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青岛,万物生辉。时隔两年,一场关于“标准化”的国际盛会再次在青岛拉开帷幕。
6月9日上午,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启幕。大会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的约300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谋可持续发展良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秘书长菲利普·梅茨格,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斯特凡诺·卡佐拉里,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主席伯纳德·莫迪,IEC亚太区域中心主任周潇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等中外标准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悉数到场,另有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机构派出代表通过视频参会,诸位嘉宾围绕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议题分享各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和经验。
国际标准化声音接轨青岛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青岛以“标准”为媒,聚集五湖四海高精尖人才,传递国际标准化声音。在标准化领域,青岛作为“国际会客厅”的角色愈发彰显。
当前,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热点,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会上,嘉宾们围绕标准在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标准化的良好实践,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标准化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以国际标准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看来,重点是要强化国际国内一体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政策、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需求,提出促进绿色低碳标准化、国际国内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突破路径和具体工作措施。
泛美标准委员会秘书长科瑞·艾基诺用实例分享了如何利用标准化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便为全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组织会鼓励成员去参与标准的国际开发,并且推动各国使用这些国际标准”。
作为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的常客,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阐释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所在,并分享标准化制度开放的真知灼见。他提出,当标准的双轨制出现之后,实际上给中国最优秀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利用最高标准和门槛标准之间的一个卓越标准去追求,解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成认为,绿色制造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标准化工作来讲,要加快推进绿色制造领域科研、标准、产业互动发展,增强绿色制造全环节标准供给,提升最终产品的绿色化水平。
除了主题大会,还围绕绿色海洋、绿色能源、绿色港航、上合示范区绿色发展、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专题,设置了5个平行分会,参会代表们关于标准与绿色发展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共鸣。
高能级对话平台凝聚共识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2017年和2019年,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分别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顺利举办。2021年,论坛改为大会,并升格为山东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主办,以“标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三届大会(论坛)累计有102个国际、国外机构参加,中国与欧洲标准组织、法国相关机构等9个与会区域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双多边合作文件,标准化“朋友圈”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青岛标准国际化进程。
首届论坛举办时,时任ISO主席张晓刚评价其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国际标准化论坛”。2019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启幕前,时任ISO主席约翰·沃尔特向论坛筹委会发来的贺信中说道:“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对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除了主题大会、平行分会等,还举行了多场标准化双边活动,譬如IEC发表支持在中国开展标准化能力建设的声明,国家标准委发布《国际标准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倡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培训活动合作协议(2024—2025年)》等,将为培育、聚集、链接、配置高端标准化资源提供载体,为全球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提供契机。
今年是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第二次来青岛参加大会,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看到了大会的精心组织与专业安排,也感受到了青岛的热情好客,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家。”“感谢青岛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机会与平台。”
会上,与会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搭建一个标准国际化平台,充分利用标准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人类的未来所向。
近年来,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德国标准协会、英国标准协会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纷至沓来。这些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大咖”,或是参加论坛,或是应邀授课,或是专程参观考察,或是担任专家顾问,都成了青岛标准化领域的“座上宾”。青岛的国际标准化交流之窗已向世界打开,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的更高能级平台和大会的窗口效应正在这座城市持续发酵。
随着更高能级平台的打造,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路者,必将聚集更多的资源,聚合更强的“标准”力量,持续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
创新型城市建设跻身世界前列
这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支持,由山东省政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主办,青岛市政府、省市场监管局承办,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的高规格、高水平国际标准化盛会,将青岛再次推上全球瞩目的“重要位置”。能够拿下举办权并每两年一次定期举办,得益于青岛走在前列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各领域产业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青岛坚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推动标准化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着力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形成了“1+3+6”的目标定位和工作举措,即:围绕“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1个中心;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青岛市时序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3个高端平台;构建“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政策措施、构筑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活动、加快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突破、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先进性标准评价领跑”等6个工作举措体系。该目标定位和工作举措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显著提升了青岛的国际影响力,为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贡献了标准力量。
青岛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明显增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不断在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2年5年间,青岛市制修订国际标准101项、国家标准1108项,同比2013—2017年分别增长55.38%和211.24%;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居计划单列市第一。目前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65人,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
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青岛市在行业和产业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橡胶轮胎、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国际标准化技术合作。譬如,海尔集团牵头制定的IEC6316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食品保鲜》国际标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一把通用“标尺”,被欧盟直接引用发布,推动了我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埃及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项目等国外大型建设项目运用中国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出去”。
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城市,青岛所承载的使命不仅仅是盛会的举办和展示“中国标准”经验、展现“青岛标准”发展成效,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到标准制定中,展现城市自身的发展实力,搭建通向国际的桥梁。
随着“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标准化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岛标准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城市第一方阵,随着更高能级平台的打造,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路者,必将聚集更多的资源,从“跟跑”到“领跑”,推动更多“中国标准”“山东标准”“青岛标准”走向世界。
(作者为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