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你的生活失衡了吗?

文 / 本刊记者 苏嘉秋 《 新安全 》(

    当你的孩子发烧需要看急诊,而公司又需要通宵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你该如何抉择?当你已经两周没有陪孩子讲故事、去公园,而手头上的活儿总是源源不断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平衡?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木

    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但在不同的时候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公司,你也许同时是一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家中,你会是父母的孩子,同时又是孩子的父亲以及一家之主。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赋予你不同的义务和责任,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同时担当和平衡着各种压力和重任。

    一项针对中国的“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工作于家庭观念的影响巨大。中国人看重家庭,然而在工作与家庭之间产生交集时,往往难以平衡。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就是要让工作和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一致或和谐,不存在原则性的冲突,同时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和助益。两者是否助益,或形成冲突,有两种表现。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是人同时作为员工和家庭成员,两种角色之间的一种关系。

    “家,就是最大的动力。”

    陈斯,34岁,理财分析师

    我是基金公司的一名理财分析师,平日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多时候会连续几天的加班,甚至通宵。我女儿素素刚满3岁,没事就喜欢搂着我让我给她讲故事,或者让我陪她玩儿,但是我并没有很多的时间陪她,往往到家她已经睡着了。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有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伴侣。我爱人在国企工作,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规律,家里的事务以及女儿基本上都交给我爱人。我不需要加班时,回家总会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的起居饮食也是她在打理,从来不需要我担心,也没在我面前抱怨过一句累。我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时,她总是鼓励和支持我。现在每每遇到压力,孩子和爱人就是我往前冲最大的动力。

    上述个案阐述的就是一种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助益关系”。指的是,一个人对某一生活领域活动(工作)的参与受益于他在另一个生活领域(家庭)所获得的技能、体验和心境的积极影响,它们之间形成这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称为“工作—家庭助益”和“家庭—工作助益”模式。

    如果能够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并让人在其中得到温暖、分享快乐以及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成长,那么,在这个经营家庭关系的过程中就能得到一种正能量,这种能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和生活经验能够助力工作,让人在工作中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应对问题。于是,工作和家庭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就是双赢的局面,在工作上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外一种表现,则是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角色间的冲突,即来自工作和家庭领域的角色压力在某些方面不能相互平衡和协调,于是形成这样一种冲突关系。

    “一个人的孤独,远比两个人的不和谐快乐。”   

    黄浩,32岁,广告后期编辑   

    “朝九晚五”,对于我们这种工作性质来说,基本是不适用的。很多时候,客户看片子改片子,动辄就是一个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但是我爱人从来都不能体谅我。每回我打电话告诉我爱人要加班的时候,她总是会带着质疑的态度反问我各种问题:和谁一起加班;为什么总是需要加班到半夜;接电话时为什么总是那么匆忙;而且会偷偷查看我的电脑、手机、邮箱。面对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总是让我倍感疲惫,尤其是有时下班回家特别想倒头大睡,面对的依然是喋喋不休的质问和不满。我就会迸发出一种发泄的冲动,于是我们就吵起来了。大部分的争吵,其实都是无来由也不存在实质问题的。这种不断争吵的状态已经让我有点麻木。即使不用加班,我也不想回家,总是在公司呆着,否则我面临的,依然还是工作家庭双重压力。

    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环境下,其中的矛盾频繁、摩擦不断,这就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以及时间去平衡和处理家庭中的各种负能量和问题;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心态必然是消极以及疲惫不堪,以及长期处于一个负能量场中,也就无法在工作上投入过多的精力,逐渐工作和家庭都会恶性循环,最后让人陷入一种万劫不复的状态之中。

    上述两种观点,前者主要揭示了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良性关系下,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是良性的;而后者则主要揭示了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不良关系下,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致两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核心因素,而这种结果必然只会是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具有工作优先观念的中国员工来说,由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失衡,而引起工作状态和表现不良,更多地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第一种是顾此失彼型。即由于工作占据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致使这类员工在家庭和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出现问题。这种所谓的“工作狂”,最可怕的后果就是“过劳”,不仅提前终止职业生命,健康也会完全被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自身的能量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选择“竭泽而渔”,还是“细水长流”?

    第二种是激情耗尽型。长期以来,他们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工作上,并已此成为生活习惯,但从工作本身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感,相反有时候还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同时,还可能会因为无暇去寻求工作之外生活的乐趣,感到失落、沮丧和疲惫不堪,从而导致逐渐在工作上也逐渐失去激情,甚至对生活都失去信心。一旦将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工作上,这就等于将生活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我们所不能确保的事情上,这只会成为一种冒险。

    专家解析:平衡是一门“艺术”

    张西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副教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国际EAP协会会员;中国首部EAP专著《员工帮助计划(EAP)—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和中国最早的职业心理健康(OHP)与心理资本增值(PCA)的研究和实践专家。张西超教授致力于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是国内最早关注、研究西方EAP发展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是推动EAP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领军人物。

    平衡的因素,认清角色

    造成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原因,一般有角色压力(角色模糊、角色过载、角色冲突),人格特征(神经质、外向型、乐观型)和社会支持(工作社会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等。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假如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清,角色的负荷过重,而导致自身难以承受,而且各种角色之间有冲突,就容易造成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失衡;另外,工作与家庭平衡还与个人的人格特质相关,开放型、乐观型的人格特质比较容易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关系,而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就不容易处理好这一关系。

    来自组织的支持,对处理工作与家庭平衡具有一定的帮助。有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工作—生活平衡计划,内容包括:弹性的工作时间、远程电子通勤(即在家中利用互联网处理工作)、分担工作(两个人分担一个工作岗位、一份待遇)、健身紧贴、家庭服务、照顾孩子的父亲假、照顾老人假、开办幼儿园、工作假、员工帮助计划服务等,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保持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并提高员工的绩效。在欧美国家,为员工提供工作—生活平衡计划已经列入大多数企业的日常财务支出范畴之内。

    综上所述,“工作—生活冲突”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个人因素,一方面来自社会因素,所以,要真正地达到工作与生活相互有所助益,既需要来自社会系统的支持,也需要自身因素的努力。

    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身陷其中,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深层意义,哪些在生活中才是必须珍视的。精力和时间应该如何合理分配、有效利用,才能充满激情和活力地工作和生活和工作,而不是无休止地疲于应付,最后焦头烂额。

    平衡的关键,是一种能力

    生活是否平衡,跟工作占用的时间、精力以及成就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绝对的关系。它是与每个人的平衡能力有关系。王石是中国房地产界的重量级人物,生活中以征服大自然为乐趣,从2002年5月攀登非洲乞力马扎罗峰开始,在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先后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9个实现“7+2”计划的探险家。当有人问“你花大量时间在户外探险上,如果平衡与公司业务的关系?如何解释股东认为你不务正业的批评”时,王石的回答是,换个角度就比较简单了:老王是个职业探险家,“7+2”都完成了,企业也做的很优秀。

    这个道理如同走钢塑一样,在高空纤细的钢丝绳上,杂技演员坦然自若,如履平地,而且还能在上面演出各种精彩的表演动作。作为观众的你,不得不佩服演员的平衡能力,不经过训练的人是完全不敢想象能做到这一点的。由此可见,平衡是一种能力,只有经过生活和工作上的历练、失败和磨砺,才能造就这种不管遇到挫折和困境下依然能泰然处之的能力。

    平衡的重点,保持重心

    任何物体,要保持平衡,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即通过圆心的竖直线)必须通过支撑面(即物体与支持它的物体的接触面)。如果物体重力作用线不通过其支撑面,这个物体就要倒下。

    对于杂技演员来说,他必须时刻将身体的重心放在纤细的钢丝绳上,练习控制身体重心就成为他们最核心的功课。走钢丝的过程,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手中的长竿维持身体重心的过程。 

    同理,要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生活重心,也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只要不偏离这个重心,内心也就随之会平衡。在自己感到不平衡时,就不断和自己强调这个重心和目标,作为衡量矛盾和困难的准绳。

    当自己觉得迷茫和失衡时,不妨拿出纸笔,静下心,思考自己核心的人生目标,在经过成熟仔细地梳理和斟酌之后,记下它,用以时刻提醒自己。

    平衡的核心,“舍得”

    正如天平一样,只有当两边的质量相同时才会达到平衡。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所平衡,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所需要做出的调整,而是因为难以决断“舍和得”。试想一下,当你的内心感到不平衡时,首先需要打消的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念头,因为那只是理想中的状态。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正如杂技演员手中的长竿一般,它的长度永远都是恒定的,没有“舍”,便不会有“得”。然后,让我们自己喜爱那个喜爱那个自己的生活重心——生活目标,凡事以此为重心来决策,才能快速作出取舍,达到平衡。

你的生活失衡了吗?
五种“困扰”,我有招!
“车轮图”法测测你的生活是否足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