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把英雄群像树成丰碑

——访“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信儒

本刊记者 何娟 《 人民周刊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5 版)

    “上帝,屠杀持续了整个夜晚!”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美军战俘这样记录鹤谷里阻击战。历经20多个小时的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7师349团歼灭了3倍于己的敌人,获“甲等功臣团”荣誉称号。

    信儒、初见、叶征为“甲等功臣团”战旗故事组稿,写败北的敌军“如沙丁鱼般拥挤、局促而疯狂”,写志愿军“如同割韭菜般将敌人成片撂倒”,写美国坦克被“烧成了锅巴”……创作组用鲜活的战争场面,带我们直面鲜血淋漓的现实。字字泣血的笔触,染红了一面面战旗。作者之一信儒近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用讲述重返炮火硝烟中的朝鲜鹤谷里,挖掘字里行间的豪情,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群体。

    记者:为什么参加《百面战旗红》创作组?为“甲等功臣团”这面战旗撰稿,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信儒: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70年了,但在全世界范围内,真正了解这场战争的人并不多。美方一直在粉饰朝鲜战争的失败,歪曲、抹黑中国人民和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我们作为胜利方,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早前也并不提倡宣扬,导致有些人不够了解这场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深远意义。

    这就是我们要大书特书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理由,也是我参与撰写“甲等功臣团”战斗故事的初始动因。虽然我不是专业作家,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但我有一颗正义之心,有书写最可爱志愿军战士的热情,也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所以我要为抗美援朝战争史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为“甲等功臣团”书写英雄群像,宣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不仅可以为中国军人赢得威严,更能为中国人民获得自信,让境外敌对势力不敢贸然来犯。

    记者:参与创作志愿军战旗故事,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横城反击战的哪些故事细节让您印象深刻?“甲等功臣团”有哪些突出特质?

    信儒:我最直观的感受是,魏巍老前辈将志愿军战士称作“最可爱的人”,的确恰如其分。在鹤谷里阻击战中,志愿军的三大特质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接受任务不讲代价。在横城反击战的胜利过程中,志愿军39军117师349团在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敌军阻击的情况下,冒着极寒一夜翻山突进38公里,与3倍之敌进行殊死搏斗,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作战任务。

    其次,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师长张竭诚乘坐的吉普车曾遭美军巡逻队伏击,副师长彭金高和司机当即受伤。张竭诚临危不乱,亲自上阵杀敌,化险为夷。

    最后,强将手下无弱兵。阻击战斗中,肖子云雪地滑坡奋勇杀敌、王奉生浴血奋战舍生取义、傅连增以身犯险炸坦克……面对3倍于己之敌,志愿军一往无前,每一个士兵都是一座丰碑。

    记者:为“甲等功臣团”著书立传,对今天的读者有什么启示和作用?

    信儒: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必须还原本来面目。如果任由真相被掩盖、史实被曲解,对不起万千志愿军英烈。

    70多年过去了,抗美援朝士兵纷纷老去、故去,他们的峥嵘岁月,穿过漫长的时光才走入公众的视野。老兵的现状引人关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败美军的英雄故事,也愈发吸引当代年轻人关注。

    “有排头就站,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有先进就学!”“甲等功臣团”的口号流传至今,必将激励后人勇于突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