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人民周刊 2023年07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120年东来顺引发“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生的路径之思——

人间至味是“诚”“勤”

本刊记者 付冰冰 《 人民周刊 》( 2023年07月21日   第 07 版)

    “秉持顾客至上,诚信为先;钦尚中和至仁,恪勤治谱。”5月20日上午,北京王府井大街198号宾客盈门,由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叶子彤创作、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肖良平书写的《东来顺赋》在东来顺王府井店正式揭幕。500余字的赋,既回顾了老字号的经营理念,更道出了老字号的长青密码——“诚”与“勤”。“诚”与“勤”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120年光阴荏苒,从昔日小小粥棚成长为著名清真餐饮集团,到如今在全国拥有149家门店,老字号东来顺之所以在美食大国历久弥新,几经沉浮仍屹立如初,靠的就是“诚”“勤”二字。

    以诚立信方能造就辉煌

    老字号大多产生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都当中,起源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的东来顺亦不例外。在当年人来车往的北平(今北京市)老东安市场北门,一家以豆汁儿、凉粉等大众吃食起家的小店热闹非凡,凭借诚信待客之道,生意日渐红火兴隆。站在“丁记粥摊”棚子前,看着食客来来往往,来自河北沧州的店主丁德山满心欢喜。眼见昔日拉运黄土卖苦力的儿子有了蒸蒸日上的营生,丁德山的母亲喜极而泣:“咱们是从东直门外来到这儿的,现在买卖虽然小,可是生意做得挺好,但求这买卖能顺顺当当的,我说就起名叫‘东来顺粥棚’吧!”从最初粥摊起家,到发财后仍以诚相待,坚持在门口摆粥摊,供应大众烙饼、杂面、米粥、炒疙瘩等,一些人力车夫夸赞丁德山“发财不忘本”,经常拉外地客商到东来顺进餐,客商上楼吃正餐,自己在门口吃便宜伙食。

    以诚方能立信,以信方能致远。兼具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蕴含东方智慧,面临社会最严格、最残酷筛选的老字号,其形成、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以东来顺为例,首先,在某个细节上异军突起,初步成名;其次,全方位考虑自身产品的质量,逐渐全面成名;最后,让文化参与进来,逐步丰富、完善自身产品以及制造、销售过程中的文化。选料精、加工细、火力旺、佐料全等是东来顺清真火锅的特色,仅以东来顺涮羊肉佐料中的铺淋酱油为例,至少经过蒸、拌、碾、拉、剁、发酵等生产程序,前后历时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得到入口时那一缕说不清楚的特殊风味。

    每一道程序都变通不得,每一次重复都是初心的承诺。可以说,老字号是老板和掌柜蘸着心血“写”出来的,是雇工洒着汗水“写”出来的,是祖辈临终前用期望于后代的目光“写”出来的。最根本的,在于老字号以诚相待,把消费者当“人”来对待,倘若老字号只顾追逐短期利益,一阵风过后,消费者不会再买账。

    人生在世,以诚为本。但凡成功者,都源自“诚”的闪光,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勤于以“诚”待人,勤于以“诚”做事。在当时,做买卖并不算多好的职业,东来顺的成名也不是多么重要的大事,但那些愿意光顾老字号的顾客,往往看中的就是老字号的“诚”。商品与货币在“诚”的基础上进行交换,构成了商业社会的脉脉温情。顾客将感受到的“诚”,转化为对老字号的“信”,一“诚”一“信”之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诚信文化,造就了东来顺百廿年来的辉煌。 

    勤于思考而解决问题

    百年品牌成荫于百年历史,拥有信誉与光环,但如果忘了立身之本,便是被遗忘的开始,这就需要勤于总结、勤于反思。

    “有群众反映说,东来顺的羊肉不好吃了,全聚德的鸭子也变味儿了,这是怎么回事?”1956年1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主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恰逢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面对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和经济大改组中出现的代表性现象,同年2月,《人民日报》也对此事发表了深度调查。

    通过东来顺涮羊肉技艺第四代非遗传人、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陈立新的回忆,一段涉及东来顺生死存亡的尘封历史被重新拾起。经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很快了解到了其中原委。例如,向东来顺供应羊肉的食品公司改变了供给来源,原来只选用小尾巴羊,公私合营后变成用老绵羊、山羊,以及冻羊肉供给等。生产方法、经营方法都变了,羊肉的味道也跟着变了。  

    1956年3月4日,毛泽东在听取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后说:“永远保持和发扬东来顺等老字号的品质和特色。”同时表示,“‘社会主义’的羊肉应该比‘资本主义’的羊肉更好吃。”对此,有关方面积极响应中央指示,将东来顺涮羊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办法当作民族遗产加以积极保护,迅速恢复了东来顺涮羊肉的优良品质。

    成就一个老字号需要几代人接续努力,然而没落一个老字号也许就在须臾之间。对于老字号而言,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更要勤于思考,勤于调研,勤于发现问题,从而主动解决问题,避免被动陷入危机。

    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发展

    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是把双刃剑。仅靠金字招牌的情怀不足以从历史走向未来。重利润轻客户,则利润无;重营销轻品质,则营销败。情怀滤镜要与其宣传的品质相匹配,要与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才能历久弥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对于同时拥有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老字号而言,新征程上大有可为。

    截至2023年,“我国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盛秋平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章显示,这些老字号广泛分布于餐饮住宿、食品加工等20多个民生领域,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2022年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2023年1月6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政策引领与支撑,老字号再次迎来阔步发展的春风。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文化情感的符号,老字号凝聚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对于以东来顺为代表的老字号而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者、见证者、继承者,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发展,才能持续焕发新活力。今年1月29日,东来顺凭借“场景焕新、产品迭代、理念升级、顺应消费形式变化”获得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提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老字号从不会一统天下,然而,不论世界如何多元,在美食文化的餐桌上,“诚”与“勤”仍是人间至味。

    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从百年历史中走来的老字号,在新时代更需要问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创立这个品牌,当下如何才能焕发新生,未来怎样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