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更多人看到传奇记者的亲历实录

梁雪云 林薇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我把真相告诉世界:一线报道带你重返解放战场》是百岁传奇记者季音在解放战争时期采写的战地报道原作。这是他的亲历实录,也是他的青春印迹。书名取自战地记者的经典格言:“如果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就把真相告诉世界。”这既是战地记者的责任,也是媒体出版社的担当。

    书写传奇,也成就了自己的百年传奇

    这本集子的文章都是作者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一手拿笔、一手拿枪采写而成的,发表在解放区各大报纸上,不仅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了世界,也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与信念。这些报道随历史沉睡了70多年,被作者的孩子们翻了出来。读过之后,他们觉得非常珍贵,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很值得读一读,应该公开出版。这一想法得到了作者的赞同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热情支持。于是,我们得以捧读这些珍贵史料,并了解作者的传奇人生。

    季音出生于浙江上虞,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跟随范长江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月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将被俘的新四军官兵押解到江西上饶,组成了上饶集中营。在全国各地,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许多爱国青年宣告失踪。失踪的命运也落到季音头上,这一年他18岁,是国际新闻社金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年多以后,他同难友越狱,成为上饶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之一。他辗转福建、上海,回到苏北新四军队伍中,在范长江的安排下进入新华社,正式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并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大小战役,写下脍炙人口的战地报道。后又作为新华日报的特派记者,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开国大典报道。

    季音逃出集中营,需要勇气、智慧甚至是运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出版传奇,将传奇的故事广泛传播

    季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过《第一枪》《出击》《南线散记》《渡江一日》《北京十日》等战地报道专集,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书都已绝版,无疑是一种遗憾。

    当季音的亲属、这本书的策划人费强把《奔走在战火中——一个随军记者报道中的三年解放战争》(书稿原名)拿到编辑部时,我们被这些真实的记录所震撼。就像季音在后记中谦虚地表示:我的这本书如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一个“真”字,即真实。以新闻传播类图书为方向的第二编辑中心,出版过大量新闻理论及业务图书,但这个题材实属首次接触。我们读后最深的感受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前辈们鲜活的实践。出版社领导认为:出版本书,是一次对历史资料的抢救性工作,可为中国新闻史和革命史留下独特而珍贵的研究文本。

    选题立项进入出版流程后,为呈现报道原貌,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我们对原文一般不做改动,仅修改明显的错字、漏字、衍字。但是,如何让这本书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上被更多人看见成为最费心思的事。我们向作者提出修改书名的大胆建议,得到老先生的热情肯定,他谦虚地说“比我想得要好”。在封面设计时,我们要求简洁、醒目,真相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诉说,无需过多的装饰,于是就有了现在看见的装帧样式:外封使用牛皮纸,主书名用大字烫白,上面还特意做出斑驳的痕迹,沧桑感跃然纸上;内封用了黑色卡纸烫玫瑰金书名与作者手写体签名,这一设计突出了拂去历史的尘埃,作者的文字和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的主题;内文目录及篇章页做了火烧的效果,增强了阅读时的场景感。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华日报》《新闻战线》《人民周刊》等媒体得知图书出版的消息后,主动联系作者或出版社做了专题报道,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将老一辈的传奇故事深情讲述。

    阅读传奇,传奇的精神激励人心

    对于图书能顺利出版,季音很高兴,他表示:“作为一名亲历者,把真相告诉后人,是我的责任。我相信,真相不会因岁月的打磨变形、掉色,人间正道是沧桑,后人会从真相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书中每篇文章标题后几条横线构成了信纸的样子,落款处标明了写作日期,读者像是在阅读来自过去的书信。季音饱蘸真情,用质朴的语言,通过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还原出解放战争的真实场景。历史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是字里行间的深情、具体细节中的生动。对于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有料、有趣的历史读物;而对于媒体人来说,这更堪为学习如何写好新闻的有益教材。

    作者的老战友、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邹建东之子邹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野战军涉水越过黄泛区、渡江战役中解放军战士登岸瞬间、解放军指战员占领国民党总统府等,为作者的文字讲述提供了画面注脚,也使这本书在读者眼中呈现出“有图有真相”的效果。

    我们在附录中特别收录了季音在上饶集中营与敌斗争的几篇回忆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正是这种生死考验与斗争经验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成长和采访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这本书既是重温烽火年代的艰辛,也是向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和致敬。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出版社报送的书稿上批示:请向百岁老前辈季老致以崇高敬礼。中国记协主席何平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语——从这些饱蘸血与火的文字中,一幅改天换地的历史画面扑面而来,一个颠扑不破的历史真谛昭示古今:得民心者得天下。对记者来说,能够亲身见证并记录这历史的一幕是一种幸运;对今人而言,得以重温并记住这历史的昭示是一种责任。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作者梁雪云为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副主任,林薇为第二编辑中心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