆到附近安全的地方临时避难。

    若因地震或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被困,游人还需科学分配随身携带的水和食物,保证每天营养供给。在被困且与外界暂时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留下醒目标示,比如把帐篷摊开,或是留下SOS等醒目求助标识,有助于救援人员从空中发现被困人员。如果有丰富的户外经验和生物知识,也可以采摘野菜补充食物。如果一群人被困,还应该注意组团自救和互救。在当地政府有安排的情况下,一定要服从安排和指令,不能自行选择逃离路线。由于地震还会引发塌方、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在撤离的途中,车友也应该注意行车安全。遇到有滚石从山上滑下,必须停车逃离,不能继续前行,任何情况下都应先保证生命安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注意避开山谷或山脊,必要时刻,该弃车时就要弃车。

    自驾游安全提示

    1、建议新手不要租车自驾游。刚学会开车的本本族,对车不熟悉,容易出事。

    2、路边或夜间停车时,务必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同时,贵重物品一律不要暴露和留在车内,以免引起路人忽起歹心,铤而走险。

    3、尽量避免赶夜路。姑且不论发生拦抢的危险,夜间驾车的疲劳也容易发生大祸。

    4、跑远途时,要在出发前给油箱加满油;如果目的地比较偏僻,要考虑自备一些燃油。如果自备燃油,要选用全封闭.金属外壳的安全容器。

    5、远途开车,最好选一个懂得车辆基本修理技术的人同行;同时,如果有条件,最好两辆以上的车同行,可以彼此照应。

    6、每开2-3小时,最好停车休息一下,既可以避免疲劳驾驶危险,又能防止长时间驾驶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也有利于缓解长途驾驶对车辆不见的疲劳损伤。

    7、不要随便搭乘陌生人,而且要在顺手的部位放上防身用具.灭火器.防盗锁,也可以预防不测。

    8、随身携带电话本,并在第一页上写明自己的姓名.单位.亲人及朋友的电话,万一发生意外时,抢救人员能及时和家人取得联系。

    9、控制车速。外出旅行行驶在空旷平直的大道上,人由于兴奋很容易发生超速从而导致危险。

    10、外出旅行有备足钱款,除了准备预计的开销钱款和携带信用卡外,务必额外准备一些现金,以备发生诸如剐蹭等小事故与人私了。

安全的,才是快乐的!
自驾游安全相伴才完美!
户外遇险求救信号
防护眼镜选择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