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塑化剂疑云

文/本刊记者 丁靖 《 新安全 》(

    近日,21世纪网送检第三方检测结构的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这一消息瞬间席卷整个白酒行业。那么塑化剂是什么,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塑化剂陷阱?著名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为我们一一解答。

    教您认清身边的“塑化剂”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化工用品,主要用来增加聚合物的塑性,使用了塑化剂的制品,其硬度、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都有所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得到提高。增塑剂的品种繁多,在其研究发展阶段其品种曾多达1000种以上,作为商品生产的增塑剂不过200多种,而且以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的邻苯二甲酸酯为最多。增塑剂主要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的生产中。

    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塑化剂

    作为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可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和食品中均可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人体可通过环境、膳食和饮水等多种途径摄入这类物质。

    一份来自欧洲食品安全局食品专家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53%的叶子蔬菜、13%的根茎类蔬菜、12%的牛奶、10%的鱼会含有微量的己酯(DEHP)。这是来自环境的“含量本底”,意思是“不是有意添加的,它在环境中存在,但量很少”。之所以会让环境抹上塑化剂的“底色”,是因为废弃塑料被扔到环境中,一旦遇到高温、油脂或溶剂,就慢慢释放到环境中。

    人类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终生暴露于不同来源的塑化剂,再将其吸入体内。比如DEHP,一般人群主要经消化道摄入,职业人群则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医疗用品中的己酯(DEHP)在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随药品进入人体。此外,己酯(DEHP)还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作用于子代。

    白酒中的塑化剂

    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为了提高黏稠度,企业可能会故意添加塑化剂。白酒里有塑化剂有三种可能:一,可能是为增加酒的黏稠度而添加;二,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管道塑化剂溶解而来;第三种可能是塑料瓶盖塑化剂溶解而来。

    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卫生部在去年已发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其中明确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DINP和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儿童玩具、儿童雨衣中的增塑剂

    塑料玩具常用聚氯乙烯(PVC)材质制成,使用增塑剂,可以使玩具变得柔软有弹性,手感好。儿童玩具中的DEHP是商品生产中最常用的增塑剂。DEHP存在很多潜在的慢性毒性,可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造成心血管系统障碍。对于长期接触含DEHP的塑料玩具的幼儿,DEHP可能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和荷尔蒙分泌,造成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等。

    远离“塑化剂”危害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使用最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保鲜膜、矿泉水瓶、橡胶、油漆、人造革、医疗用品、包装材料、电缆,几乎所有软的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塑化剂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因其类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儿童更易受到伤害。

    幼儿接触到塑化剂后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特征不明显。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避免塑化剂危害

    为降低对塑化剂的接触机会和人体的吸收,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在选用食品时,尽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质容器盛装食物,而改用高质量的不锈钢、玻璃和陶瓷容器;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且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放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尽量少用塑料容器盛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

    特别提示:为了减少育龄青年对增塑剂的接触,建议育龄青年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不吃用塑料包装的即食食品;不直接加热塑料包装食品(如袋奶);不在塑料容器里存放食品并用微波炉加热;不用塑料袋放置热的油条、油饼、油糕、麻团等油煎油炸食品;将路边食品小摊贩们提供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拒之门外。

    塑化剂的相关国标

    塑化剂很难避免,只能控制含量不超标。目前,我国规定,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通过对多种食品的检测,尚未发现塑化剂超过卫生部标准的现象,包括此前曾在牛奶中检测出的塑化剂,都没有发现超过卫生部的标准。但卫生部的标准只是一个最低标准,一般而言,比较容易产生塑化剂的行业应当制定适合本行业的、更为严谨的标准。

    更严行标企标亟待制定

    中国酒业协会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均以“新标准没有,无法确定目前白酒塑化剂含量是否有害”为由,选择不对外公布已知的情况。两家协会均强调,希望尽快制定白酒塑化剂含量的正式标准。而实际上,对于食品,卫生部已发布了相关标准。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了食品中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其中DBP最大残留量为0.3mg/kg,DINP为9.0mg/kg,DEHP为1.5mg/kg。董金狮表示,目前在我国食品检测的各种标准中,几乎没有塑化剂检测这一项,只有消费者送来委托检验或者政府下通告要求检测该项目时才会进行检验。目前国家对食品中所含塑化剂含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卫生部紧急下达的“551号文”不仅是临时性的,文件中明确指出的需要检查食品包装材料中的DEHP、DINP、DBP的最大残留量限值为1.5ppm、9ppm和0.3ppm,这个限值已经远远高于欧盟对玩具中邻苯的含量要求,同时这份文件既不是标准也不是法律,且持续性也不能预计。

    多个行业的塑化剂相关标准

    其他行业已经针对塑化剂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如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包括了8种可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类),且对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都有明确要求,并规定“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材料”。《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0457-2009)也于2009年4月1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标准原定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给予一定缓冲期,2009年11月27日,国家标准委同意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延期的申请,将实施日期延期至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国家标准委再次将新标准延期,且延期至何时没有明确规定;2012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中对儿童用品和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其中的塑化剂含量小于、等于0.1%。

    塑化剂事件回顾

    2011年5月,台湾首次爆出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开了“塑化剂”危机的大幕。塑化剂这种常见的化工原料,也从此因其对健康的危害备受关注。随后,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不仅台湾地区的食品行业受到塑化剂风波的严重影响,大陆地区也持续发生“塑化剂”危害的相关事件。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的消息曝光,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者均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约占塑化剂市场份额的80%以上。11月19日当晚,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声明显示,早在2011年6月,台湾塑化剂事件爆发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在掌握情况后,于2011年12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随后,中国酒业协会在2012年4月和2012年7月的两次行业会议上,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要求。有学者曾检出过半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样品含有塑化剂,而方便面调味酱包中的DBP、DEHP含量,甚至可以超出国家标准近197倍和近114倍;另外,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检出的塑化剂含量大多超出相应标准。

    含“塑”食物盘点

    奶油、面包、蛋糕。这些食品中可能有人为添加的塑化剂,尤其是那些带有香味的食品。这类食品的香味具有挥发性,很容易消失,而加入塑化剂可以保持香味经久不散,商家为了留住其香味,就有可能人为添加。

    “益生菌”粉末。里面含有DEHP,DEHP来自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起云剂”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饮料等产品中,作用是增加饮料浊度、稳定饮料体系。它属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的范畴。

    果汁饮料。果汁中的塑化剂DEHP污染源于一种正规的食品增稠剂——起云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方便食品。方便食品中主要含有的塑化剂物质为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是一些不良业者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所致。

    奶粉。奶粉中含有塑化剂与它的包装没有关系,问题奶粉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奶粉生产商为了增加奶粉冲调后的浓度而非法添加进去的。因此,冲调奶粉后不是奶质越浓稠越好,很有可能是含有可怕的塑化剂。奶粉的选择渠道也应寻找大型的商场超市和专业的孕婴店。

    散装肉食。散装肉食中的塑化剂主要来自于包装它们的保鲜膜,一些超市商场会使用保鲜膜来包装一些散装肉食,然而不是所有的保鲜膜都适合用来包装含有油脂的肉类,如果用像PVC这样含有塑化剂的保鲜膜来包裹,就很容易使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迁移到肉食当中。

    桶装水。桶装水中的塑化剂来源于水桶,PET材质的水桶由于成本低廉而成为不法商贩作为正规水桶(PC材质水桶)的替代品。PC本身没有颜色,为了营造出清凉感,很多厂家都会在PC中掺入PVC材料,该种材料含有塑化剂。水桶颜色越深,说明PVC材料加得越多,主要用于掩盖水质缺陷,因此透明或淡蓝色的桶比较安全,不要选用深蓝色桶装水。

    食用油。食用油塑料桶的增塑剂对人体有害。用塑料桶装食用油,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都有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塑化剂。

塑化剂疑云
粗杂粮的“细”品质
“精挑细选”粗杂粮
安全快报
选对益生菌 让您“肠”轻松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