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体现

周琳娜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02日   第 09 版)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安居才能乐业,才能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这一论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价值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资本主义生产以资本逻辑为主导,旨在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马克思主义旨在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马克思通过创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强调了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对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的落脚点。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力视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视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强调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力量。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主体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理论内涵,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现代化建设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相较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确立了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激发社会活力创造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要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丰富发展,明确了新时代完善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路径举措,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实践指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就是加大对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地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有所居需要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在确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举措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着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些重要论述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为做好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据统计,2023年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惠及居民897万户,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化管线7.6万公里,加装电梯3.6万部,实施建筑节能改造1.16亿平方米,增设停车位8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637万平方米。这些建设实践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有所居需要、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权利,努力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做好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是为了人民,同时也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有效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很多省市积极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城乡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制度安排,更好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切实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真正让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这些实践初步显示出依靠人民发展的真正力量。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立足于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实际,着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民生福祉建设,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城乡建设中,我们不断改善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譬如,不断改善乡村道路、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促使城乡居民的出行、用水、用电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努力增加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设备建设,使得人民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幼儿园9.07万所,新建特殊教育机构381所,新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46万所。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全体人民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显著增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上取得了新进展。

    (作者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