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扼住敌喉生死地 金汤固垒溃如泥

——《百面战旗红》之“道峰山营”

叶征 张玉龙 《 人民周刊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5 版)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志愿军第3、9、1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共60万大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阵地发起攻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采用密集多层防御部署,建立了前沿纵深交叉火力网,使我进攻受阻,出现僵持局面。关键时刻,西部战线19兵团64军果断派出奇兵,通过击破一点,敲开了敌军防御的坚固外壳。

    当时的这个“点”,就是道峰山。道峰山,坐落于朝鲜半岛临津江南、汉江北,韩国京畿道议政府西南方向,卡在临津江至汉城的咽喉要道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军事价值。在西线正面难以突破的危急情况下,64军190师569团3营受命大胆向敌后穿插,占领道峰山,扼敌致命要点。3营不辱使命,遇强智取,遇弱强攻,急行20小时,纵深穿插60公里,连续突破敌人7层封锁线,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钉在阵地上三天四夜,直至弹尽粮绝也终不放弃,打乱了敌军的作战部署,书写了一篇惊天动地的铁血传奇。

    569团3营营长宋进才是一员猛将,打仗不要命的那种,只要一声令下,帽子掖在腰带里,甩开膀子就上。因带股虎劲,所以人称“宋傻子”。就是凭着这股虎劲、傻劲,在第五次战役中,宋进才带领3营,完成了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了整个战役的开局,功冠三军,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自将战斗英雄勋章戴在了他胸前。

    4月27日,由于受到我军的腹背夹击,敌人的防御体系开始松动。4月28日,64、65军主力终于砸开临津江南岸敌军防御的坚固外壳,追击敌军打到道峰山,与3营胜利会师。

    一个个备受残酷战火煎熬、完全看不出模样的战士,冲出阵地,振臂欢呼。此刻,天上又下起了小雨,一向不动感情的宋进才站在道峰山一处山峰上,狠狠地抹了把黑黢黢的脸,分不清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道峰山之战,3营共歼敌320多人,击毁敌坦克4辆、汽车10余辆。更重要的是,动摇了敌人的防御体系和抵抗心理,迟滞了敌增援和撤退的速度,让敌军至少多付出了1000多人的伤亡代价。

    4月29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专门给64军发来一封少有的充满感情的电报,对190师569团3营评价了四个字:“打得很好!”要求给全体同志记功表扬,特别提出立即将负责干部姓名报来,通报全军嘉奖。字里行间透露出战场统帅对骁勇战将的喜爱之情。

    战后,3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每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军侦察支队亦被授予“道峰山支队”光荣称号。宋进才、张宝富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6月10日结束,粉碎了“联合国军”二次登陆计划,摆脱了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双方进入战略对峙阶段,为停战谈判打下了基础。

    事后有人追问宋进才,到底是什么精神让他们面对美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孤军坚守死地三天四夜?宋进才认真地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话虽糙,但理不糙。为正义而战加上不要命的战士,是志愿军能够战胜世界一流强敌的唯一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