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只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判断。
马克思在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时,阐明了未来社会(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划分原则。列宁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即使是进入社会主义,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也要经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的指导。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我国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演进的结果,建立在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既是现实的,又是指向未来的;既体现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又反映新的发展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分析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从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来看,人类对发展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而提出来的,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每一点都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个方面抓准了我国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绝不是只有经济指标这一项,这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新发展理念虽然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但不是消极应对问题,而是牢牢把握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始终占据主流,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各国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创新而不是僵化、协调而不是失调、绿色而不是污染、开放而不是封闭、共享而不是独享越来越深入人心。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所需、人心所向。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每一个理念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现实指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把握事务,处理好彼此关系。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一要真抓实干。按照新发展理念来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二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时彰显人民立场,把人民作为发展目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使各方面改革朝着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方向精准发力,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四要坚持系统观念。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必须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从国际看,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革命“红利”消失殆尽的背景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不仅全球供应链受到威胁,既有的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也遭遇冲击。从国内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我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未来发展可期。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同时以国际循环持续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从而有效实现我国经济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确保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新发展格局是具有发展主动权的“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的新格局。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国内循环是实现国际循环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国内循环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点,发展国内循环有利于更好融入国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大循环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支撑,国际循环作为国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它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国内循环,带动我国更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产业升级,为国内循环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个经济体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是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提升具有强大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集中体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必经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变。然而,在经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正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已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和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同时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依靠高速增长的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并非完全不要速度,更不是可以抛开经济增长。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破解高速增长不可持续的困境,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一定要是“好”的发展,能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充分反映当前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理念,符合当前的战略导向。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等各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各因素的优势,突破我国在关键技术和领域上的难题。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征程上,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统筹抓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内外环境,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在谋划发展的同时更加精心谋划好安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由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展动力、治理体系等发生的变革之广泛深刻前所未有,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成为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因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当今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应对当前和未来发展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征程》一书,以“新征程”为主题,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五个方面,系统阐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内涵、依据、意义、着力点,重点论述在新征程上如何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及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作者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