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走进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

人工智能加速“落地生根”

本刊记者 赵丽岳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9 版)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全球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中国首个原创视频大模型Vidu……4月27日是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当日集中发布一批人工智能重磅政策和近30项创新成果,正契合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主题——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日不仅吸引相关企业和科技合作伙伴积极参展,更汇集顶尖专家学者的演讲与讨论、各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记者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技术,更有将数字力量转化为实体的动能,引领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引擎。

    自研人工智能新高度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带来的视频大模型原创成果Vidu引发了全场的热烈关注与惊叹。Vidu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特点,能够自动生成复杂的、细节丰富的视频内容,理解多镜头的语言。

    朱军介绍,当前国内视频大模型的生成视频时长大多为4秒左右,Vidu则可实现一次性生成16秒的视频时长。同时,视频画面能保持连贯流畅,随着镜头移动,人物和场景在时间、空间中能保持高一致性。“Vidu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生成细节复杂且符合物理规律的场景,例如合理的光影效果、细腻的人物表情等,还能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超现实主义内容。”

    “非常先进,画面细节多,还能加入中国元素!”“通过Vidu可以看到全新的世界!”Vidu的面世成为我国自研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大里程碑,与会者纷纷赞叹未来已来,人工智能让生活有更多可能。

    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小女孩“通通”也在论坛上跟大家打起了招呼:“我叫‘通通’,很高兴认识你们!”据介绍,“通通”是国际上首个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由价值和因果驱动,不依赖算力和数据,拥有独特的“心智”。“通通”可以根据自身“爱干净”“好奇”等特点做出擦污渍、探索房间等行为,入选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重大科技成果。

    “慧”入寻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不仅在网络空间上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将以实体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剑华现场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在提升智能算力供给、强化产业基础研发、推进数据要素集聚、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10项具体举措,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做好配套保障工作。

    能因材施教、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的“数字人”老师;能实时监测身体状况、提供及时医疗建议的健康管家;能帮助做家务、照顾孩子、陪伴老人,让家变得更温馨舒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海淀区常务副区长岳立发布“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人工智能实体应用进入千家万户,为生活注入科技感与满足感将不再是坐而论道。岳立介绍,该街区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用最前沿的科技为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技术,而是人类的伙伴,让生活无限智慧和便捷。“有生命的城市智能体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一定会有我们最向往的先进科技、最渴望的幸福生活和最自信的宽广人生。”岳立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