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1日凌晨2时多,枪炮声代替了新年钟声,在冰雪中潜伏了7小时之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4师372团2营4连战士们,身体虽已冻僵,心情却急切似火。
得到突袭命令后,战士们立刻端起“三八枪”,装好手榴弹,率先行进。他们手抠岩石缝,脚踏树根、干草稞子,运用各种妙招,一点一点艰难攀爬前行,终于来到了距山顶不足百米的地方。龟缩在地堡里的敌人,成了4连向前推进的“拦路虎”。战士们利用敌工事死角,投掷了大量手榴弹,顷刻间火光冲天。
抓住这个机会,4连1排1班班长赵恒文一跃而起,潜到敌堡下面向几个射击孔各投了一枚手榴弹,将地堡里的敌人消灭殆尽。4连趁势占领阵地,成为左路纵队第一个突破“三八线”的志愿军连队。
战争是意志与速度的较量,2营营长孔祝山向4连交待:务必赶在中午12时前插到济宁里,要和敌人的汽车赛跑,堵截溃败之敌。
清晨6时,东方天空泛出鱼肚白,赵恒文率领全班6名战士跑在连队最前面。巨林川这个“三八线”以南第一个大村庄出现在道路旁边,已被撤退的南朝鲜军1个营抢先占领。赵恒文枪声一响,4连很快就跟了上来。经过一番战斗,赵恒文一下子俘虏了20多人;把这些人关在公路边一个农家院的屋子里,再去公路上搜寻,竟然又俘虏了20多个。加在一起,赵恒文一人俘虏了50多个敌人!
越往前冲,南朝鲜的小股溃军越多,有的坐车,有的跑路。为了不因小失大,连长王清秀命令:“放过小股敌人,全力向济宁里前进,堵住更多的敌人!”
2排副排长白文林、2排5班班长冷树国,以及另外3名战士窦国斌、郭银锁、王二共5人,转眼狂奔到一个叫道大里的村庄,追上了南朝鲜军2师32团2营,至少有400多个敌人。
5人猫腰分头行动,就在他们准备偷偷潜入敌营、与400多人打一仗时,路上出现了一辆插着美军军旗的军车,车上坐着4名美军军官。冷树国端起冲锋枪,对着军车就是一通扫射。窦国斌、郭银锁、王二也迅速甩出手榴弹。瞬间,4名美军军官被打成了筛子,美军军车也被炸得只剩下车架子。
4连官兵边打边进,在梧木洞、柯屯芝各击退敌人1个排的抵抗以后,只要再冲过一个山梁,就可抵达124师穿插的目的地——济宁里。
冷树国站在高处往下看,见小河边公路上有几十辆汽车,还有牵引火炮的大型卡车。他大喊一声:“跟我来!”第一个冲上了小河冰面。敌人被中国士兵的气势震慑住了。“打!”冷树国高声断喝,枪里子弹雨点般向吉普车射去。敌人最前面吉普车的轮胎当即被打爆,横在公路上挡住了整个车队的逃路。
372团占领济宁里后,这里像卡在敌人咽喉的一根骨刺,消灭了一拨又一拨敌人。
在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中,4连率先突破了“三八线”天险道城岘,18小时追击敌军150里,创造了十战十捷的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三八线尖刀英雄连”光荣称号。
对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非凡表现,世界一片惊叹,多有公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在《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一支装备如此落后、基本靠人力机动的部队,居然敢围歼全部机械化装备并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