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

人民周刊 2024年04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唐诗中的古城

郑学富 《 人民周刊 》( 2024年04月05日   第 12 版)

    唐朝是诗的朝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唐诗描写了当时城市的发展、繁荣和人们的生活,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让后人了解了这些古城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即使有些城市已经改名,甚至废弃或湮灭,但这些诗词却早已和城市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现代有的地方常常引用唐诗为城市代言。

    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喜欢游历大好河山,抒发胸中的万丈豪情,李白就是代表人物,他豪迈奔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游洛城作《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洛城即现在的河南洛阳。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乾元元年,李白因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赋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帝城在今重庆市的奉节县。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在此筑城,而城中有一口井常常冒出白气,犹如白龙,于是借此自号“白帝”,并将此城命名为“白帝城”。三国时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即发生于此;江陵,今湖北荆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爱国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历史上有大批文人墨客曾在荆州吟诗作赋。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漂泊蜀中,在成都客居五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五月,失去朋友依靠的杜甫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下《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蜀郡始置于秦朝,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此指成都;梓州,今四川三台。唐时在此曾设立新城郡、梓潼郡,唐乾元元年,改梓潼郡为梓州。盛唐时期梓州与成都齐名,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是蜀中的交通枢纽和繁华之都,素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遭人诽谤,以“有害名教”为由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任途经襄阳时,听说好友元稹(字微之)亦被贬为通州司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白居易写《寄微之三首》,其二云:“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元稹去的通州非北京通州,而是现在的四川达州。唐武德元年,通川郡改为通州。北宋乾德三年,以“四路通达”之意,通州改名达州。白居易路过的襄阳即今襄阳市。唐代时曾在此设立过都督府、山南东道府、襄州府、襄阳县府等,可谓重镇。3000多年的历史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逸闻传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襄阳历来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唐朝的边塞诗描写了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战争的残酷、征戍的艰辛,表达了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及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诗云:“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该诗提到了五座城池:临洮指今甘肃临洮。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唐蕃古道要冲,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唐朝初期,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北庭即北庭都护府,府治北庭城(金满城),它既是军事指挥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构,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维吾尔语中的“金满城”就是吉木萨尔,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乡;轮台即今新疆轮台县,西汉政府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统摄天山南北,唐曾设龟兹都督府。轮台成为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镇和重要支撑点,是西域36城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境内。唐太宗时,疏勒国三次遣使入唐,强烈要求在西域设置唐朝的派驻机构,以统辖各国。唐太宗发兵西域攻占高昌,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并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天山以南失地尽为唐朝收复。唐太宗将安西都护府从高昌迁往龟兹,恢复两汉以来的旧制;同时宣布正式建立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统归安西都护府管辖。镇即军镇,是唐朝派驻西域的军事机构。唐上元二年又成立疏勒都督府,武威今属甘肃省武威市。西汉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郡置县,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唐太宗贞观元年,武威郡属凉州。

    边塞诗人王维在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即现在陕西省的咸阳。秦代名咸阳,汉改渭城,今有渭城区,位于咸阳市东半部。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写下了《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居延城,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公里处。西汉强弩将军路博德修筑居延塞。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遂成为历代屯兵设防重镇。居延今已没入沙漠,附近曾发掘出著名汉简。李颀《古从军行》诗云:“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位于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孤岛地带,故名交河。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9至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王昌龄,27岁赴河陇、出玉门,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其《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玉门关是汉长城的关隘之一,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也是汉之后多个王朝的边关,许多描写边关的诗都会提到玉门关;楼兰,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楼兰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尽管在唐朝建立之初,楼兰已不复存在,但唐诗中却屡屡提到楼兰,这与唐代文人推崇汉朝戍边将士是分不开的,为唐诗注入了奋发向上的浩然之气,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作者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枣庄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枣庄市首批社科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